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娟
摘 要: 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教育體系抑制了教育的發(fā)展,長期以來學校過多重視知識傳授,而忽略了最基本的人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國民素質的缺失。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大前提下,值得欣慰的是人文教育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本文對小學語文古詩詞中的人文教育作探析。
關鍵詞: 新課標 小學語文 古詩詞 人文教育
1.古詩詞教學中的人文素養(yǎng)對小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
古詩詞是古代詩人思想意識的集中體現(xiàn),是隨著社會發(fā)展沉淀下來的歷史精華,其中包含的人文素養(yǎng)對現(xiàn)代人仍具有教育價值,尤其是對處于啟蒙階段的小學生。
1.1在古詩詞景物描述中感悟自然,熱愛自然
祖國的自然山河一直被詩人所青睞,或單純陶醉于自然的美好中,或借景抒發(fā)內心的情懷。小學生由于懵懵懂懂,對自然的情懷沒有成年人那么深刻,而在古詩詞中感悟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例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讀來氣勢雄偉,仿佛我們正站在那瀑布前,“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情景感油然而生。又如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學生在詩人的描繪中,都禁不住萌生“能不憶江南”的情感。
1.2在古詩詞情感表達中感受真情,激發(fā)學生內心情懷
古詩詞更多的是詩人情感的寄托、真情的表達,其中包括羈旅思鄉(xiāng)、贈別友人、情愛相思等,最重要的是愛國主義情懷?!皠窬M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教會學生的是離別時對友人的不舍和祝福,是最純真的同學友誼;“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會學生的是故鄉(xiāng)永遠是心頭的惦念,今后無論身在何處都不要忘記自己最初來自何方;“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教會學生的是和平年代也要時刻牢記愛國主義情懷,以一顆赤子之心感恩祖國母親。
1.3在古詩詞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個人品質,形成正確世界觀
古詩詞教學在小學生人文素養(yǎng)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于個人品質和世界觀的形成也是功不可沒的。古詩詞中包含祖國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學成就等,這些對小學生來說都是新奇的、有趣的,在學習過程中更會有所感悟。首先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正確的民族自尊心,使其辯證地認識和看待自己的祖國;其次是使學生深刻感受勞動人民自強不息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從小形成良好的品質;最后是加深學生對祖國廣袤山河秀麗風景的喜愛,萌生愛國主義情懷。
2.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措施
小學古詩詞教學涵蓋了中國文化的多個方面,如何更好更有效地搞好教學工作呢?筆者僅就以下三點做簡要說明。
2.1注入歷史背景知識,感受濃厚的人文情懷
小學生還處于學習知識的初級階段,這時最明顯的特征是對故事性的知識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古詩詞大多涉及詩人的生活背景、所處歷史環(huán)境等,教師應在這方面多備課。首先,教師在上課之前應通過多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組織好語言,最好是以幻燈片的形式,以講故事的方式向學生娓娓道來;其次是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思考,養(yǎng)成提前預習的習慣,例如可以在課堂講解開始之前,給學生留有一定的任務,使其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和思考作家當時的處境和思想意識;最后課堂上盡量保證師生互動,多鼓勵學生舉手回答問題,對有疑問的地方及時給予解答,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2.2引入情景教學,貼近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習興趣
古詩詞教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貼近生活實際的前提下,引入情景教學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首先是情景的導入,例如在學習溫庭筠的《商山早行》時,引入的情景最好是在一個天還灰蒙蒙的早晨,唯有雞叫聲打破了這份寧靜,早起的客商帶著滿腔情緒開始出行。其次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仍以《商山早行》為例,學生這時候的心理活動應該是客商為什么要起那么早,他要去往何方,又會發(fā)生什么呢?最后是順著學生的思路開始講解,雖離作者生活的年代有千年之久,但如今學習起來就像發(fā)生在自己的身邊,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油然而生,學生對古詩表現(xiàn)出喜愛的同時,調動了學習的自主性。
2.3積極引導學生朗誦詩詞,感悟其文化底蘊
雖然不提倡古代私塾教學中學生搖頭晃腦識記詩詞的做法,但適當朗誦對學習古詩詞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古詩詞都講究押韻,讀來極富節(jié)奏感,正是這種朗朗上口的感覺和仿佛就在眼前的視覺感,使學生對古詩詞多了一份喜愛和了解;其次,朗誦時能調動多種感官,使學生精力集中,腦會不自覺地跟著思考,手也會不自覺地在本子上寫寫畫畫;最后是對于小學生記憶力的開發(fā),學生正處于記憶的黃金時期,聽覺和視覺上的享受帶來深邃的思考意境,對學生來說尤為必要。
3.結語
古詩詞作為我國古代文化中經(jīng)典的組成部分,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才能挖掘出其最深邃的部分,使其更好地陶冶學生的情操,為學校的人文教育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徐雯.淺談小學語文中的古詩詞教學[J].新課程(中),2011(06).
[2]覃卜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淺談小學高年級習作素材的途徑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