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征群
尹志平是全真教歷史發(fā)展中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對全真教的發(fā)展壯大做出了重要貢獻(xiàn)。長篇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中的描述使這位全真教道長蒙受了不白之冤,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極壞的印象。筆者擬從尹志平對全真教的貢獻(xiàn)入手,還原一個真實的尹志平。
尹志平其人其事
歷史上的尹志平到底是什么樣子的?真的像武俠小說中塑造的那樣為人所不齒嗎?答案是否定的。
尹志平,金末元初著名的全真教道士,字太和,號清和,萊州人氏(今煙臺萊州市),祖籍滄州;家境殷實,自幼聰明絕頂,喜好讀書。14歲時,他遇到了“全真七子”中的丹陽子馬鈺,于是萌生了入道的念頭。一開始父親不允許他入道,在他先后3次逃離家門后,入道之事才得到家里的應(yīng)允。
金明昌二年(1191年),尹志平參丘處機于棲霞觀(今煙臺棲霞市),執(zhí)弟子禮;問《易》于郝大通;受箓法于王處一??梢哉f,尹志平繼承了“全真七子”的思想要髓,深得全真要義。丘處機死后,在馮志亨等人的擁戴下,尹志平成為全真教第六代掌教宗師。元定宗三年(1249年)春,皇帝特旨賜其“清和演道玄德真人”號,又賜金冠法服。元憲宗元年(1251年)春,尹志平逝世。元中統(tǒng)二年(1261年),忽必烈詔贈“清和妙道廣化真人”;元至大三年(1310年),武宗加贈其為“清和妙道廣化崇教大真人”。
隨丘處機北上,見成吉思汗
元太祖九年(1214年),丘處機成功招安青州人楊安兒領(lǐng)導(dǎo)的起義軍,聲名大噪。各種政治勢力看到全真教在魯東地區(qū)的影響,都想趁機拉攏。當(dāng)時投靠南宋駐扎淮北的農(nóng)民軍領(lǐng)袖、濰州人李全和金朝都曾盛情邀請丘處機出山相助,但都被其婉言謝絕。
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五月,成吉思汗自乃蠻派使臣劉仲祿征召丘處機。據(jù)史書記載,劉仲祿先至益都(今青州市)拜會同是丘處機高足的李志常,李志常建議劉仲祿先去見尹志平。劉仲祿到濰州后,謁志平于玉清觀,尹志平大喜,曰:“將以斯道覺斯民,今其時矣?!蓖晔?,尹志平同劉仲祿一起去萊州昊天觀覲見丘處機。如果沒有尹志平,丘處機很有可能不會出山,由此可見尹志平在全真教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之大。
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正月十八日,尹志平等18人隨丘處機北上燕京(今北京),西覲成吉思汗于大雪山之陽(今阿富汗境內(nèi))。尹志平為丘處機18位隨行弟子之首。丘處機北上后,積極向成吉思汗灌輸他的治國救民方略,如史載:(成吉思汗)問曰:“真人遠(yuǎn)來,有何長生之藥以資朕乎?”師曰:“有衛(wèi)生之道,而無長生之藥。”成吉思汗曾3次請丘處機講授衛(wèi)生之道,不稱其名,惟曰“神仙”。在丘處機回漢地時,成吉思汗還賜以璽書,免除各地道人的差發(fā)負(fù)擔(dān)。
由此可見,丘處機的北上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元朝統(tǒng)治者對百姓的屠戮和壓迫。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尹志平隨丘處機返回燕京,居長春宮。這時,全真教聲名大盛,四方拜謁者絡(luò)繹不絕。尹志平卻不愿意享受盛名,說“我無功德,敢與享此供奉乎”。之后,尹志平便退居德興(府治在今河北涿鹿)龍陽觀,不久隱居煙霞觀。
打造全真教全盛局面
尹志平在繼承丘處機思想的基礎(chǔ)上,進(jìn)一步完善了全真教內(nèi)丹心性思想體系,其心性思想主要體現(xiàn)于《清和真人北游語錄》《真仙直指語錄》卷下和《葆光集》等著述中。《清和真人北游語錄》凡4卷,為尹志平與其弟子講道之言論,由其弟子整理而成?!遁峁饧贩?卷,收集了尹志平平生所作有關(guān)述懷感興、唱和、勸戒、題跋贊詠等詩詞歌賦。通過研讀《清和真人北游語錄》,我們可以將尹志平的主要思想概括為幾點:“平常心”和“治心為要”“積累功行”的漸修觀、以陰陽詮釋善惡和“善惡皆有還報”的思想,等等。
尹志平掌教后,開展了一系列顯祖重教活動,使全真教的影響與名聲達(dá)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
首先,廣泛開展宮觀創(chuàng)建活動。元拖雷監(jiān)國(1228年)三月,尹志平以安葬丘處機遺體為由籌建白云觀。歷時40余天,觀堂告成,其制宏麗。白云觀修筑完成后,又在陜西興復(fù)佑德、云臺二觀,太平、宗圣、太一、華清四宮,以翼祖庭。其時,全真教教徒在全國掀起了又一次修建宮觀熱潮。
其次,給丘處機舉行隆重的葬禮。他將丘處機遺體遷葬于處順堂,大葬之時,四方來會之道俗超過萬人。這次會葬既是宣揚丘處機的功績,更是展示全真教的聲威和勢力。此次會葬使全真教名聲大振,四方傾心歸向,來奉香火者不計其數(shù)。
其三,令宋德方等人撰修《道藏》。道書由唐朝匯編為藏,經(jīng)宋歷金,歷代均有編撰。元滅金時,經(jīng)藏多毀于兵火之中。丘處機在宋德方的建議下,曾有重修《道藏》的意愿,然年邁事忙,無暇顧及。尹志平令宋德方率眾刻《道藏》經(jīng)版,這次修書,新增了《金蓮正宗記》《煙霞錄》《繹仙傳》,其目的也是為了宣示全真教為道教之正統(tǒng)。經(jīng)尹志平的努力,到元憲宗初年(1229年),全真教“琳館道宮,所在星列,以至山林巖谷,十百為居,木食澗飲,怡然有巢、許之風(fēng)。雖丫童之樵汲者,亦皆進(jìn)德業(yè),談道性,無妄語。教風(fēng)之盛,自三代而下未有若此時也”。
總之,通過以上記述,歷史上的尹志平并不像武俠小說中塑造的那般不堪,他是全真教發(fā)展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為全真教的發(fā)展和鼎盛做出了重大貢獻(xiàn)。
【責(zé)任編輯】王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