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秉俠
教學就是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學習、掌握文化和科學知識與技能的活動,其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是課堂教學,因此學生能否完全掌握教師教授的知識關鍵在于課堂教學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我認為教師要有效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必須深入鉆研教材,緊密結合學生心理,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指導”的教學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達到最佳教學效果。下面我就如何掌控教學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組合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對每個生物教師來說都尤為重要??蛇\用直觀教學,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生物學是直觀性很強的自然學科,直觀教學工具有實物、掛圖、標本和模型等,課堂中使用的直觀教學手段包括投影、錄像、幻燈片等。通過直觀教學能使學生掌握學習的第一手材料,豐富學生感性認識,促進理性認識的飛躍。巧設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興趣產生于認識和需要,是人們認識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也是參與學習的強大力量。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經常以新穎、生動、活潑的例子導入新課。導入的方法有多種,如提問、設疑質問、討論、轉述電視里看到的高新生物科技產品等。
二、確立“尊重學生、面向全體”的教育思想
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是新課程倡導的核心理念,因此課堂提問作為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有效手段,必須以尊重為前提,設問要面向全體學生,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使不同學生都有所發(fā)展。以中等生為主體進行有效提問設計,在關注主體的基礎上,引領優(yōu)等生的思維向深度和廣度延伸,學困生在積極參與的同時創(chuàng)造機會,使他們得到一定程度的展示,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能力。教師要用和藹的態(tài)度和親切、肯定的語言如“有進步”、“說得很好”、“不錯,你真行”啟發(f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敢于質疑,以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或退步,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意和期望,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預防厭學、惰性心理的滋生。在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會感到心理的安全與自由,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觀察思考,學生群體才會有群情激動、躍躍欲試的熱烈氣氛,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才能得到激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營造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教學氛圍,允許學生對教師的講課大膽提出異議,形成師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對學生提出的異議要鼓勵和表揚,使學生形成探索創(chuàng)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營造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親身實踐。如講述青蛙的生長發(fā)育時,可以通過讓學生飼養(yǎng)蝌蚪、觀察青蛙的發(fā)育過程并結合課文自讀開展教學。這樣,由于學生所學的知識不是由教師灌進去的,而是通過自己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獲得的,因此,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確立“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的具體步驟是:揭示教學目標—指導學生自學—先學—后教—鞏固復習、當堂訓練。即課堂上精心組織,先讓學生帶著問題認真自學并嘗試回答問題,待學生基本上掌握有關知識后,教師實施教學。運用這種模式進行教學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生物課上教師要靈活運用這種模式進行教學。這樣不僅要制定認知目標,還要制定智能目標、情感目標,才能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有機地滲透德育、能力培養(yǎng)、心理健康和衛(wèi)生保健等方面的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如《花的結構》一節(jié)課,認知目標是掌握完全花的基本結構;智能目標有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識圖能力、解剖操作能力、自學能力;情感目標有樹立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揭示教學目標時首先要板書課題,然后講述目標,出示達標思考題。講述目標應遵循層次性、循序漸進、可行性原則,出示達標思考題應做到多樣化,可以是問答題,也可以是判斷、選擇題。教師通過布置自學思考題、給出自學范圍、自學方法、規(guī)定自學時間及檢測手段指導學生的自學。學生自學的形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是觀察、實驗,也可以是閱讀、思考。學生自學時教師要勤于巡視、指導和鼓勵,尤其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后進生。合理安排并從嚴把握“學”、“教”、“練”的時間結構:變以往的“教為主,學為輔”為“學為主,教為輔”。一般情況下,對于所有學生通過自學能掌握的內容,教師做到不講;對于只有部分學生能解答的問題,先讓學生討論交流,再由教師補充、更正、評點,做到少講;對于所有學生感到頭疼的疑難問題,教師可在原型啟發(fā)的前提下給予適當點撥,做到精講。當堂訓練的時間原則上不少于15分鐘,盡量讓學生在課內鞏固消化,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優(yōu)化課內訓練策略,促進學生有效鞏固和應用。當堂訓練的目標是努力變知識為能力。當堂訓練的內容具有針對性、量力性與典型性。當堂訓練應做到獨立和按時,教師盡量少指導。在學生當堂作業(yè)時,教師應加強督察,不應放任自流。重視信息反饋,保證信息暢通。由課外作業(yè)轉向課內作業(yè),能真實地暴露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使之得到準確及時的矯正。
四、改革評價措施
教育心理學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師期望的自我實現(xiàn)性預言效應是確實存在的。教師對學生的高期望會使學生向好的方向發(fā)展,教師對學生的低期望則會使學生越來越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是通過一些特定行為向學生傳達他們的期望信息,只有當教師采取恰當的方式,準確把握、合理評價每位學生,堅信“只要給予足夠的學習時間和適當的教學,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幾乎所有的學習內容都可以達到掌握的程度”,形成適度的高期望,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
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要認真對待,不能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對于學生的認識和實驗結果,正確的要充分肯定,有獨到見解的要大加表揚,錯誤的不要直接否定,草率批評,而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查閱資料,與同學商討,直到獲得正確的答案。對待一些相對后進的學生表現(xiàn)出的暫時不盡如人意之處,激勵評價就更顯得重要,經常性地使用“不錯”、“很好”、“你能行”、“試試看”等激勵性課堂用語,對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很有幫助。
通過以上途徑,可以切實有效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心理氛圍,有利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生物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