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平
摘 要: 在高考指揮棒的威力下,高中生在承受繁重的學習壓力的同時,飽受心理的考驗。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非常有必要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傾聽學生的聲音。
關鍵詞: 中學生 心理健康 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
一、教學案例
升入高三以后,變成了每隔一周一次作文。每次作文講評,我都會做三件事:一是找全篇佳作并當眾朗讀;二是找較好的論證段落,一起學習分析;三是整理歸納本次作文中學生列舉的較好素材,張貼在白板上以供積累。
像往常一樣,我首先分析了審題立意,還找來了較好的論證段落分析,最后當眾朗讀了王某的佳作。自以為這堂課準備得還算充分,沒想到上完兩節(jié)課后到剛回辦公室,我就發(fā)現(xiàn)辦公桌上放著一張字條,上邊這樣寫道:“老師,以后別當眾讀我的作文了,好嗎?”雖然沒有署名,但是就憑這樣一手雋秀的筆跡,我心里已知道是課代表王某。
她一直很用功,有點內向,但是總體成績不是很理想??墒菫槭裁窗?,我就納悶了。誰不喜歡被老師表揚,有些人還巴不得讓老師表揚自己。再說了,她寫得的確挺好的。
那天課外活動的時候,趁著她來送作業(yè),我把她叫住了。還沒等我開口,她倒緊張起來了,說話也吞吞吐吐:“老師,您……您……收了到一張紙條吧?”
“看著了啊,怎么了你,看緊張的?!蔽沂疽馑茸聛?。
“我覺得你的作文的確寫得挺好的,立意準確,論證充分,思路清晰,值得班里每個人學習啊?!蔽倚χ粗f。
“可我就是不喜歡您當眾讀我的作文?!彼髲姸虉?zhí)。
“好的,老師尊重你的想法。能說說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嗎?”盡管還是一臉的茫然,可我答應了她。
聽見我答應之后她才慢慢松了一口氣,一直低垂著的眼睛也抬了起來。
她沒有說作文的事,而是跟我說了她的初中生活,還有家里的一些事情。她一邊說一邊比劃,早已忘了剛才的緊張局促,說到高興處還笑起來。我就是一個傾聽者,我要做的就是聽她說完。
從她的敘述中我知道了,她初中時成績很優(yōu)異,很讓人羨慕,還有一幫死黨,一起歡笑,父母也以她為傲。
“可是進入高中以后,一切都變了。我一直很努力很用功,可成績就是上不去,甚至回家后我都不敢直視父母的眼睛。他們從來都沒有說過我,可他們越沉默我就越覺得越壓抑”,說到這里她的眼圈紅了。
“沒事,別想那么多,慢慢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蔽夜膭钏f。
“老師,我不想任何一個人當眾表揚我,我怕聽到表揚之后,自己就會飄飄然。我現(xiàn)在成績不理想,我也不想讓別人知道我在努力。我怕自己一直努力一直付出后可成績還是上不去,這樣別人就會說‘你看她整天學,成績不就那樣嗎,也還是上不去?!?/p>
“成績暫時落后,我們要找出原因,看問題在哪里,是學習方法不對,還是馬虎粗心導致。對于自己的長處我們要自信,更要正視。對于學習只要我們全力以赴就可以了,不必苛求自己,甩掉心靈的包袱才能輕裝上陣,老師相信你是一個好學生,你一定能行的!”
二、教學案例凸顯的學生心理問題
1.強烈的自尊心。非常希望考一個好成績卻害怕自己考試失利。
2.不自信。對于自己的長處,不想在他人面前承認。
3.抗挫折能力差。哪怕自己努力付出了,可成績不理想,至少別人不會笑話自己。
4.心理負擔過重。想得太多,顧慮重重。
三、嘗試解決問題的辦法
1.從學校教育出發(fā),重視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當務之急的重要任務。
(1)自上而下,轉變教育理念,逐步實施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作為檢驗學習成果的重要方法之一,考試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但是當前以應試教育為主,衡量學生的標準仍是分數(shù)?!胺址址?,學生的命根”并不夸張,唯分數(shù)至上不足為奇。
應試教育的問題在于,它主要是為應付考試而教和應付考試而學的,忽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實施素質教育是要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勞動、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多元評價機制,讓學生快樂學習。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發(fā)展心理學家加德納(Howard Gardner)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加德納認為人的智力至少由7種緊密關聯(lián)的但又相互獨立的智力組成。它們是言語——智力,音樂——節(jié)奏智力,邏輯——數(shù)理能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動覺智力。交往——交流智力。每個學生都有發(fā)展的潛質,各種智力只有領域不同,而無優(yōu)劣好差之分。這就要求教師要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從不同的層面看待每一個學生,指導幫助學生促進其優(yōu)勢智力領域的優(yōu)秀品質向其他領域遷移。這樣才能使學生充滿自信而快樂健康地學習。
2.家庭教育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一個人人生目標的實現(xiàn)。
(1)與孩子及時的溝通交流。
很多家長忙于工作和應酬,忽視了與孩子之間的交流,聽到成績不好時,就簡單粗暴地訓斥,導致兩代人之間出現(xiàn)了隔膜。平時應該多注意與孩子積極主動地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存在的問題,并善于引導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尤其孩子遇到困難挫折時,要做好心理疏導工作,解除他們的困惑,緩解他們內心的焦慮,等等,讓孩子從中得到溫暖和鼓勵,汲取力量的源泉。
(2)對孩子不能求全責備。
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一旦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就變本加厲地逼迫孩子,最后導致孩子和自己越來越疏遠,孩子只能使用沉默來反抗。
當我們在孩子身上寄予很高的期望,同時不斷地向他們指出不足之處時,我們實際在使他們失去勇氣,降低他們的自信心水準,而在將來的教育中,要不斷試圖提高他們的自信心。相反,如果我們時刻注意他們每一點點的進步,并及時指出,加以鼓勵,就會使他們充滿活力,并且產(chǎn)生要多做一點的欲望。家長要順應孩子的天性,客觀看待孩子的優(yōu)缺點,對孩子來說更多需要家長的淳淳鼓勵和循循善誘的引導,以此促進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