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芳
摘 要: 長期以來初中歷史教學的瓶頸是學生對歷史學習興趣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已成為初中歷史老師十分關注的一個問題。巧妙的導入設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能吸引學生參與探討歷史知識的奧秘,在探究學習中開啟興趣之門、智慧之門和思維之門。
關鍵詞: 初中歷史課堂 導入 激趣
“萬事開頭難”,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前奏,是至關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新課導入就是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有目的地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入良好學習狀態(tài)的一種行為方式。導入要用最短、快的形式,吸引學生,有效切入主題。一個成功的導入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形成學習動機;一個巧妙的課堂導入設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擴大學生的眼界;一個有效的課堂導入設計有利于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開展探究學習,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總之,準確圍繞符合學習主題,選擇得當?shù)膶敕椒ㄊ翘岣叱踔袣v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性一步。
一、復習提問導入法
這是歷史課堂最常見的導入新課的方法。復習導入是通過對最近所學知識的回顧復習,依據(jù)知識的銜接過渡到新知識的講授。這種方法最適用于前后知識聯(lián)系緊密、因果關系明晰的章節(jié),這種方法注重知識銜接,有利于學生對舊知識的鞏固,能為新知識的學習作好鋪墊,也能促使學生梳理知識點,構建知識學習體系。例如,講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6課時,筆者采取了復習導入法: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第一單元我們學習了近代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歷史的屈辱歷程。出示復習內容:
面對屈辱,我們義憤填膺,當時的中華兒女又會有何反應?
上至清朝統(tǒng)治者下至黎民百姓為改變中國落后挨打的局面都做出了努力,中國的地主階級、資產(chǎn)階級和進步知識分子開始了艱辛的探索歷程,鴉片戰(zhàn)爭后,地主階級是怎么改變現(xiàn)狀的?成功了嗎?今天我們走進洋務運動的歷史。這樣的導入既復習了第一單元的內容,又利用知識的銜接引出了第二單元的學習,效果較好。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法
創(chuàng)設情境重在再現(xiàn)歷史的本來面目,把學生帶入所要講述的歷史環(huán)境中,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根據(jù)歷史科目培養(yǎng)目標、教學內容、學科特點,巧妙構思,利用一切盡可能利用的條件創(chuàng)設良好的符合教學需要的情境,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興趣,誘發(fā)思維,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
2014年是澳門回歸15周年,筆者在講授人教版八下《香港、澳門的回歸》時通過出示澳門回歸15周年慶?;顒拥南嚓P視頻,重溫澳門回歸的視頻片段,在學生心潮澎湃時提出,香港澳門的回歸標志祖國統(tǒng)一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香港、澳門是中國的領土,怎么會有回歸一說?這條回歸之路遭遇了怎樣的滄桑才迎來這光榮而神圣的一刻,請同學們?yōu)樽约航忾_這些謎團。
三、文字、圖文、影像資料導入法
歷史資料豐富多樣,圖片、歌曲、影視、視頻等歌曲是一種富有感染力的歷史資料,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選取適當?shù)臍v史資料,引起學生注意,切入教學內容,往往能有效實現(xiàn)情境教學。例如,在講述秦始皇、漢武帝等章節(jié)時,可以通過史書或詩詞里的相關文字材料進行分析導入;在講述抗日戰(zhàn)爭的相關內容時可以運用影片、電視劇的片段切入課題;在講授美國相關歷史時,筆者利用節(jié)選紀實片《大國崛起——美國》導入,既拉近了歷史與學生的距離,又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材料、辨別史實的能力,更有效完成了課堂的導入。
四、鄉(xiāng)土教材導入法
家鄉(xiāng)是學生生息養(yǎng)育的地方,一提起本鄉(xiāng)本土的歷史知識,學生雖未必耳熟能詳,但都會倍感親切。用與鄉(xiāng)土歷史相關的知識激發(fā)鄉(xiāng)情,導入新課,就能引起學生興趣。漳平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小城市,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淵源造就了漳平深厚的人文歷史底蘊,充分挖掘地方文化,拉近地方文化與課程的距離,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鄭和下西洋》,筆者通過跟隨鄭和下西洋的王景弘入手進行導入,設計的導入語如下:同學們,今天老師先帶領同學們到我的家鄉(xiāng)——漳平最美鄉(xiāng)村:香寮去看一看,(教師出示幻燈片)在這個美麗的“百姓古村”里,走出的名人有很多,(指著王景弘故里的照片),你們知道王景弘的事跡嗎?誰能介紹介紹他?(請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的同學簡單介紹)王景弘是鄭和的副手,鄭和和王景弘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一個年代,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王景弘、走進鄭和,走進明朝的對外關系。再如,人教版七下《宋代的社會生活風貌》一課的導入,筆者通過地方標本教材中的第三章《山鄉(xiāng)底蘊,傳統(tǒng)文化》,引導學生介紹漳平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話鋒一轉:“同學們,今天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那么1000多年前的宋朝人過著怎樣的生活?我們能在那找到今天生活的影子嗎?今天我們就比較古今生活有什么相同之處,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p>
五、時政新聞導入法
學習歷史的一大重要目的是“鑒古知今”,歷史與現(xiàn)實有諸多聯(lián)系,充分利用與歷史相關的時政要聞,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每天都發(fā)生或大或小的事件,我們要善于捕捉機會,利用時政新聞導入,這樣既能拉近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又能發(fā)揮以史為鑒的歷史教育功能。例如:2014年2月27日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上通過“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和“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兩個紀念日。在講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寧為戰(zhàn)死鬼》一課時,筆者轉述這個新聞,并遞進式地提出兩個問題:(1)這兩個紀念日設置的歷史原因是什么?(2)這兩個歷史紀念日的設立有何現(xiàn)實意義?
教師引導:日本在侵華過程中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不做亡國奴的中華兒女為驅趕侵略者付出了慘重代價,今天我們走進這段歷史。
六、故事導入法
歷史為歷史故事提供了豐富的土壤和舞臺,初中生對歷史故事具有濃厚的興趣,趣味性的小故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親切,增進師生情感,對中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繼而設置問題,啟發(fā)思維進行導入。在講授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特別是春秋戰(zhàn)國歷史時故事導入法效果顯著。
歷史課堂因為歷史內容的豐富而多彩,歷史課堂的導入方法因此多樣化,除了上述方法外,活動導入法、游戲導入法、歌曲導入法等在初中歷史課堂中也是常見方法。只要內容準確、形式恰當,導入就一定能發(fā)揮激發(fā)興趣,促進課堂有效教學的作用。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初中歷史課堂導入方法有很多,雖然形式各異,但殊途同歸,目的都是實現(xiàn)初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導入法是一門教學技巧,我們應當遵循初中生的認知規(guī)律;圍繞教學內容、主題;采用新穎、多樣、多變的導入方式;注意導入語言要具有啟發(fā)性、要簡潔。教師巧妙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以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服務于教學內容的總目標,真正起到有效的“導入”作用,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郭曉華.淺談歷史課“開場白”的設計.中學歷史教學,2005(04).
[2]來曉敏.淺談歷史課堂教學如何從“頭”開始[J].歷史教學(中學版),2011(03).
[3]梁桂勤.小議歷史課的開頭設計[J].中學教學參考,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