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耀清
為何讀書?不懂書的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懂書的人說:書中乾坤大,筆下天地寬。由此可見,懂書的人才會讀書,懂書的人才配讀書,懂書的人才能真讀書。
讀書有因。
讀書必然曾經(jīng)是這樣的——
為了光宗耀祖,古人“頭懸梁、錐刺股”,不得不逼著自己讀書。從《三字經(jīng)》《百家姓》讀到《千字文》,從“四書五經(jīng)”讀到《左傳》《通鑒》,他們就是靠著這份執(zhí)著一路走來,及至成人、成文人、成仁人;即便屢試不第、做不成狀元宰相,也能因有書可讀而欣然忘食、自得其樂。這一點,凡夫俗子,他們不懂,也做不到。
讀書應(yīng)該是這樣的——
曾幾何時,那些腳步尚未離開考場和學(xué)校大門的高三學(xué)子,便上演了一場場撕書、踩書甚至焚書的鬧劇,好像跟書有深仇大恨似的。有這樣對待陪伴了自己十幾年的“朋友”的嗎?這種現(xiàn)象固然事出有因,他們也盡可以對某種不合理的體制表達(dá)不滿和訴求,只是不應(yīng)該也不可以拿書出氣啊。看來為何讀書,他們似乎還不知道。
人生之美好,畢竟不只是物質(zhì)生活,還在于精神的愉悅,讀書便是獲取精神愉悅的重要途徑。在學(xué)校要讀書,踏入社會也要讀書?;蛟S,在工作上遇到困惑、不順時,捧起一本書來,《醒世通言》也好,《喻世明言》也罷,沒準(zhǔn)兒會讓你茅塞頓開呢。開卷有益??!
為何讀書?只有懂書的人才會知道。人的一生很短暫,你無法閱盡世間的滄桑,但你可以從書中一覽歷史長河的無限風(fēng)光,可以和先賢大儒們談經(jīng)論道、評點得失錯漏……
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之所以能夠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也得益于他的博覽群書。無論是戰(zhàn)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他都手不釋卷,甚至在長征途中,讓數(shù)十箱的書“騎”在馬背上,自己步行。他80多歲時,每天仍要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讀書;后來眼睛看不清楚了,就讓秘書讀給他聽。當(dāng)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參觀了他的臥室,只見臥室里除了一張床,到處都是書,甚至連床面也被書占去了三分之一!尼克松感嘆道:和這樣熱愛讀書的人打交道,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由此看來,讀書又是一輩子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