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曉麗
21世紀的教育是關愛學生生命的發(fā)展,弘揚學生靈性的教育。課堂教育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放飛靈性翅膀的機會,使學生受到文本的感染、熏陶,因而教師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如,教《再見了,親人》一文時,正像我對學生說的:“每當我讀到這篇文章時,我的心里總有一種激動?!闭沁@種激動的心情,使我飽含深情地投入到教學之中,從而撥動了學生情感的琴弦。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所描述的情景之中,使學生從形象具體的材料中感受、體驗,從而同課文的作者產(chǎn)生共鳴。
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的文章都是一些大作家的作品,他們深厚的文學功底,使得許多作品的結尾言雖盡而意猶存,給人留下了無限遐想,如《麻雀》的結尾,“獵人喚回獵狗走開了”,但小麻雀以后的命運怎樣,是回去呢?還是會再次遭到危險?《凡卡》一文,凡卡的爺爺會收到信嗎?他以后的命運會怎么樣呢?只要我們稍加點撥,便能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就會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逐步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成為學習的自覺探究者。
創(chuàng)新能力是學生在創(chuàng)新學習中產(chǎn)生的新想法、新發(fā)現(xiàn),因而在教學中,應積極鼓勵學生通過動口、動手、動腦,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涵。如,教學古詩《詠柳》,學生已了解這是一首描寫春天柳枝吐芽之美景的文章,為此,我便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這么美的圖畫誰能把它畫下來,讓大家欣賞?這一設計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他們躍躍欲試,爭著上臺表演,我又抓住這個契機,鼓勵學生大膽模仿賀知章吟唱《詠柳》,學生表演豐富,興趣徒增,使枯燥乏味的古詩教學變得興趣盎然。
給予積極的評價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途徑。以增強學生自信心和上進心為目的的評價就是積極的評價。這不是簡單的表揚、表揚、再表揚,而是善意的恰到好處的激勵,不斷在學生中點燃求知的火花,激發(fā)他們憧憬美好校園生活的愿望,不斷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快樂,對后進生更應如此。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币詽M腔的愛去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用無窮智慧去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誠摯的師愛會鋪就師生心靈和情感的橋梁,會成為贏得學生信賴、敬仰的風標。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把心靈之窗毫無保留地向你敞開,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應當反思自己對學生的評價是否恰當。比如:在課堂上如何評價學生的朗讀和質疑?是責備學生:“怎么讀不通順?”還是說:“相信你讀得更好,再讀一遍好嗎?”是嚴肅批評學生:“你想得根本不對!”還是微笑著說:“這是你獨特的想法,再聽聽別人是怎么想的?!笔侵肛煂W生:“怎么就你問題多?”還是表揚他:“你一直在動腦筋,真是個愛思考的孩子?!蔽疑钋械馗械剑航處熁蛟S是不經(jīng)意的一句帶有評價色彩的話,很有可能深刻影響到學生對學習、生活的認識、情感和態(tài)度。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決不是簡單的方法問題。教師必須從轉變觀念入手,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改造我們的課堂。只有這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才能落到實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yǎng)孩子足以面對風浪的卓越素質,讓他們成為時代的弄潮兒,這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蘇格拉底曾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高尚的職業(yè)。他們將光明的種子播進每顆渴望的心靈,悉心灌溉、施肥,直到生根發(fā)芽,枝繁葉茂,光耀人間。”我們擁有這么神圣而崇高的事業(yè),能不深深熱愛嗎?
21世紀的教師應義不容辭地擔負起這一時代賦予的重任,我們要在這片“沃土”中不斷點燃創(chuàng)新火花,讓我們用高昂的激情,伸出雙臂,托起明天的太陽。
參考文獻:
許正芹.在語文教學中點燃創(chuàng)新的火花[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