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杯酒
《七宗罪》[ 美] 安東尼·布魯若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5年11月
第一次看《七宗罪》是在大學里。有一天我一個朋友說,推薦你一部電影:《七宗罪》。記得那時我正在看一本書叫《十宗罪》,我就問這《七宗罪》和《十宗罪》是什么關(guān)系?朋友有些不屑,這可比《十宗罪》經(jīng)典多了!另外給你一個建議,不要在晚上看。當時我有些不信邪,便特地挑了個深夜來看這部朋友盛贊的《七宗罪》,沒想到一看卻是徹夜難眠。
陰暗、骯臟、混亂、擁擠,還有接連不斷的命案,這就是《七宗罪》為我們展現(xiàn)的世界。時隔多年后,再讀,漫漫長夜,翻完此書的我再次體會到了失眠的滋味。
在現(xiàn)代化的進程里,科學、數(shù)據(jù)、效率擊潰了以往宗教、信仰的堡壘與社會紐帶,取而代之成為了社會主流。它為我們帶來了理性、開明與人類社會的進步壯大,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冷漠、隔閡與精神封閉。
書中三大主角,沙摩塞是飽經(jīng)生活折磨的現(xiàn)代人。米爾斯則如同初出茅廬的牛犢一般,帶著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朝氣與信念一頭扎進了這個污穢的世界。而米爾斯,我想正是當下不甘于現(xiàn)狀,執(zhí)著于夢想與追求改變這個世界的代表。
那么竇代表什么呢?我很迷茫。
我在閱讀《七宗罪》的時候,總是忍不住想起曾經(jīng)看過的《V字仇殺隊》與《守法公民》。然而在這兩部電影中,主人公的所作所為都未曾讓我有過反感,唯有竇卻讓我感到迷茫。于是我開始尋找竇與這兩部電影中的主人公V和克萊德的區(qū)別。
他們的區(qū)別在哪里呢?
我想,竇的濫殺無辜大概是我最無法接受的一點吧。
在《七宗罪》所描述的黑暗世界中,米爾斯的妻子翠西是唯一的一縷光。她仍然保持著人性中的善良與光明,對于平靜安寧的生活仍舊抱有期望與幻想。然而在結(jié)局中,竇殺死了翠西。我之所以覺得這部電影、這本書不適合在深夜看就是因為它太過陰暗。在這樣黑色彌漫的世界里,沙摩塞頹唐,米爾斯莽撞,竇活在自己的幻想里瘋狂而不可理喻,翠西是唯一能夠讓人感到溫暖與溫情的一面,然而她死了。在寂靜無聲的夜晚,窗外沒有一絲光,這樣的結(jié)局實在讓人絕望。
在竇的思想里,自己是按照著“主”的指引匡扶人世。然而《圣經(jīng)》中卻說“不可妄呼圣主你天主的名”。也就是說,凡人不可以假借圣主的名氣傳道。也因此,竇自以為是的“宿命傳道者”一說根本毫無根基可言。所以在《七宗罪》結(jié)尾沙摩塞問竇是否認為自己是在為上帝做事時,竇無言以對,只得委婉道:“上帝的行事是玄妙的?!?/p>
而我想這部電影、這本書終究并不是在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多么地無可救藥,而是在警醒我們應(yīng)該保持警惕。警惕那些快節(jié)奏社會下日益泛濫的冷漠,警惕在忙忙碌碌的日子里日益浮夸與放縱的自我。因為從最根本的角度來說,無論是竇、沙摩塞還是米爾斯,他們的所作所為都只有一個目的——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竇自認為是上帝指派蒞臨人間的傳道者,在他死后人們將從困惑于他的行為到研究再到效仿。所以在竇的思想中,他實際上是在:掃除罪惡。那么也就是說沙摩塞、米爾斯還有竇其實都是在為了社會的光明與美好而努力,只是他們選擇了不同的方法,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書中提到海明威的一句話,世界很美好,值得我們?nèi)^斗。飽受生活煎熬的沙摩塞對這一句話早已嗤之以鼻,我也對這句話不甚認同。我并不相信這世界很美好,但我依然相信這世界依然值得我們?nèi)^斗。因為也許我們不能改變這世界,但也不能讓這世界就這樣改變我們。
米爾斯不在了,總該有人留下來繼續(xù)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