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佳文
現(xiàn)代社會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文化涵養(yǎng),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名著正是偉大人物智慧的結晶,是滋養(yǎng)學生心靈成長的沃土。因此,為了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的閱讀訓練,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學校教育不僅要像提供母乳一樣給孩子們提供最初的滋養(yǎng),最重要的是要通過提倡自主閱讀讓孩子們學會自由飛翔。
蘇聯(lián)教育思想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學??梢允裁炊紱]有,只要有了為學生和教師精神成長的書籍,那就是學校。蘇霍姆林斯基的學校比我們現(xiàn)在很多村小的硬件設施還要差得多,但他每天都要和老師、孩子們一起讀書,讓孩子們真正走進圖書的精彩世界。
沒有閱讀的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也很難有閱讀的習慣;沒有閱讀習慣,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就是半成品甚至是廢品。面對未來的社會和挑戰(zhàn),他們將很難有完整的精神生活和充實的人生。
經(jīng)典的意義,就在于使后輩們能在智慧光芒的照耀下,提升效率,縮短歷程。作為語文老師,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學習民族語言的美,還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然后從中汲取精神的營養(yǎng)。不斷完善,潛移默化地塑造出美麗的靈魂。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俄國文學泰斗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開展多樣化的綜合實踐活動正是激發(fā)興趣的好辦法。
初中生情感豐富,外顯,喜歡豐富多彩、形式靈活多樣的活動。他們不像高中生能以理智的眼光去觀察、分析問題,也不像高中生能對深奧的問題作深入持久的鉆研。根據(jù)這一特點,我們可以把單調枯燥的知識傳授化為有趣的、靈活的活動課,化深奧為淺易,使學生在一系列的閱讀活動中增長知識,獲得能力。例如,每次上課前五分鐘,可由一名學生推薦一部值得閱讀的名著并說明他的理由;也可開展接龍故事比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根據(jù)老師所提供的主題,學生分組,全組每人寫一段,集體完成一個具有可讀性的故事。在這關鍵時刻,老師應引導學生,出示閱讀及閱讀后創(chuàng)作的示范,讓學生認識到課外閱讀不僅能怡情消遣,還可以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塑造人格,提升品位。
另外也可以在閱讀經(jīng)典后進行語文知識智力競賽、辯論會、現(xiàn)場作文、制作手抄報、學生原創(chuàng)詩歌等活動。我們實驗初中為學生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文學期刊《星光》,創(chuàng)辦了學生詩情展現(xiàn)的社團——群星詩社。學生可以踴躍投稿,展示自己的風采,既鍛煉了自身的勇氣,也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再比如,我們實驗初中還帶領部分學生外出采風,賞興化千島菜花風情,感無錫太湖妖嬈水韻,悟上海復旦東潤先生靈魂精華所在。潛移默化的集體活動教育,讓學生閱讀的素質在潤物細無聲中獲得提高。
三、厚積薄發(fā),建設圖書角閱讀好書
讓學生博覽群書,夯實語文基礎,才能厚積薄發(fā)。因此,我認為應該在班級建設圖書角。我們實驗初中也正是這樣為學生服務和創(chuàng)造條件的。為學生創(chuàng)設圖書角,并鼓勵學生將自己珍藏的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拿出來,每人為班級貢獻一本,每半學期輪換一次圖書,并登記貢獻書本、借閱書本的情況。另外,學校還設立了“讀書節(jié)”,每年此時,各班級進行閱讀知識大比拼,評比出優(yōu)勝班級進行獎勵。
四、制訂個人計劃,堅持每周摘抄、練筆
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就要提高學生接觸語文積極信息的機會。詩人歌德認為:鑒賞力不是靠觀賞中等作品,而是靠觀賞最好的作品才能培養(yǎng)成的。為此,老師應幫助學生擬訂個人讀書計劃,將初中要讀的名著作品列出閱讀書目。每月,為學生推出“本月閱讀計劃”,配備專門的筆記本,堅持寫讀書筆記,堅持每周摘抄積累,月底利用一節(jié)作文課進行交流和總結,將優(yōu)秀的語段進行展示和推廣。例如,初一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推薦學生讀魯迅的《朝花夕拾》;在初二學名著專題時,要求學生必讀《水滸傳》。每年寒假暑假,學校會制訂計劃——精選經(jīng)典作品,要求學生閱讀完畢并完成相關讀書筆記。返校后,進行名著讀后感練筆競賽,以設獎的方式激發(fā)他們的興趣。當然,閱讀欣賞的主體是學生本身,教師不能越俎代庖,應該努力激活學生的閱讀期待,帶領學生與文本對話,從而使他們的心靈觸摸到溫暖的陽光。
林語堂先生說:讀書能“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識見,養(yǎng)性靈?!笔灞救A也說過:“沒有別的事情能比閱讀名著給我們帶來更多精神上的樂趣,這樣的書即使只讀半小時,也會讓人愉快、清醒、高尚、剛強,仿佛清澈的泉水沁人心脾?!蔽蚁嘈牛洪喿x,能讓學生的心靈觸摸到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