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馳
丹佛天際線
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中部落基山脈壯麗的雪影下,矗立著一座流光溢彩的大都市——丹佛。由于所在地海拔高達1600米,正好相當(dāng)于一英里,丹佛也有 “一英里高城”的別稱。和美國東部的波士頓等城市相比,丹佛這一因淘金而興起的城市的歷史并不算長,但它卻有著別具一格的俏皮、大氣、浪漫和奔放。鑲嵌在巨大紅色巖體中的舞臺、酒館自家釀造的各類啤酒、步行街上一架架任何人都可以彈奏的露天鋼琴、近在家門口的雪山高川……無不是這座高原都市性格的絕佳注腳。
第16街是丹佛最熱鬧的步行街,琳瑯滿目的商店鱗次櫛比,街道中心每隔幾十米便擺放著一架鋼琴,琴身被繪上了各不相同的圖案,眾多路過的音樂愛好者即興上前彈奏一曲小調(diào),別有一番都市風(fēng)情。沿著街道往西北方向走20分鐘后,便來到了合流公園,潺潺的櫻桃溪在這里匯入了并不算寬闊的南普拉特河。河面上不時有人劃著獨木舟順流而下,回頭望,市中心的摩天大樓便近在咫尺。
誰會想到,就是在這里,丹佛這座城市誕生了。那是1858年的夏天,一小隊來自美國東南部佐治亞州的礦工橫越大半個美國,走過無樹的大平原,來到了落基山脈下的南普拉特河河畔。身心俱疲的他們無意間注意到河床上發(fā)出的微弱金光,他們發(fā)現(xiàn)了黃金!
消息不脛而走,懷揣淘金夢的人們或步行、或騎馬、或乘大篷車紛至沓來。到了1859年春季,南普拉特河兩岸已建起了約150座簡陋的小木屋,它們構(gòu)成了座座小聚落。各聚落各自為政,以至于整個地區(qū)都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稱。最后,在橫跨櫻桃溪的一座小橋上,人們舉著火把開了一個“命名會”,最后決定以堪薩斯領(lǐng)地總督詹姆斯·丹佛的姓給這座新生的小鎮(zhèn)命名。
1860年,丹佛地方政府在一家名為“阿波羅殿”的沙龍中成立了。如今這家沙龍早已不復(fù)存在,其所在的拉里默廣場也已褪盡早年邊疆小鎮(zhèn)的混亂與無序,整個區(qū)域滿是時髦的精品店、喧囂的夜店和雅致的餐廳……
淘金熱來得快、去得也快,丹佛迫切需要新的經(jīng)濟增長點。1862年,美國國會通過《太平洋鐵路法案》,決定修建橫貫美國、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鐵路。這一鐵路需要穿越落基山脈,丹佛人滿心期盼鐵路能經(jīng)過這座落基山腳下的城市。誰知最后的選線方案卻將丹佛遺忘了,聯(lián)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的鐵路途經(jīng)丹佛北面160千米的懷俄明州夏延市,并沒有延伸到丹佛所在的科羅拉多州。當(dāng)時的科羅拉多領(lǐng)地總督約翰·埃文斯十分焦急,他稱“沒有鐵路的科羅拉多缺乏價值”。埃文斯聯(lián)合了眾多丹佛商業(yè)巨頭,與來自美國東海岸的投資者合伙成立了丹佛太平洋鐵路與電報公司,著手修建一條連接丹佛和北面聯(lián)合太平洋鐵路的支線。1870年6月24日,火車汽笛聲第一次在丹佛響起。好事成雙,僅僅兩個月后,從東面的堪薩斯到丹佛的鐵路也通車了。鐵路不僅帶來了貨物和貿(mào)易,更帶來了人口和繁榮,在1870~1880年間,丹佛的人口從4759人猛增到3.5萬多人,夯實了丹佛成為大都市的基礎(chǔ)。
在丹佛市政中心廣場東側(cè),聳立著科羅拉多州議會大廈。這座落成于1894年的建筑用本州所產(chǎn)的白色花崗巖筑成,并特意模仿了美國國會大廈的外觀;但與后者不同的是,科羅拉多州議會大廈的圓形穹頂上覆滿了金箔,這是為了紀念那段在丹佛乃至整個科羅拉多州歷史上極為重要的淘金歲月。丹佛號稱“一英里高城”,這一海拔就是在議會大廈西側(cè)第15級臺階上測定的。值得一提的是,議會大廈的內(nèi)飾使用了一種極為罕見的玫瑰紅色的大理石——科羅拉多玫瑰縞瑪瑙,這種礦物僅產(chǎn)于該州比尤萊附近的一處采石場,而議會大廈的建設(shè)則耗盡了這種礦物已知的儲量。登上議會大廈恢宏大氣的圓頂大廳,憑欄向西眺望,200多座雪峰直奔眼底,氣勢磅礴,讓人很難想象自己其實身在都市中心??屏_拉多州還專門立法,禁止修建阻擋這一壯麗景觀的建筑。
科羅拉多州議會大廈
從科羅拉多州議會大廈往西走不到10分鐘,在切諾基街和德拉華街之間,坐落著一座意大利文藝復(fù)興風(fēng)格的建筑,這便是美國六大鑄幣機構(gòu)之一的丹佛鑄幣廠,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淘金歲月的1863年。這一年,美國政府在丹佛設(shè)立了一家鑄幣機構(gòu),此后的46年中,這一機構(gòu)僅是位于一棟銀行大樓中的檢驗辦公室。礦工將金沙金塊帶到這里,融化后鑄成金條,再打上重量和成色。檢驗辦公室的工作量增長很快,1904年,美國政府終于決定將這一辦公室擴建成一座完整的鑄幣廠。人們以一座位于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宮殿為范本,建起了這座已被列入《美國國家史跡名錄》的歷史建筑。1906年,丹佛鑄幣廠正式投產(chǎn),并一直生產(chǎn)至今,如今這一鑄幣廠每天可以鑄造5000萬枚硬幣,每枚硬幣上都會打上字母“D”,以表示產(chǎn)地丹佛。公眾可以預(yù)約參加45分鐘的免費游覽活動,深入廠房了解這一全球最大鑄幣廠的生產(chǎn)流程。
丹佛是美國人均貢獻公共藝術(shù)資金最多的城市,科羅拉多會議中心玻璃幕墻外4層樓高的藍色巨熊前爪扶墻向內(nèi)窺視,全球規(guī)模第二大的表演藝術(shù)中心歌舞升平……這些都是這座城市藝術(shù)氛圍的絕佳注腳。在市中心西面16千米的紅石公園中,坐落著獨樹一幟的露天舞臺——紅石劇場。這一劇場可容納9450人,三面都被天然的紅色巖石包圍:舞臺后方有一塊巨大而傾斜的碟狀巖石;舞臺左側(cè)有數(shù)塊巨石;而另一塊如摩天大樓般的紅色巖石從舞臺右側(cè)拔地而起。整個劇場順著地勢從舞臺向外漸次升高,形成了一個大氣磅礴的立體空間。劇場從1936年開始動工修建,歷時5年才完工。許多世界級的歌手和樂隊都曾在這里登臺獻藝:1964年8月26日,披頭士在這里唱響了丹佛的天空,氣氛極為火爆;40年后的2004年8月26日,模仿披頭士的披頭士紀念樂隊來到紅石劇場,重現(xiàn)了當(dāng)年的盛況。由于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紅石劇場也是知名的錄制演出的場所。1983年,U2樂隊的音樂會錄像《紅石現(xiàn)場:在血紅的天空下》成了銷售冠軍,歌曲《星期天,血色星期天》也頻頻亮相MTV。1957年,在美國國家藝術(shù)博物館舉行的美國建筑師協(xié)會世紀展上,紅石劇場被選為科羅拉多州唯一的建筑代表參展。
談到一個城市而不介紹其特色飲食似乎是說不過去的。不過丹佛的吃食相比起一類飲品——啤酒來,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每天,丹佛都會釀造出200多種口味各異的啤酒,種類之多冠絕美國,這還不包括個人釀制的私房口味。丹佛市旅游部門還專門開辟了一條啤酒小徑,供啤酒愛好者們按圖索驥,每年的大美利堅啤酒節(jié)也都在丹佛舉辦,無怪乎丹佛還有“啤酒納帕谷”(納帕谷是位于美國加州的一處谷地,以盛產(chǎn)葡萄酒聞名)這一稱號。
丹佛啤酒節(jié)
丹佛紅石劇場
整個丹佛的啤酒釀造坊超過50家,僅在市中心便有15家,其中還包括美國規(guī)模最大的兩家:溫庫普釀酒公司和石底釀酒館。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溫庫普釀酒公司的創(chuàng)建人之一約翰·??媳R珀被選為丹佛市長,如今,??媳R珀已是科羅拉多州的州長。說是巧合也罷,命中注定也罷,從中都不難看出啤酒和丹佛乃至整個科羅拉多州的緊密聯(lián)系。
隨意走進一家釀酒作坊,坐在吧臺前,便能看到數(shù)不盡的釀制啤酒的金屬圓筒,各種管道在天花板上縱橫交錯,恍惚間讓人有了一種置身實驗室的感覺,而各種口味的啤酒就是順著這些管道直接流到杯中。清冽順滑、混合著十月節(jié)艾爾和一絲果味的“鐵道艾爾”,夾帶著啤酒花的苦澀和麥芽香醇的“丹佛麥酒”,甜香爽口的濃金色“第16街麥啤”……實在難以盡數(shù)這些獨具丹佛特色的啤酒。
據(jù)《吉尼斯世界紀錄》記載,全球供應(yīng)啤酒種類最多的啤酒盛會并不是德國慕尼黑的啤酒節(jié),而是每年秋季在丹佛舉辦的大美利堅啤酒節(jié)。這一盛會已舉辦了30多屆,在為期3天的會期中,600多家美國最具實力的啤酒作坊齊聚一堂,帶來了3000多種口味不同的啤酒,幾乎囊括了美國啤酒的所有口味。約5萬名啤酒愛好者從各地趕來,沉醉在這啤酒的世界中。
美國的成人肥胖率高達34.9%,丹佛作為一座啤酒之城,卻擁有全美城市中最低的肥胖率,近在家門口的大好河山以及相伴而生的戶外運動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落基山國家公園
遠的不談,僅在丹佛西面半小時車程的地方,便有一條以白水漂流著稱的小河——清溪。清溪全長106千米,在落基山中流經(jīng)狹窄的清溪峽谷,落差較大,有些河段每行進千米便跌落19米。河水咆哮、跌落、崩裂、翻涌,激起陣陣白色的浪花和飛沫,因此在這樣水勢較烈的河段上漂流便被形象地稱為白水漂流。即使從未有過白水漂流經(jīng)驗也沒有關(guān)系,新手在入門級河段上依舊能安全地體驗驚險與刺激。高難度的全天漂流則要經(jīng)過30多處險灘,在結(jié)束一天的冒險旅程后,海拔已下降近400米,連最有經(jīng)驗的漂流家也會感到不枉此行。
距清溪不遠處,聳立著海拔4348米的埃文斯山,柏油公路一直從山腳蜿蜒盤旋到山頂,這也是美國海拔最高的柏油公路。即使在盛夏7月登臨,在背陰處依舊能看到殘雪。在埃文斯山海拔3912米處,有一個名為頂峰湖的冰斗湖,湛藍的湖水被雪峰環(huán)繞,湖畔分布著高山苔原;湖的另一側(cè)還分布有整個北美大陸緯度最低的永凍層,讓人宛若來到北極。丹佛市專門在此開辟了頂峰湖公園,這也是丹佛山地公園系統(tǒng)中的一員。自1962年起,埃文斯山每年都要舉辦自行車登頂賽,在44.1千米的賽程中,海拔提升超過2000米;參賽者中年紀最小的只有9歲,最長者則有85歲高齡。
大名鼎鼎的落基山國家公園就坐落在丹佛西北面,面積超過1000平方千米。北美大陸分水嶺也在公園之中,分水嶺東面的河流匯入大西洋,西面的河流則流入太平洋。這一分水嶺將公園分為東西兩個截然不同的地理區(qū)域。分水嶺東面處于背風(fēng)坡,環(huán)境較為干燥,多為冰川侵蝕后留下的角峰、冰斗和刃脊等冰地蝕貌;分水嶺西面處于迎風(fēng)坡,環(huán)境濕潤,森林葳蕤,構(gòu)成了林海茫茫的壯麗畫卷。
150多個湖泊或如串珠、或遺世獨立、如翡翠般散落在公園中,河流溪澗長達720千米,各類步道小徑的總長度達到了578千米,僅已命名的海拔超過3700米的山峰就有72座,其中1/4的山峰都高過了樹線。園中的最高峰是海拔4346米的朗斯峰,在晨曦中從東面仰視,鉆石型的朗斯峰拔地而起,高出山腳的大平原約3000米,在朝陽中閃著熠熠的金光。最早登頂朗斯峰的應(yīng)該是印第安原住民,他們可能是為了采集鷹隼的羽毛而攀登這座高峰;而最早的登頂記錄是由美國著名的西部探險家約翰·鮑威爾一行于1868年創(chuàng)造的。在朗斯峰海拔3900米的山崖基部,至今還有一處小型冰川——米爾斯冰川,它是約兩萬年前最后一次冰期遺留至今的孑遺。
除了壯麗的景觀,落基山國家公園中還不乏大型野生動物的身影。我們正沿著小徑行走,突然瞥見左側(cè)高聳的花崗巖石峰上出現(xiàn)了移動的灰白色塊,定睛一看,原來是一群加拿大盤羊,足足有十幾頭!加拿大盤羊雌雄都有羊角,雄羊的角厚重且呈螺旋狀卷曲,可重達14千克,約占體重的1/10,因此有了“大角羊”這一稱呼;雌羊的角薄而短,略彎曲,卻不會回卷。渾身雪白的雪羊身長約1.5米,毛被很長,依稀有幾分牦牛的感覺。雪羊?qū)偈且粋€單種屬,特產(chǎn)于落基山的高山和亞高山帶,落基山國家公園已接近它們分布的最南界。這些動物都不怎么怕人,可以近距離觀賞。行走在這片高山沃土間,心里充滿了對丹佛人的羨慕之情。
【責(zé)任編輯】王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