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萌萌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師生的教學觀念和方式都已發(fā)生了可喜變化,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現(xiàn)代教學方式已廣泛運用于中學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逐漸活起來。筆者結合新課程理念,嘗試對有效課堂教學策略問題作探討。
1.認真分析和研究課程標準及教材
全面理解課程標準和教材分析是教師備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新課程教師要在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的教材特征、知識結構、技能要求等方面進行深刻分析;綜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程意義、教學資源開發(fā)等方面的分析結果,進行挖掘與發(fā)現(xiàn);對文本內容的教學提出科學性分析,針對學生的學習需要,具體提出指導性意見,同時要為學生留出一定空間,讓學生親自在原始性的資源背景中尋找有價值的主題。
案例1:將通入溴水中,發(fā)現(xiàn)溴水能褪色,將通入品紅溶液中發(fā)現(xiàn)又能褪色,將通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也能褪色,將溶液中卻出現(xiàn)淺黃色渾濁,請學生小結主要化學性質,并要求學生設計盡可能多地能使溴水褪色的實驗方案。
2.借用多媒體輔助,讓化學學習形象具體
化學作為一門實驗學科具有即時性和抽象性,因此可以借助多媒體集影像一體的優(yōu)勢將化學概念和化學過程真實地展現(xiàn)出來,從多角度、立體層面激發(fā)同學們學習和探索化學的興趣。多媒體可以模擬微觀化學現(xiàn)象,能將化學課堂上常規(guī)方法無法觀察的化學反應和實驗結果明確地展現(xiàn)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色彩斑斕、逼真形象的化學信息世界,以此刺激學生多感觀參與化學學習和探究,強化理解能力,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譬如,以往教學“原電池原理”內容時,化學教師只能通過宏觀的桌面實驗進行演示,通過導線、電極、電解槽和電流表等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想象電池如何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學生因為無法觀察其微觀化學變化,很難形象理解電子是怎樣進行定向轉移而形成電流的。借用多媒體動畫技術輔助教學,外面就能將微觀世界的變化形象地展現(xiàn)給學生,讓大家能清楚地觀察到動畫模擬電子怎樣通過原電池的負極流向正極,深化學生的理解和認識,為他們真正、準確地掌握知識要點提供方便。
另外,在化學實驗中,很多化學反應都是瞬間完成的,我們無法通過普通的演示實驗進行觀察和推理;許多化學反應會涉及有毒的、危險性比較大的化學藥品,需要借助多媒體將化學實驗直觀、形象地展現(xiàn),幫助學生提高學習和探索欲望、深化理解和認識。總之,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我們可以動態(tài)模擬和研習整個實驗進程,可以暫停和慢放仔細觀察和對比化學反應過程和化學現(xiàn)象,可以通過控制播放化學反應的速度,調節(jié)反應變化的快慢,達到便于學生觀察和思考的效果。
3.讓學生做好課堂筆記。
記課堂筆記的最常用方法是“提綱式”筆記法。即一邊聽課,一邊敏捷地概括和記下重點、難點。課堂筆記要盡快整理,使重點突出,這對鞏固知識十分重要。筆記的充實整理包括兩點:一是把課堂上漏記和記錯的內容補上去或糾正過來;二是理清綱目,突出重點、難點,用概括的語言將本節(jié)內容串聯(lián)起來,使筆記成為一份自己提煉加工的、深化的和系統(tǒng)的復習材料。
要把握記筆記的時機,原則就是不影響聽講,一般情況下要用90%的注意力集中聽講,只抽出10%的注意力進行記錄。做筆記的關鍵是記下“必要”和“精華”,這個“必要”和“精華”就是記重點、記難點、記疑點、記思路、記技巧。記筆記應著重記下老師講課中的歸納和總結,以及容易混淆的概念等。
4.精選習題,進行專題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選題是一個重要工作,題目選擇好了,才能有針對性地練習,從而達到鞏固知識、提高效率的目的。
首先題目一定要由簡入深,前部分簡單的題目可以有效鞏固所學基礎知識,后部分的題目可以稍微綜合,提高運用知識、綜合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專題練習時,先選擇考查雙基應用的題目,這部分過關以后再進行考查綜合能力題目的練習,如此才能循序漸進,提升水平。以化學計量為例,物質的量等核心概念作為學習化學的必要工具,這部分知識的考查重點主要在概念辨析及使用條件和適用范圍、相互之間關系及其簡單計算、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中的應用,等等。
其次,選題要注意類型全面。不能只進行傳統(tǒng)題型的練習,一些新情景下的新題型要加入練習。加強情景下的化學知識的運用,減少機械記憶的學習,提高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如2013年某高考題中,題目以NOx是汽車尾氣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為基本情景,第一小問考查的是NOx能形成酸雨,寫出轉化為的化學方程式。新教材注重聯(lián)系生活生產實際,很多題目采用了這類情景設題,可以增加這類習題進行多加練習,了解其規(guī)律,就能掌握解題方法,不僅可以有效鞏固和擴大復習成果,而且有助于學生全面把握知識網(wǎng)絡,豐富答題技巧,增強解題能力。
5.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符合現(xiàn)有條件和所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
化學教學方法雖然條件多樣,但教學方法發(fā)展的主流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把獲得知識、技能、培養(yǎng)能力和對學生的觀念、態(tài)度、情感教育結合起來。因此,教師在運用具體的教學方法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轉變:從教師單一的教授轉變?yōu)榻淌诘耐瑫r鼓勵學生提問,并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從教師演示轉變?yōu)閷W生自己動手,進行觀察和實驗;從課堂上教師控制學生接受式學習轉變?yōu)榻處熤笇W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處理和組織教材的方法要注意以下轉變:從直接學習理論轉變?yōu)樵趯W習解決問題的方法中學習理論;從學習事實與原理轉變?yōu)閷W習發(fā)現(xiàn)事實與原理的方法;從教材為唯一內容轉變?yōu)榻佑|多種媒介,整合各種課程資源。教師在改進教學方法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6.教學活動要聯(lián)系生活,回歸生活
追求并實現(xiàn)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義,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我曾在某重點中學聽課,內容是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在催化劑對反應速率影響的探究中,學生在實驗時僅僅注意觀察向中加入或F后試管中的現(xiàn)象,而沒有發(fā)現(xiàn)在對比時各個試管中試劑的用量不盡相同,老師在教學中作了新嘗試,引導學生一同探究,是催化劑發(fā)揮作用,而不是其他因素影響了實驗結果的比較,結果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熱情,達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