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醫(yī)療健康支出的增幅放緩頗受關注。有人認為過往美國醫(yī)療健康支出居高不下的態(tài)勢已經有所改變。然而,根據經合組織OECD一項針對國際醫(yī)療健康的研究指出,最近的醫(yī)療健康支出增幅放緩,只不過是在上升軌道中暫時停歇。
加入OECD的共有30多個國家,其中絕大部分為發(fā)達國家。研究表明,從2000年到2009年,這些國家的人均實際醫(yī)療健康支出的年增長率為4%,而到2009年,這一比率降至0.3%。盡管美國在政策上有所控制,但這項數據仍然高于OECD平均水平,而歐元區(qū)周圍的幾個國家則呈下降趨勢。
很顯然,這種醫(yī)療健康支出增幅下降的現象,和全球經濟危機和歐元區(qū)經濟危機有關。OECD的醫(yī)療健康政策專家Mark Pearson指出,工資難漲,醫(yī)療健康支出自然減少。換句話說,隨著各大經濟體經濟相繼回暖,加上醫(yī)療技術進步等因素,醫(yī)療健康支出將迎來新一輪的增幅擴大。OECD預測,未來20年,OECD各國的醫(yī)療健康支出可能將從GDP的6%上升到8%。
所以,醫(yī)療支出增幅放緩只是暫時的,盡管長期控制公共醫(yī)療預算是極其困難的。但即便如此,發(fā)達國家仍然嘗試通過預防疾病和鼓勵健康行為的項目,以達到控制開支的目標。此外,通過使用者付費和共同支付等方式,也可以一定程度遏制人們對醫(yī)療的需求,不過,這也不能阻止低收入患者尋求醫(yī)療服務。要想控制醫(yī)療健康支出,更明智的做法是改變醫(yī)療企業(yè)的盈利模式,加強市場競爭。
印度高等教育市場發(fā)展迅速,海外的大學都渴望分一杯羹,而一些印度的大學則開始在海外布局。
亞麻提大學提供的課程多達240多門(主要以工程學和商學課程為主),學生人數為125000人,分布于印度20多個校區(qū)中,如今海外招生達到10000人。亞米提大學的校長Atul Chauhan已經將一系列國家列入其開拓名單之內,其中包括美國、英國、中國、新加坡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亞麻提大學是一個非盈利實體,其持有者是企業(yè)巨頭AKG集團。Chauhan稱:“我們的目標是未來十年內打開50個國家的市場?!?/p>
其實,印度國內市場發(fā)展迅速,有人估計,到2020年,將有4200萬印度人接受更高等的教育,然而該領域的競爭十分激烈:有35000所學院和700所大學在爭奪生源,因此,在海外爭奪2800萬印度裔學生和每年20萬名留學生,還是有意義的。
有英國高等教育觀察組織預測,至2020年,世界各地的大學的海外校區(qū)將從2006年的82所增長至280所。這些增長大多來自“從南到南”的擴張,比如印度的大學將向非洲和亞洲擴張。
“Google正在將自己塑造成另一個通用電氣?!奔~約時報如此描述Google重組成立Alphabet的舉動。Google的未來如何?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很有必要談談通用電氣。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并購的大企業(yè)非常多,它們出現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將不同產業(yè)聯為一家有利于降低風險,方便借貸以及員工溝通等。這看似很合理,但實則意義不大,因為不同產業(yè)之間沒有太多經驗可以借鑒,總部的高管們也不能如市場一般準確地運作資本,到頭來它們難以迎來更長遠的發(fā)展,但通用電氣是個例外。
通用電氣總裁Jeffery Immelt認為,通用電氣的成功秘訣在于挑選最頂尖人才,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能力,然后留住他們。事實上,Google的行事風格與這個理論有相同之處。
但是,二者的區(qū)別也很明顯。Google的業(yè)務甚多,但是其收入渠道則較為單一:網上廣告收入占到了整個公司收入的90%,Android,Chrome,Nest,Gmail,Google Earth等項目加起來,構成剩余的那10%收入。
上世紀30年代,通用電氣照明設備的銷售占到了公司總收入的三分之二,而且在照明設備失去盈利能力前,公司的其他投資項目就已經進入盈利階段,比如風力發(fā)電機、超聲波設備等。總體來說,通用電氣的成功秘訣在于將冰冷的科技項目轉化為具體且能進行商業(yè)化操作的產品的能力,否則它早被市場淘汰,這也是Google應該掌握的制勝法寶,當然,還要不斷創(chuàng)新。
以科技方式連接買家賣家的電商平臺模式,一直以來都很火熱,比如亞馬遜、Airbnb、Twitter等。但事實上,不少亞馬遜的第三方賣家一直有種隱憂:如果一個商業(yè)平臺不再充當買家和賣家之間的溝通橋梁,而是自主參與市場,提供頗具競爭力的產品,怎么應對?在他們看來,平臺所有者在靜觀賣家們不斷競爭,自己則從中找到最優(yōu)產品,坐收漁翁之利。
當電商日益壯大,平臺和賣家極有可能會陷入一種亦敵亦友的關系。當亞馬遜也開始銷售同類產品之時,個體經營商日子之艱難可想而知。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最低成本并不意味著銷量第一。舉個簡單的例子,Apple完善了操作系統的功能后,一大批天氣、解鎖應用全都深陷窘境。
有研究統計,亞馬遜曾在10個月內增加了5000件原本沒有自營的商品,這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亞馬遜將和第三方賣家展開市場競爭。同時,研究分析還表明,亞馬遜直接銷售的產品還經常是系統設定的優(yōu)先項。
有第三方賣家對亞馬遜表示“又愛又恨”:“我們80%的收入來自線上銷售,其中絕大部分來自亞馬遜,然而它銷售同類產品,并壓低價格。”研究員對第三方賣家的建議是,首先要知道在亞馬遜做生意,作為中間人就不得不作出妥協。此外要做好防范性措施,比如和廠商簽訂專賣協議,同時自己也要具備部分生產產品的能力,同時也要著眼于更多產品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