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窗》:你辭職了,很多人會覺得可能是你性格不適合官場,你覺得自己的性格適合做官嗎?
顧建偉:我覺得還蠻適合的,但做官不一定適合我的價值觀。
《南風窗》:今年辭職的官員越來越多,從廳長到處長,比以前更多了,你怎么看?
顧建偉:這只是個開始,2015年也許會被人記住。官員辭職從事別的工作,這在未來應該會正?;?,也不會再有這么多人關注。
《南風窗》:這是社會的進步嗎?
顧建偉:這的確是社會進步的特征和動力。但也應該未雨綢繆,要建立一個通暢的體制內向體制外的流動機制,從而確保這種流動是健康的。
《南風窗》:很多基層“官員”會感覺晉升難,特別是那些可能都不算公務員序列的街道干部、村官。很多大學生進入基層,他們感到天花板太低。你也當過街道干部,怎么看?
顧建偉:基層的確需要大量的優(yōu)秀青年,而他們也愿意干好,但問題在于,他們被給予的身份定位就有問題。比如說,村官的地位比公務員要低,那么誰愿意從事低人一等的工作呢?
《南風窗》:有規(guī)定說,當滿幾年的村官可以考公務員,這種規(guī)定的確需要商榷。
顧建偉:對。村官不應該是考不上公務員的次一等選擇,村官和街道辦事員不應該淪為“失敗者”的工作。
《南風窗》:那你有什么建議?
顧建偉:除了改變這種身份認同的問題之外,還應該放松對村官以及街道辦事員的管理。他們本身就不算公務員,那么為什么要像公務員那樣管呢?
公務員不準經(jīng)商和投資,但他們不是公務員,就不應該有這種限制。比如,在農村的村官就可以與當?shù)卮迕褚黄鹜顿Y,帶領村民致富,大家一起把經(jīng)濟搞上去。街道的大學生,則可以根據(jù)當?shù)氐漠a(chǎn)業(yè)狀況,做創(chuàng)業(yè)的孵化器,或者做一些公益性的組織。
《南風窗》:你現(xiàn)在40歲,20年以后是60歲,那個時候你會變成什么樣子?會賺很多錢嗎?
顧建偉:應該不會賺很多錢,賺錢不是我辭職的目的。但至少,以后的收入也不會比之前做公務員的時候低。當然,理財、投資和創(chuàng)業(yè)并足以養(yǎng)家,這也是男人的基本責任。3W咖啡館是眾籌方式解決的,我的資產(chǎn)現(xiàn)在都是負的。
60歲的時候,我應該不再從事企業(yè)管理和經(jīng)濟方面的工作,可能會成為一名教師。要么在體制內,做個基礎教育的老師,中學、小學都行;要么在體制外,做社會培訓,幫助那些不放棄成長和學習的年輕人。
《南風窗》:為什么會想到做老師?
顧建偉:教育是人的科學,做老師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從事經(jīng)管方面的工作,這是改造社會,從事教育,這是改造人。沒有什么會比改造人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