孔慶一
1.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與深厚的文化底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有了廣博的知識積淀,就有了課堂教學出新的源頭活水,天文地理不一定要樣樣精通,但最起碼要知道一些。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教師,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良好的教育素養(yǎng)。語文教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與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把教語文與教做人有機結合,把傳授語文知識與發(fā)展語文能力、發(fā)展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有機結合,把讀、寫、聽、說四方面的訓練有機結合,使學生接受全面的、整體的、強有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新課改的教材,知識非常豐富,如果老師沒有一點東西,怎么能上好語文課?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節(jié)課如能開個好頭,創(chuàng)造出一個好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則可以大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采用謎語導入、歌曲導入、名人名言導入、故事導入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比試競爭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我在任課班級堅持開展“語文學習小組競賽”活動,將學生劃分成六個“語文學習小組”,每小組設組長一人,依據學習成績不定期輪換。把學生的讀書、寫字、作業(yè)質量、單元考試成績等都納入學習小組的競賽內容,每月一小結,每學期一總結。此舉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能力。
4.讀好每一篇文章
不光我要讀,孩子們更要讀;不光讀課本上的,更要讀課外的;不光會大聲朗讀,更要學會無聲的閱讀。在具體實施時,我把這些方法結合起來。
課堂內,我和孩子們一起,抑揚頓挫地、聲情并茂地讀每一篇課文,一會兒單獨讀,一會兒齊讀,一會兒小組讀,一會兒來個讀書比賽,少批評,多鼓勵。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孩子們讀書的興趣和水平大大提高,讀書熱情空前高漲。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闭n堂外,我鼓勵孩子們多讀文學作品、歷史故事、科學小品等,并每隔一周給孩子們推薦一本好書,有時也讓孩子們互相推薦。本學期已經給他們推薦了以下書目:《湯姆叔叔的小屋》、《綠野仙蹤》、《愛的教育》,要求他們每天至少半個小時,雙休日至少2個小時的閱讀時間,盡量少看電視或不看電視,方法是摘抄或寫讀書筆記。我知道,要做到這些很不容易,但有一點孩子們能做到,那就是摘抄。他們的摘抄,不僅書寫工整,而且配有畫面和裝飾,從這點就可看出他們的用心。至于寫讀書筆記,剛剛起步,難免幼稚,甚至難于下筆,但是我并不著急,實驗幾次以后,我暫時把這項停了下來,以摘抄為主,目的是保持孩子們閱讀的興趣,等到孩子們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增強之后,他們自然就能寫出心中想法,讀書筆記不就水到渠成了嗎?
5.教師要有激情的姿態(tài),寬容的心,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學生
老師應該廣納百川,能容納學生的錯誤,獨特的見解,多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看問題,對學生要做出及時、鼓勵性的評價。如你讀得真好,真值得我蹲在你面前聽,你讀書就像說話一樣讓人舒服,等等,這些鼓勵性評價,可以使學生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進步,從而精益求精、不斷進取。清代教育家顏元說過:數子千過,莫如褒子一長。用我們的激情感染每一位學生,用寬容的心對待每一位學生,用慷慨的語言來贊美每一位學生。
6.提高課內閱讀質量
我發(fā)現,有的學生看起課外書來津津有味,但學起課文來就無精打采、興趣不大。語文教科書上的文章大都是經過編寫人員精心挑選的優(yōu)秀作品,是學生進行閱讀與寫作的典型范例。所以,上好語文閱讀課至關重要,讓學生愛上課本上的文章,樂于閱讀和學習也很重要。
6.1教學生基本閱讀法,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個好老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好的學習方法,這將使學生終身受益。如不動筆墨不讀書,對文中不理解、值得揣摩探討的地方畫出來;在有想法的語句旁邊做批注;將優(yōu)美詞句摘抄下來;寫讀后心得與人交流,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好的讀書方法。
6.2設計好課前導語,引起閱讀興趣。
一段好的導語,能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小學生對什么事物都懷有一種好奇心,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教師就要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課文導語,積極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時,我這樣設置導語:匆匆,太匆匆,年華不為少年留,六年小學生活即將過去,你有何感受?匆匆,太匆匆,冬去春來又到夏,童年卻難以再回來,在這匆匆中,你留下些什么呢?日子是怎樣在這匆匆中溜走的?讓我們共同品品朱自清先生筆下《匆匆》的韻味。
6.3循序漸進,閱讀要求要合理。
學習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過難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學生浮躁。因此,在教學中應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針,由淺入深,一步一個臺階,每堂課制定一兩個閱讀目標即可,學生有所獲,有所得就行。
7.讓課堂煥發(fā)出光彩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蓖瑫r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的學習中,興趣有定向和動力作用,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基礎。激發(fā)起了興趣,學生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學得輕松而有成效。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師想方設法誘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創(chuàng)造性地學,最終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因此,要求語文老師使用幽默、生動的語言,生動、形象的語言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注意力集中,而且能引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和深入思考,即便是不感興趣的文章,學起來也會覺得妙趣橫生。同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好手中教材,激活文字,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樂于學習。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境,巧設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討論,收到預期效果。另外,讓多媒體走進課堂,計算機網絡是一個開放式的知識寶庫,蘊藏著取之不盡的資源,再加上多媒體設施走進課堂,充分發(fā)揮了聲、光、圖、色的綜合效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更為直觀、形象的學習情境??梢哉f,多媒體的引入,為課堂注入了新鮮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