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冬梅
摘 要: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賞析句子語言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近幾年的初中語文閱讀訓練和考試中,也經常出現賞析句子的題目,學生面對這種題型往往無從下手。要向學生“傳遞語言深處的美”,讓學生既可意會又能言表,閱讀教學中就要注重傳授賞析句子語言的一些方法。賞析句子的常用方法有:賞析關鍵字詞之美,賞析修辭手法之美,賞析結構之美,賞析句式之美。
關鍵詞: 關鍵字詞 修辭手法 結構作用 句式特點
“語文課是美的,這種美潛伏在語言的深處”。一名語文老師要上好一堂充滿濃郁語文味的課,就要對文章語言進行賞析,要向學生傳遞語言深處的美。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賞析句子語言的地位越來越重。在近幾年的初中語文考試中,經常出現這樣的題目。學生面對這種題型往往無從下手。那么如何向學生“傳遞語言深處的美”,讓學生擁有一雙發(fā)現美的慧眼,把美看得清清楚楚,讓美無處可逃,讓學生既可意會,又能言表?下面我結合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談談在閱讀教學中賞析句子語言的一些方法。
一、賞析關鍵字詞之美
詞是文章的基石。莫泊桑說:“無論一個人所要描寫的東西是什么,只有一個詞最能表示它,只有一個動詞能使它最生動,只有一個形容詞能使他性質最鮮明。因此就得去尋找,直到找到這個詞……”很多句子的含義,往往是通過一、兩個動詞、形容詞、副詞、數量詞等關鍵詞語傳遞出來的。抓住句中關鍵詞語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種賞析句子的方法。在閱讀教學時,我通過三種題型訓練學生賞析關鍵字詞之美。
第一種題型是替換式,即“××”換成“××”好不好,為什么?例如:“在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用平穩(wěn)的語調宣布北京成為200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后……”(《北京喜獲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教師將“平穩(wěn)”換成“平淡”好不好,為什么?答案是不好。因為“平淡”,意為平常、沒有曲折。在此顯得對此結果漠不關心、無動于衷,與事實不符。“平穩(wěn)”,意為平安穩(wěn)定,沒有波動或危險。在此,符合宣布者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身份,顯得莊重正式。通過替換,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到新聞語言要求準確的特點。替換式題型提醒學生從感情色彩、語意輕重、范圍大小、“具體”與“概括”的不同、普通話和方言等方面進行辨析。
第二種題型是刪減式,即“××”能否刪去,為什么?例如:“何振梁在來莫斯科前接受本社記者的專訪時說,現在的北京比八年前有了很大的進步,北京應該贏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一句的“很大的”能否刪去,為什么?我教給學生的賞析方法是:表態(tài)不能刪+解詞+帶詞解句+去詞解句+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學生照著這幾個步驟很容易就得出“不能刪。因為‘很大的’一詞從范圍上加以限制,指的是比八年前有很多的進步而不是一點點,去掉就不知比八年前進步多少。刪去不符合實際,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
第三種題型是整體感知式,即直接給出一句話讓學生從字詞的角度進行賞析。例如“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边@句話我讓學生分四步進行賞析。1.找出關鍵詞語(鉆)。2.解釋關鍵詞語含義(“鉆”是無聲無息的、不知不覺的)。3.詞語作用(動詞準確傳神刻畫了)。4.結合句意分析表達效果(小草沖破層層土壤阻力茁壯生長的過程,表現了小草頑強旺盛的生命力。)關鍵詞語不同,詞語的作用也不一樣。我?guī)蛯W生歸納了一些常見詞語的作用——動詞:準確傳神刻畫了;形容詞: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擬聲詞:使人身臨其境,生動渲染了;疊詞:增添語言的音韻美。學生記住了詞語的作用再按“找關鍵詞語+解釋含義+詞語作用+結合句意分析表達效果”四步進行賞析就不難了。
二、賞析修辭手法之美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句話美在何處?”這題目沒有賞析要求的限制,給學生的自由度更大。這種賞析題學生往往都會從修辭手法入手。確實此句的比喻和擬人的修辭很明顯。從修辭手法賞析句子之美是賞析句子的另一種方法。
精彩的語段往往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描繪景物,抒發(fā)情感。形象生動的修辭,能使文章顯得富有詩意,極具情味。分析修辭的表達作用,有助于我們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意圖、領悟文章的情感。找修辭手法對于初中生來說并不難,難的是不知如何表述用了修辭手法后的語言產生的效果。我教給學生賞析句子修辭手法之美的思路是:明確修辭方法+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結合句意分析表達效果(人或物的特點、狀態(tài)或精神及作者情感)。常見的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有:比喻生動形象;擬人表現了情態(tài),生動、形象、逼真;排比增強語言氣勢,深化思想內容,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夸張強調特征;對偶整齊勻稱,高度概括,富于音樂的節(jié)奏美;反復突出思想,強調感情,增加節(jié)奏感;設問提醒人們的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內容;反問加強語氣,激發(fā)讀者的感情,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三、賞析結構之美
從結構作用的角度賞析句子,也是我們發(fā)現美的常用方法之一。我們應該抓住總領句、過渡句、總結句分析其在結構上的作用。對于影響文章結構的句子,我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如果是處于文首或段首的句子,則它的作用常常是領起下文;點明主旨,總領下文;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為全文渲染某種氣氛;埋下伏筆或作鋪墊。如果這個句子處于文章的中間,那么它的作用常常是過渡、承上啟下。如果一個句子處于位于文末,那么它的作用常常是總結全文,首尾呼應,點名主旨,升華情感。如《巴東三峽》一文,開篇引用“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渲染了一種凄涼的氣氛,突出三峽的險惡形勢。如《背影》結尾“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這句文章的結尾句再現了父親的背影,直抒思念之情,就起到了呼應開頭、使文章首尾圓合的作用。
四、賞析句式之美
說話、寫文章時,?!耙粯釉挘贅诱f”。同樣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表述,會有不同的表達效果。賞析句子時我們要留心句式特點,從句式特點入手賞析句子。賞析句式之美,首先要求學生熟悉各種句式。初中階段出現的較為常見的句式有長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主動句和被動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口語句式與書面語句式、排比句、反問句、倒裝句等。例如賞析“噫!好!我中了!”(《范進中舉》)這句話,教學生先闡明句子的形式,然后聯系全文進行分析,說出此句的作用,以及用這種句式的好處,分析好處時可以用相同意思的不同句式體驗,會更好分析。這樣學生就會明確這句子是短句,并且連用三個感嘆句。長句一般用于精確地敘述事物或嚴密地說理論證;短句詞語少,結構簡單,表意簡潔、明快、有力,一般用于表達歡快、激動、憤怒的感情,渲染緊張、激烈、恐怖的氣氛。這兒用三個感嘆短句是為了說明范進喜歡的感情非常強烈。又如賞析《春》最后三段,我把問題設計為1.文章結尾連用了三個比喻形容春天,它們分別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點,有什么深刻含義?2.三個比喻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么?3.如果把三個比喻合成一段,則表達效果有什么樣的影響?4.請模仿其句式為“秋”寫三句話。
語文書中有很多優(yōu)美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閱讀作品賞析語言的能力是每個語文老師責無旁貸的。賞析語言就如品茗,仔細品讀關鍵字詞之美、修辭手法之美、結構之美、句式之美,這樣我們一定能領略到語言的無窮魅力,領略語言深處的美?!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相信賞析語言之美的角度一定還有很多。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錢理群.經典閱讀與語文教學[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
[3]劉鵬莉.摸索閱讀教學規(guī)律提高語文教學效果[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2(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