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蒂
開春以來,周末去郊外徒步是我們必做的功課。今年夏至是6月21日,正好是周日,一個多云轉(zhuǎn)晴的好天氣。再加上《大憲章》簽署八百年,于是,這周的郊游地點,就是溫莎附近的蘭尼米德。
《大憲章》八百年的各種紀念活動從3月大英圖書館的展覽拉開序幕,到6月15日在蘭尼米德舉行的由女王首相等政要人物參加的慶典達到高潮。
英國人向來很低調(diào),一直沒在蘭尼米德建個紀念館之類,這里唯一能看出《大憲章》簽署地的紀念標志,是美國律師協(xié)會1957年捐贈的白墻藍頂?shù)膱A亭,亭內(nèi)的石柱上刻著藍字:“紀念《大憲章》:法律之下自由的象征”。紀念亭面對緩緩流淌的泰晤士河,背靠小山丘,因為它建在斜坡之上,給人一種向后傾倒的錯覺,怪怪的,孩子們則更喜歡順著亭子邊上的草坡往下打滾。爬上高一點的坡,就能把遙遠的倫敦風景線盡收眼底。因為這里離希思羅機場不遠,正在飛機起飛的線路上,每隔一分鐘,就會有一架飛機向上翱翔。隔壁草地上,一群肥壯的牛悠閑地吃草,壓根不在乎隆隆的飛機和來往的游客。
難怪,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大憲章》在美國的影響,可能要大于英國。1776年的美國《獨立宣言》和1791年的《美國人權(quán)法案》都直接引用了《大憲章》、愛德華科克的《權(quán)利請愿書》和后續(xù)的《權(quán)利法案》中的許多內(nèi)容。而且,一個紀念亭似乎還不過癮,1965年,美國人還在不遠的地方,樹了一塊肯尼迪紀念碑,得到了英國女王贈送的一英畝土地,在林子中鋪了一條磚石小路。
八百是個大數(shù)字,一直只是借美國人的建筑來紀念《大憲章》,英國人可能最終覺得不好意思了,于是,蘭尼米德的當?shù)卣埩怂囆g(shù)家Hew Locke制作了一件雕塑作品,題為《陪審團》。這十二張銅鑄的椅子仿佛特意要與紀念亭拉開距離,擺放在紀念亭和泰晤士河之間的空地上,面對面排列,圍成一個長方形。
每張椅子的正面和背面都有與世界各地法律制度有關(guān)的浮雕圖案。圖案包括:古埃及的天平,一邊是心臟,一邊是羽毛;印度的精神領(lǐng)袖甘地設(shè)計的紡車,當年是抵制英貨爭取獨立的象征;曼德拉監(jiān)獄的窗子,上面刻著46664;昂山素季被軟禁的住宅,隔著一片湖水;奧斯卡·王爾德《瑞丁監(jiān)獄之歌》的封面,一面窄窄的小窗戶,讓人想到那著名的詩句:“我從未見過如此惆悵的雙眼,望著囚徒頭頂那片窄窄的藍天,還有浮云流動如同一片銀帆”;黑人奴隸船桑號,1781年船主為了得到保險賠償將133名黑奴拋入海中;一艘擁擠不堪的難民船,顯然取自近幾個月來地中海上難民船的新聞;同性戀權(quán)利活動家Harvey Milk的高音喇叭;一架用來銷毀證據(jù)的碎紙機;澳大利亞當年監(jiān)禁土著囚犯的面包樹;印度的第一位女律師Cornelia Sorabji;《聯(lián)合國兒童權(quán)益法》中的文字;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宣布廢除農(nóng)奴制;中國儒教中 “禮、仁、義”三個大字;當然,還有當年《大憲章》很不起眼的第三十九款的文字……
十二取十二人組成的陪審團之意,而陪審團的概念,就來自《大憲章》。1215年《大憲章》簽署時,共有63項條款,因為它原本是男爵與國王約翰的議和協(xié)議書,所以,其中大多數(shù)條款都是針對男爵們積怨已久的具體事項制定,非常詳細。這些條款,經(jīng)過許多年的重新談判、改革及修訂,到現(xiàn)在,只有三個半條款還保留在英國法律中:其中,“同級貴族的依法裁判”,后來就逐漸演變成陪審團體制,陪審團的十二位,是從公民中任意召集的。說明書上說,藝術(shù)家邀請大家觸摸這些椅子,并在上面坐坐,因為如果沒有觀眾的互動,這件藝術(shù)品就將失去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