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森
[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數(shù)字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新聞傳播的渠道日益多樣化。在全媒體時代,如何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男侣動浾?,使其能夠綜合運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媒介形式向受眾提供全方位新聞產(chǎn)品,已經(jīng)成為新形勢下媒體面臨的新課題。為此,要強化記者的政治意識、理論意識、業(yè)務意識等素質,使其成為與時俱進、德才兼?zhèn)涞男侣動浾摺?/p>
[關鍵詞]政治意識;理論意識;業(yè)務意識
[中圖分類號]G21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5)06 — 0108 — 02
2013年8月,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宣傳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宣傳思想工作必須遵循的重要方針。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面臨的挑戰(zhàn)和困難前所未有,必須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fā)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绷暱倳浀闹匾撌鲅院喴赓W、論斷精辟,是對新聞規(guī)律的深刻總結和高度概括,具有思想性、理論性、指導性和針對性。
在全媒體時代,為了使新聞工作更好地實現(xiàn)“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積極引導人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的目的,新聞工作者在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的前提下,更要努力強化自己的政治意識、理論意識、業(yè)務意識等思想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質。從而建設一支“政治強、業(yè)務精、紀律嚴、作風硬”的強大的新聞隊伍,為完成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中所肩負的重大歷史使命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強化新聞記者的政治意識,使新聞宣傳工作服從、服務于黨的中心工作
1959年6月,毛澤東曾經(jīng)指出“新聞工作,要看是政治家辦,還是書生辦。搞新聞工作,要政治家辦報?!眻蠹埵屈h和人民的喉舌,馬克思在《萊茵報》工作時就說過,自由的報刊是“人民精神的慧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74頁)。作為黨的宣傳輿論工具,報紙具有鮮明的指導性。
新聞和宣傳工作,擔負著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的艱巨任務,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堅持黨性原則,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是歷史賦予新聞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假如沒有政治頭腦,沒有政治意識,就會在新聞宣傳工作中迷失方向,就會導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容易出現(xiàn)原則性的錯誤,就會給黨的新聞事業(yè)帶來損失,甚至會給人民帶來災難,因此,江澤民指出:“黨的新聞事業(yè)與黨休戚與共,是黨的生命的一部分??梢哉f,輿論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所系的工作。”在這個事關黨和國家的興衰榮辱、事關新聞工作命脈的根本問題上,新聞工作者一定要有清醒的頭腦和高度的自覺,要有大局意識,要有全局觀念,要有政治敏銳性,特別是要有政治意識。
新聞工作者的政治意識集中表現(xiàn)為堅定的政治方向、鮮明的政治立場、較強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任何時候都不放松政治這根弦,善于從政治上思考、判斷和處理問題,不斷增強政治把關能力。強化記者的政治意識,最關鍵的是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使其切實應用到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采編實踐中,提高新聞工作者隊伍的政治素養(yǎng)和業(yè)務素養(yǎng)。
那么,新聞記者怎樣才能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下,落實“三貼近”,踐行“走轉改”,使新聞報道更出色、更出彩、更富有時代氣息、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筆者認為,以下兩方面是實現(xiàn)上述目的、強化新聞記者政治意識的主要途徑。
(一)新聞和宣傳工作必須堅持黨性原則。第一,要做到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的方針,這是由黨的根本宗旨決定的;第二,要做到必須堅持真實、全面、客觀、公正的原則,因為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第三,要做到必須堅持全黨辦報,注意密切報紙、編輯部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第四,要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堅定不移地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一定要旗幟鮮明,立場堅定。這是做好新聞和宣傳工作的第一要務,也是最根本的前提,更是最起碼的條件。
(二)新聞和宣傳工作必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第一,這是堅持新聞黨性原則的要求,這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核心;第二,輿論導向事關黨和國家工作的全局,事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第三,在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的同時,也要注意把握好其他方面的導向,做到主次分明、統(tǒng)籌兼顧;第四,在經(jīng)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發(fā)生矛盾時,要毫不猶豫地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這是由新聞和宣傳工作的性質所決定的,所有新聞工作者都要嚴格遵循這一點,不能有絲毫動搖。
二、強化新聞記者的理論意識,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
習近平強調:“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把系統(tǒng)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老老實實、原原本本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绷暱倳浀恼撌龈呶萁?、一語中的,不僅對各行各業(yè)的領導干部而言,對新聞領域的干部群眾而言,更是具有針對性、前瞻性和指導性,為全媒體時代的新聞工作者如何適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地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新聞宣傳工作,提出了本質上的要求。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币胫\萬世、謀全局,就要打好理論根底,特別是新形勢下的新聞工作者更應如此。
習近平在《把握好新聞工作的基點》一文中告誡新聞工作者:“要加強學習,提高政策理論水平。這是搞好新聞工作必須具備的重要條件?!薄耙竺總€新聞工作者都要有較高的理論、政策水平,要學習法律知識,熟悉商品經(jīng)濟規(guī)律,要有較強的原則性和科學分析能力;總之,要求新聞工作者的政治素質和知識水平必須大大提高一步。”
新聞記者擔負著“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的重要使命,這其中的重點是“正確”,難點是“引導”。因此,努力提高引導水平,切實講究宣傳藝術,增強其吸引力、說服力,是新聞工作者亟待解決的課題。而要破解這一難題,首先,要掃除理論學習“無用論”等思想阻礙和困擾。毋庸諱言,有些新聞記者的確存在學哲學、用哲學的欲望明顯下降的趨勢,以至于在新聞采編實踐中出現(xiàn)違背哲學常識的現(xiàn)象。譬如,以偏概全、主次不分,“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看問題表面化、絕對化,不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等等,導致脫離實際、誤導群眾等問題出現(xiàn)。其次,要善于研究新情況,有效解決新問題,努力做到透過紛繁復雜的現(xiàn)象,揭示出本質的規(guī)律性。這是新聞工作者最基本的理論素養(yǎng)之一,也是從事新聞工作的先決條件之一。
三、強化新聞記者的業(yè)務意識,以過硬的業(yè)務本領教育群眾、傳遞信息
“新聞工作是一項政治性強、專業(yè)素質要求高的工作……我國社會主義新聞媒體擔負著引導社會、影響輿論、弘揚正氣、凝聚人心的重要使命,承擔著提供優(yōu)質精神產(chǎn)品服務的重要職責?!盵1] 當下,我們實事求是地說,新聞隊伍中還存在著思想政治素質和業(yè)務能力不完全適應新聞工作要求的情況,譬如,有的人業(yè)務能力比較弱,有的人名利思想比較重,有的人奉獻精神比較差,有的人缺乏應有的職業(yè)道德等等。
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工作的職責特別要求新聞記者在強化業(yè)務意識、增強業(yè)務本領、拓寬業(yè)務視野、打造業(yè)務精品上下功夫,唯有如此,才能肩負起重大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要想實現(xiàn)這一目的,就要堅持“德才兼?zhèn)洹⒁缘聻橄取钡脑瓌t,造就一支政治可靠、業(yè)務精通、紀律嚴明、作風過硬的新聞從業(yè)人員隊伍。
其中,“德”是人才素質的靈魂。1983年10月12日,鄧小平強調:“思想戰(zhàn)線上的戰(zhàn)士,都應當是人類靈魂工程師。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整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中,他們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責任尤其重大?!盵2] 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至理名言,閃爍著哲理性的光輝,闡釋出新聞宣傳工作要以“德”為先的根本理念?!安拧笔侨瞬潘刭|的基礎。新聞工作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能否履行好新聞工作者的職責,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新聞工作者的業(yè)務才能。二者相比較,“德”居第一位。正如著名新聞記者范長江所言,新聞工作是一種特殊的職業(yè),影響很大。只有具備健全高尚的人格,才配做新聞記者。前輩所言,意蘊深刻,言簡意賅,吾輩應該時刻謹記。
那么,如何在全媒體時代把政治要求和業(yè)務要求統(tǒng)一起來,成為一名德才兼?zhèn)涞男侣動浾吣??筆者在多年的實踐中,總結概括為以下幾方面:
(一)要具有良好的知識素養(yǎng)和專業(yè)素養(yǎng)。深入掌握黨的理論和路線,認真學習政策、法律、紀律,牢固樹立群眾觀點、虛心向群眾學習,廣泛涉獵各方面知識,精通新聞業(yè)務的十八般武藝,努力適應新聞工作的需要。
(二)要具有較強的專業(yè)工作能力。其中,包括較強的調查研究能力,社會活動能力,敏銳的新聞嗅覺和一定的應變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準確、鮮明、生動的文字表達能力等。
(三)要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新聞工作的內(nèi)在要求。要擯棄“八股文”,拋棄空話套話,在內(nèi)容、形式和手段上不斷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為受眾奉獻“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感染力、影響力極強的“精神快餐”。
(四)要具有全媒體記者的綜合能力。全媒體記者是具備突破傳統(tǒng)媒體界限的思維與能力, 并適應融合媒體崗位的流通與互動,集采、寫、攝、錄、編、網(wǎng)絡技能運用及現(xiàn)代設備操作等多種能力于一身的新聞人才。當今社會已經(jīng)進入網(wǎng)絡時代,既需要建設全媒體新聞傳播業(yè)態(tài),又需要培養(yǎng)全媒體記者,這是全媒體時代新聞事業(yè)人才保障的必然選擇和客觀需求。
綜上所述,全媒體時代,新聞記者要想勝任工作,必須具有德才兼?zhèn)涞倪^硬的素質和能力,強化政治意識、理論意識、業(yè)務意識等等。特別是在新聞報道時,要著力提高質量和水平,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讓群眾喜聞樂見,讓百姓產(chǎn)生共鳴,充分發(fā)揮正面宣傳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新聞學概論》編寫組.新聞學概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23-224.
〔2〕鄧小平.黨在組織戰(zhàn)線和思想戰(zhàn)線上的迫切任務〔C〕.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
〔責任編輯:譚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