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松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紹了中介語理論的基本假設,并著力探討了其在大學英語課堂中錯誤分析方面的應用。
關鍵詞: 中介語 石化 遷移 錯誤分析
1.綜述
對課堂外語教學中學生所犯的錯誤在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界有不同假設,每一種都基于一種理論模型,之間有很大差異甚至截然相反?;痉殖蓛纱箨嚑I:內在論和外在論。前者可以追溯到喬母斯基和的分類,后者主要是行為主義的觀點,認為語言是長期受某種刺激所產生的習慣。
其中中介語理論是70年代興起的影響非常大的理論,假設在母語和目標語之間有一個過渡語,既不等同于母語,更不等同于目標語,是一個獨立的語言操作系統(tǒng)。在人的語言學習系統(tǒng)中,有一個“潛在心理結構”。該結構與主管參數(shù)原則的普遍語法沒有任何聯(lián)系,所以無法保證一個學習者可以獲得他(她)所需要的語法。這個結構是自主結構,但有時可以和大腦中其他學習區(qū)域產生聯(lián)系。那些成功獲得第二外語的學習者一般被認為利用“潛在心理結構”,成功地獲得他們所需要的目標語。
中介語兩個基本術語為:“石化”和“遷移”。“石化”現(xiàn)象指學習者在獲得語言的過程中長期重復一種錯誤,該現(xiàn)象一般發(fā)生在不影響交流的情況下?!斑w移”又稱“母語遷移”,即第一語言如何對隨后習得的語言產生干擾,使學習者把第一語言的結構復制到目標語中?!斑w移”分為兩種:積極遷移和消極遷移。前者顧名思義是指母語中和目標語一致或相似的句型和意義結構,因此有助于二語學習。如漢英都是SVO結構,因此學習對方語言的兩國學生在造句中語序不會出錯。消極遷移即與目標語迥然不同的結構或意義,會誘導學生犯錯誤,此類錯誤就是本文所要展示的問題。
2.課堂錯誤分析
錯誤分析是應用語言學的一種研究方法,主旨是找出學生所犯錯誤的基本規(guī)律。筆者認為,中介語毫無疑問是其中的一個要素。在二語學習過程中,錯誤實際上是從母語向目標語過度的正?,F(xiàn)象。原因有三,錯誤的(a)規(guī)律性(如所有動詞單數(shù)第三人稱都不加“s”)、(b)系統(tǒng)性(主要指錯誤的可歸納性)和(c)連續(xù)性(一種錯誤可以延續(xù)很長時間)。很多語言學家認為中介語是一個自足的語言系統(tǒng),有其內在的語法規(guī)則和表意系統(tǒng)。筆者同意上述觀點,但認為中介語發(fā)展不完備,有點像洋涇浜。
造成課堂錯誤的因素很多,不一而足,并且形成一個交互動態(tài)的網絡,一種因素和另一種因素伴生,同時互相影響和誘導??偟膩碚f可分為內在認知因素,如學習者認知能力、認知習慣、語言系統(tǒng)發(fā)育程度等,學習動機如主動性和自信心等;外在因素主要包括環(huán)境和文化因素。根據(jù)近兩年在我校英語專業(yè)課堂的調查可以把錯誤分成如下幾類。
2.1語法錯誤
有些錯誤純粹是語法上的,是母語語法產生負遷移的結果。不過在這里我們得區(qū)分遷移錯誤和非遷移錯誤。區(qū)別在于前者是由于一種語言當中的非標志結構在另外語言當中變成了標志結構,像英語名詞復數(shù)不加“s”,錯誤的原因在于漢語中“一些”后面的名詞沒有任何詞尾變化;后者指當兩種語言都沒有所犯的錯誤結構時,錯誤在母語和目標語中都沒有匹配結構,像有些學生表達英語時用副詞修飾名詞,見下例短語:
a well book
此錯誤是一個學生即興表達時所犯的,要么是口誤;要么是由于初學英語時的誤用導致的再次石化現(xiàn)象。不論如何,兩種錯誤都被認為是中介語在學習過程中的體現(xiàn)。
2.2語用錯誤
語用上的失誤是由于不同文化對語言交際部分的編碼和解碼的差異造成的,有兩種:表達差異和思維差異。因此,目標語不自覺地受親文化的影響。筆者曾在課堂中設計一個小實驗,當?shù)谝淮谓o一個班上課的時候,我的問候語是“Morning everybody”,幾乎所有的回答都是“Morning teacher”。講英語國家習慣上回答“Morning sir”(如問候對象是男性教師),很顯然措辭錯誤是表達差異造成的。在以儒家占統(tǒng)治地位的東方,“教師”可以作為稱呼(address),并且是尊稱;而在西方,僅僅是職業(yè)。根據(jù)跨文化語用學研究。盡管東西方都側重禮貌原則,但方式不同。我們是“等級禮貌”,強調禮貌的單向性,而歐美為“相互禮貌”,從這一點上不難看出上述錯誤的原由。
2.3認知錯誤
認知主義是語言學最新流行的觀點之一,是經驗主義的語言觀,強調語言的學習離不開客觀經驗。既然不同文化認識世界的方式不同,那么表達方式上也會有差異,從而導致中介用法的出現(xiàn)。筆者曾在英語課堂上設計過翻譯實驗,讓學生翻譯“室內”這個短語,結果30人中有27個人翻譯為“inside the room”。在英文中“inside the room”雖然算不上錯誤,但遠沒有“indoors”地道和常用,這反映了不同文化對空間概念的理解,即英語中強調門作為背景,襯托房間其他部分;而漢語把整個墻以內的空間作為完形來認識,門只是整體的一個部分。也就是在英語中門和室內其他部分是對立的,漢語不是。另一個實驗是翻譯“牙掉了”,可以預測,很多學生(甚至為英語專業(yè)學生)譯為“Teeth fell down.”(正確應為“Teeth fell off.”)。錯誤在于英語關注牙離開的地方,而漢語則為到達的地方。
參考文獻:
[1]Cook,Vivian.Linguistics &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F(xiàn)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Beijing,2000.
[2]Littlewood,William.Foreign &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Richards,Jack C.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4]Ungerer,F(xiàn).& Schmid,H.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F(xiàn)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Beijing,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