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
摘 要: 當前的中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存在著許多問題:一是教師只顧自己在課堂上講授,夸夸其談間忘記了學生的感受。二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照顧到一小部分同學,當然這些同學都是教師眼中的優(yōu)秀學生。這些現(xiàn)象的存在都說明了我們的課堂教學仍然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這些現(xiàn)象必須給予重視,在課堂教學中予以克服,才能建立符合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現(xiàn)代課堂。
關鍵詞: 更新理念 探究學習 平等理念 分組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是一個個不同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有著不同于其他個體的特征。因此,在實施具體的教學策略時,我們務必照顧到每一個個體。我見過太多的課堂,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一是教師只顧自己在課堂上講授,夸夸其談間忘記了學生的感受。二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照顧到一小部分同學,當然這些同學都是教師眼中的優(yōu)秀學生。這些現(xiàn)象的存在都說明我們的課堂教學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首先,教師只顧自己不顧學生,尚未弄清楚課堂學習的主人是誰,課堂教學是為了誰。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待厘清,教育教學理念需要更新。其次,課堂教學過程中只顧少數(shù)同學而忽視大多數(shù)同學的現(xiàn)象,不能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違背了教育的公平性特征,嚴重的可能傷害學生的心理,不利于學生的長遠健康發(fā)展。這些現(xiàn)象必須給予重視,在課堂教學中予以克服,才能建立符合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現(xiàn)代課堂。
一、更新教育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
新的教育理念認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是學生,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fā)揮主導作用,而非主體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重在一個“導”字,怎么“導”呢?這才是教師應該首先要考慮的。比如,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我們要不要整堂課都站在講臺上激揚文字,指點江山呢?答案是否定的。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在課堂上,可能只需要拋出一個有趣的話題或者課題即可,剩下的則由學生分組討論解決。有人認為,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的工作變得輕松多了,甚至可以說是可有可無。我不贊同這樣的觀點,事實上,教師在課堂上要拋出一個什么樣的課題,怎么拋出這個課題,直接決定這節(jié)課的成敗與否、精彩與否。因此,教師在課前工夫要下足,要根據課程教學進度和整個班級同學的情況,選擇或者設計好一節(jié)課的課題,這樣的工作實際上并不是特別輕松。而教師在課堂上所拋出的課題是否合適呢?只能等待課堂上教學效果的檢驗。那么,什么樣的課題才能算得上成功的課題呢?首先,要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學習要靠學生的自主探究來完成。如果我們所拋出的課題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課堂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學生對一個問題產生了興趣,接下來的探究過程自然就動力十足了。相反,我們提出的課題,學生不感興趣,那么,我們的課堂教學還怎么往下進行?這就意味著這節(jié)課無疑是失敗的。其次,要具備經得起探究的深度。對于一個課題的設計要有一定的深度,這個深度以學生通過努力可以解決為基點,既不可太深刻,又不可太膚淺。太深刻,學生通過課堂分組探究得不到結果,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影響后續(xù)學習過程的進行。太膚淺,學生通過簡單的探究過程就可以得到結果,將會大大削弱學生學習的樂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當我們發(fā)現(xiàn)給出的課題過于深刻或者過于膚淺時,就要及時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適當引導學生,將一個深刻的課題分解一下,使其變成幾個環(huán)節(jié),從而降低其難度,或者將一個膚淺的課題增加一些環(huán)節(jié),使其難度有所增加,從而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進行探究學習。
二、樹立平等理念,照顧到每一個學生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樹立眾生平等的理念,爭取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如果我們的課堂只照顧到少數(shù)幾個優(yōu)秀的同學,這無疑是不公平的,同時這樣的教育教學也是失敗的。這里,我向大家推薦分組學習法。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于運用分組法。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習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學習過程能夠發(fā)揮成員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以強帶弱,從而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取得進步,收獲學習的喜悅,從而避免了課堂成為少數(shù)人課堂的可能。我們在實施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又有哪些優(yōu)點呢?
應注意的問題是:在實施這一教學模式時,必須建立起合適的學習小組。所謂“合適”,有兩層意思:首先,人數(shù)要合適。小組不能太大,不宜超過6人,不宜太小,不能少于4人,因此,最合適的學習小組人數(shù)介于4到6人之間。太多的人導致管理困難,從而使得學習效率下降,若人數(shù)過少,則起不到合作探究的目的,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其次,人員要合適。就是說各個組之間的人員匹配要適合,要充分考慮到各個層次的同學在每個小組之間的搭配。每個小組既要有領頭的學員,又要有后進的學員,小組內部成員之間還要形成學科互補。
這一模式具備以下兩個優(yōu)點:(1)探究學習。學習最終是學生的學習,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如果離開了學生這個主體,課堂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從這個角度出發(fā),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充分發(fā)揮探究的作用。所謂“探究”,就是教師就某一個教學內容拋出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自覺主動的鉆研,從而解決問題的過程。整個教學過程,都可以由學生自主完成,充分體現(xiàn)了探究的真諦,教師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2)合作學習。未來的社會是一個合作的社會,任何一項事業(yè)的完成都需要若干人的合作。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合作,養(yǎng)成善于與人合作的優(yōu)良品質十分重要。我們的小組合作探究模式就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精神。而一項學習任務必須全體成員分工合作才能順利完成。可以說,離開了合作,我們將一事無成。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自覺克服不良的教學現(xiàn)象,更新教育觀念,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打造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