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瑋
您叫什么名字?
瑪利亞。
是真名嗎?
不是。當模特還需要報真名?
當然不用。多大了?
十八歲。
結婚了嗎?
沒有。但有個孩子了。
孩子有爸爸嗎?
沒有。我自己都沒有爸爸。
在我想象中,1883年,雷諾阿初次見到瑪麗-克雷門蒂娜·瓦拉東時,會發(fā)生以上對話。
一個巴黎洗衣婦的女兒,不知道父親是誰,十一歲棄學,工作履歷里包括了帽子店、花圈店、蔬菜販子和端盤子的,十六歲那年從秋千上摔下來,結束了她短暫的一年馬戲團生涯。十八歲生了個兒子,與她一樣沒有父親——雖然后來她的朋友米格爾·郁特里羅幫忙,認了這個兒子,給他起名叫莫里斯·郁特里羅,但大家都知道他只是個假爸爸。
這就是十八歲前的瑪麗·瓦拉東的生平。直到她舉起“瑪利亞”的假名,開始為蒙馬特高地那批年輕畫家當模特,命運才開始改變。
她一踏入畫室,便顯出作為模特的天才。不只是她很美——印象派作曲家薩蒂說她眼睛美麗,雙手溫軟,雙腳纖細——還在于她的氣度:有誘惑力,標致,好強又撩人。當模特時,她專注、堅定、桀驁又熱情,是個野丫頭。雷諾阿在1883年以她為模特,畫了一幅舞蹈畫,之后便一發(fā)不可收:兩年后,雷諾阿畫了她梳理自己頭發(fā)的畫像,又兩年,一幅胸像,還給了她一句評語:“雄心萬丈。”
那個時代的模特,大多會成為畫家的情人或妻子。莫奈的妻子卡米耶如是,馬奈的情人蘇珊如是。但瑪麗·瓦拉東——德加給了她一個藝名:蘇珊娜——不那么簡單。傳聞她與所有為她畫像的畫家多少都有些情緣,但她從未依附于任何人。她與德加是好朋友,是平等的朋友。
她在花圈店與馬戲團工作時,一直在畫些器物、肖像、風景與花朵。十八歲到二十八歲期間,給諸位印象派名家當模特與情人時,她并沒忘了兼收并蓄,從諸位大師那里學東西。這十年間,她成了一個才華橫溢的素描家。她在畫裸體女像方面尤其擅長,這事頗讓人震驚:因為19世紀,女人做裸體女模依然算傷風敗俗,女畫家畫裸體女像更是罕見——雖然她們有這樣的先天優(yōu)勢,但大多放不開。
二十七歲那年,瓦拉東開始嘗試作油畫。兩年后,她的畫被選入國家沙龍。她成為法國歷史上第一位被官方美術協(xié)會承認的女畫家。德加,她終身的好朋友,成了第一位買她作品的收藏者,還教了她版畫技法。四十四歲時,她畫了大型油畫《亞當與夏娃》,兩年后,《生活的樂趣》,主題全都有關于男人對女性的渴望。
她結了兩次婚,分別嫁給了保羅·穆西斯與安德烈·尤特,兩段婚姻都持續(xù)了差不多二十年,然后離了。第二任丈夫為她兒子幫忙不少,于是她的兒子,那位莫里斯·郁特里羅,成為了著名畫家,當然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直到她在七十二歲逝世時,蘇珊娜·瓦拉東,曾經(jīng)的模特瑪利亞,曾經(jīng)的帽店小妹、蔬菜販子、馬戲團小姑娘、花圈店打工妹、飯店服務生瑪麗,曾經(jīng)薩蒂的情人,曾經(jīng)的穆西斯夫人和尤特夫人,都還是一個獨立的女人。雷諾阿說她雄心萬丈,而她做的,其實也不過是:獨立,從頭至尾的獨立。她曾是個模特,但最后成為了畫家。她不避諱那些情緣,還將它們當成了畫作的靈感。男人對女人的情欲是許多女模特想躲避的,她卻使之任自己操縱。她沒有父親,她的孩子沒有父親,她始終以一個女性身份獨往獨來。她的一生不缺少男性,但從來沒有一個男性作為她生命的主導角色。
“雄心勃勃”。到最后,她確實將自己做成了,一個純粹徹底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