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北京市日前正式公布“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規(guī)劃建設(shè)”。北京規(guī)劃委明確表示,將有序推動北京市屬行政事業(yè)單位整體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轉(zhuǎn)移。至此,通州作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新身份”正式亮相。
在1928年“河北省”走上歷史舞臺之前,直隸的重要城鎮(zhèn)留下了獨特的歷史印記:察哈爾的省會張家口,因為第一條自行設(shè)計的鐵路而興盛,它也成為因鐵路而改變的城鎮(zhèn)樣本;熱河的省會承德,是清朝名副其實的行政副中心,北京城里興建于清代的人文景觀,在承德幾乎都有翻版;直隸重鎮(zhèn)之一的正定,數(shù)百年來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堪稱“古代建筑博物館”。
而正定南郊當年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村莊石家莊,因為鐵路的興起,發(fā)展成為交通樞紐,最終在新中國成立后,成為河北省的省會。這些城鎮(zhèn)的百年發(fā)展變遷,讓人們得以窺探歷史的發(fā)展脈絡(luò)。如今在京津冀一體化的發(fā)展趨勢下,昔日的璀璨明珠,也將重新煥發(fā)往昔的風采。
相較于張家口的“大器晚成”,當年的熱河省省會承德,算得上是“出身高貴”。自從康熙皇帝選中這塊地方,并在此興建了避暑山莊之后,承德幾乎就成了清朝的第二個行政中心。
有清一代,有很多北京城的居民(旗人居多),奉皇帝的旨意攜家?guī)。S皇帝的足跡前往承德開辟新天地。直至今日,承德地區(qū)的很多方言甚至是生活習慣,都能看到當年北京城旗人的影子。最令人詫異的是,在北京城里看到的興建于清代的人文景觀,在承德幾乎都有翻版,比如頤和園有香巖宗印之閣,承德對應著就有大乘之閣;香山有宗鏡大昭之廟,承德就有須彌福壽之廟。把承德比作當時清政府的一個國家行政副中心,一點兒不為過。只不過那時,承德作為“副中心”,需要搬遷的不僅僅是上班族,還有一整套政府行政班子(清朝的康熙和乾隆、嘉慶皇帝幾乎一年有差不多一半的時間在承德度過)。當年的“上班族”壓根就沒想過“雙城記”這事兒,而是踏踏實實在新家園里為皇帝當差。
正因為清朝皇帝的“寵幸”,承德從一個不知名的小山村,發(fā)展成為人們熟知的避暑山莊,并被譽為“塞外明珠”。
張家口和承德至今仍然是京北重要的旅游城市,隨著未來京沈、京張高鐵的開通和一小時經(jīng)濟圈的最終實現(xiàn),兩座昔日的省會,也將重現(xiàn)當年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