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斌
《巴菲特之道》
推薦指數(shù):★★★★
作者:羅伯特·哈格斯特朗
譯者:楊天南
出版: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簡介:
羅伯特·哈格斯特朗
(Robert G.Hagstrom)
美盛投資顧問公司首席投資策略師、董事總經(jīng)理。哈格斯特朗是美國知名的,以善于寫作巴菲特及芒格思想理念而著稱的作家,已出版九本投資書籍,包括長期占據(jù)《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的《巴菲特之道》,該書第1版即銷售120萬冊。
在書中,哈格斯特朗將巴菲特的投資方法進行了分解,并演示了為何巴菲特的方法“并未超出任何人的能力范圍”。通過本書,讀者將了解巴菲特如何挑選股票以及購買企業(yè),這二者實際上都建立在同樣的模式下,而其中的行為秘籍可以被解碼為十二個投資準則。
書中通過第一手資料,揭示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如何運用這些投資準則進行企業(yè)并購,而除去介紹巴菲特如何進行理性決策外,書中還展示了巴菲特如何處理投資管理中遇到的心理挑戰(zhàn),以及在長期投資中耐心所扮演的角色。
當楊天南先生翻譯《巴菲特之道》之時,伯克希爾的股票價格正上破20萬美元。50年前,巴菲特收購伯克希爾時,股價僅為8美元。從8美元到20萬美元,歷時50年,復合增長率22.45%,而巴菲特的身家也飆升至630億美元以上。這些足以使之傲睨天下的奇跡背后到底有什么秘訣?羅伯特·哈格斯特朗的這本書將會告訴我們其中的奧秘。
這就是“秘密流傳了50年”的投資原則:把股票當作生意的一部分、正確對待市場波動和安全邊際。這些原則看似簡單,但要做到其中的任何一點都非易事。由于“人性”的作用,絕大多數(shù)投資者通常會在接近股市高點時買入,然后在接近低點時賣出,其現(xiàn)金流動隨著股市表現(xiàn)波動而呈現(xiàn)的敏感變化,反而讓他們無法獲得高收益。因此,他們的收益增長趨勢往往呈間歇性,或在一個時段暴利或在一個時段虧損,缺乏盈利的連續(xù)性。股票市場就是一個巨大的干擾器,它把投資者的注意力吸引到那些轉(zhuǎn)瞬即逝、起伏不定的投資預期上。
而巴菲特購買股票的基礎則是,在假設次日關閉股市或在5年之內(nèi)不重新開放的情況下,其背后就是“把股票當作生意的一部分”,關注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投資回報只源于公司經(jīng)營收益的長期積累。
“把股票當作生意的一部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因為是“做生意”,就要選擇“好生意”。好生意通常很少,一年做不了幾次。既然想做好生意,就要選擇好公司。選擇了好公司,就必須等待好價格,于是我們就可能成為精明的“商人”。既然是精明的“商人”,就必須知道公司做的是什么生意,這種生意是否看得懂,能否理解。此外,還必須了解這家公司的財務報表,是否高負債,現(xiàn)金流是否充沛,毛利率是多少,凈利潤率是多少,凈資產(chǎn)收益率是多少,等等。同時,還必須了解公司產(chǎn)品的前景、市場狀況、其競爭對手如何。最后,還必須知道這家公司的管理團隊是否誠信經(jīng)營。只要其公司健康發(fā)展,就買進并擁有這家公司,分享公司的經(jīng)營成果。
如果一家公司沒有上市,因為每天沒有即時價格,或許投資者還能長久持有下去。然而一旦上市,情況就完全被改變了。因為是上市公司,所以每天每時每刻都會有報價。從投資回報的角度看,出價過高,其收益也一定很低,反之亦然。市場有時報價會很高,有時報價會很低。報價高時往往群情激昂,報價低時往往悲觀絕望。本杰明·格雷厄姆將這種情形生動地比喻為“市場先生”。市場先生癲狂的時候,某一股票會報出高價;抑郁的時候,又會報出低價。
“有效市場”理論認為,股價可以在短期內(nèi)全面而準確地反映公司的信息和基本面,因此沒有人能夠戰(zhàn)勝市場。但是僅僅幾個月,股價既能夠上150元,也能夠下19元,不知道反映出什么樣的基本面。如果我們不能抵抗誘惑,在公眾情緒高漲時買進,并且還相信“合理”的鬼話,未來將是痛苦的。
一個理性投資者不應當被“市場先生”左右,而是應當充分利用其愚蠢為自己服務。在他提供極其便宜的股價時,若是買進,那可能是十分合算的,于是我們就擁有了安全邊際來保護自己。如此,才有可能讓自己的“生意”得以持續(xù)。
“買一只股票就意味著投資于一家企業(yè),而你就相當于是這家企業(yè)長期的伙伴,而且你投資的企業(yè)應該在其領域具有優(yōu)勢,從而能夠保證企業(yè)在一定時期內(nèi)維持較好的利潤?!卑头铺厝缡钦f。短期來看,可能有些人比你賺的錢要多,但是只要你不賠錢,你的回報是持續(xù)且合理的,“雪球”才可能越滾越大。
縱觀巴菲特的人生,其實就是一個“滾雪球”的過程。他總是善于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讓自己的雪球能夠越滾越大。這就是“沃倫·巴菲特之道”。
(引自本書推薦序六,有刪改,標題為編者所加)
巴菲特的秘密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股份公司教程》
作者: 沃倫·巴菲特
出版: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巴菲特沒有寫過什么書,但他每年都要在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公司年報中給股東們寫一封信,總結(jié)在過去一年中的成敗得失。從挑選經(jīng)理、選擇投資目標、評估公司,再到有效地使用金融信息,這些信涵蓋面甚廣。當這些信函被結(jié)集出版后,巴菲特本人甚至認為,這本書比到目前為止的任何一本關于他的傳記都要好,如果他要挑一本書去讀,那必定是這本。
《巴菲特教你讀財報》
作者: 瑪麗·巴菲特
出版: 中信出版社
本書介紹了巴菲特分析公司財務報表的黃金法則。以眾多投資實例告訴讀者,巴菲特在分析損益表和資產(chǎn)負債表時使用了哪些法則;巴菲特在用哪些財務指標尋找具有持續(xù)性競爭優(yōu)勢的公司,并因此獲得豐厚的長期投資回報;巴菲特如何使用財務報表去評估一家公司的價值;巴菲特對哪類股價便宜的公司避而遠之。
《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
作者: 艾麗斯·施羅德
出版: 中信出版社
艾麗斯·施羅德因撰寫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研究報告而與巴菲特結(jié)識,巴菲特也因為賞識她的洞察力和掌握主題的能力,授權施羅德撰寫他的人生故事。為了撰寫本書,施羅德用了5年時間,跟巴菲特交談了2000個小時,采訪了他的250位朋友、家人和同事,翻閱了巴菲特從未披露的無數(shù)私人信件和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