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江,程建徽,魏靈珠,簡小楠,錢幸洪
(1.浙江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園藝所,浙江 桐廬 311500;2.浙江省桐廬縣橫村鎮(zhèn)鳳聯(lián)村,浙江 桐廬 311500)
針對浙江省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結構調整中確保糧食生產(chǎn)安全的現(xiàn)狀和水果產(chǎn)業(yè)向海涂、山區(qū)發(fā)展的趨勢,巨峰、紅富士等歐美雜交種不耐運輸,平原環(huán)境日夜溫差小,紅色品種著色差,暖冬低溫不夠,休眠不足造成產(chǎn)量不穩(wěn)定等問題,筆者在海拔500m以上的高山上引進種植矢富羅莎、京玉、醉金香、奧迪亞無核、維多利亞、紅地球、紅高、美人指、紅蘿莎里奧等9個葡萄新品種,篩選出適宜高山葡萄品種為紅蘿莎里奧(晚熟)?,F(xiàn)將其高山栽培品種特性及栽培要點介紹如下,供高山地區(qū)引種者參考。
試驗地位于浙江省桐廬縣橫村鎮(zhèn)宋家村葡萄基地。株行距為1m×2.5m,采用雙十字“v”型架和單十字“飛鳥”型架避雨栽培。管理水平良好。海拔506m,土壤微酸性。
矢富羅莎、京玉、醉金香、奧迪亞無核、維多利亞、紅地球、紅高、美人指、紅蘿莎里奧9個品種。
通過觀察其生物學特性與適應性、果實經(jīng)濟性狀的表現(xiàn),從坐果率、結果枝率、成熟期、果實外觀和內(nèi)在品質、裂果性、耐貯性、抗白腐病能力、效益等進行綜合評價,晚熟粉紅色品種“紅蘿莎里奧”表現(xiàn)最好。
紅羅莎里奧,歐亞種。原產(chǎn)地日本。由日本植原葡萄研究所育成。親本為 Rosario×Ruby Okuyama.1984年雜交,1988年結果。1999年從日本引入我國。
嫩梢黃綠色,有條紋,不光滑。梢尖閉合,黃綠色,無絨毛,有光澤。幼葉綠色,上、下表面均有光澤。成齡葉腎形,大葉片5裂,上裂刻深,基部閉合裂縫形;下裂刻稍淺,基部三角形或裂縫形。葉柄洼寬拱形,基部三角形。鋸齒圓頂形,稍尖,頂部稍帶金黃色。新梢自然彎曲。新梢節(jié)間背側綠色至青紅色。枝條紅褐色。兩性花。二倍體。
果穗圓錐形,穗長16.1cm、寬14.2cm,平均穗重684g,最大穗重1200g。果穗大小整齊,果粒著生中等緊密。果粒橢圓形,淡紅色或鮮紅色,縱徑2.6cm,橫徑2.2cm,平均粒重8.3g,最大粒重10g。果粉厚。果皮薄而韌,半透明,種子清晰可見,無澀味。果肉脆,無肉囊,汁多,綠黃色,味鮮甜,稍有玫瑰香味。每果粒含種子1~3粒,多為2粒。種子與果肉易分離??扇苄怨绦挝锖繛?8%~20%。不裂果。果梗細但強韌,不掉粒,極耐貯運,能保持到l0月份風味品質不變。鮮食品質極上。
植株生長勢中等。隱芽萌發(fā)力強。芽眼萌發(fā)率為75%~80%,成枝率為75%,枝條成熟度好。結果枝占芽眼總數(shù)的80%,基本沒有徒長枝。花芽分化好。每果枝平均著生果穗數(shù)為1.33~1.57個。隱芽萌發(fā)的新梢結實力強。正常結果樹栽后第二年產(chǎn)量1168kg/667m2,第三年產(chǎn)量1775kg/667m2。在桐廬9月20日開始成熟。漿果晚熟。在樹上掛果時間可推遲10~20d??共×Ρ绕渌麣W亞種強,但抗白腐病、酸腐病、霜霉病能力較弱。
3.1.1苗木選擇
選用耐旱、耐酸的砧木嫁接的,接芽飽滿、生長健壯、根系發(fā)達、無病蟲害的嫁接苗作定植用苗。
3.1.2 栽植期
12月上旬~次年3月上旬。
3.1.3 栽植密度與行向
行距2.5~3m,株距 1.5~3m,667m2栽 74~220 株。栽植行向以南北向為宜,但實際是沿梯田方向。
3.1.4 栽植要求
定植溝深 30~50cm,溝寬 60~80cm,667m2施2000kg畜肥或商品有機肥1000kg,混100kg磷肥施入溝內(nèi),填土整平為栽植壟。用磷肥點好定植點,選晴天或陰天栽植。栽植時,苗根向四周伸展,填土,澆透水,用80~100cm寬黑色地膜全壟條形覆蓋。并及時開好排灌溝。
3.1.5 設施
(1)簡易小環(huán)棚。頂高 2.2~2.3m,行寬 2.5~3m(含溝)。沿梯田搭建。
3.1.6 架式
單十字“飛鳥”形架。
3.2.1 產(chǎn)量指標
667m2產(chǎn) 1250kg~1500kg。
3.2.2 果粒質量指標
果粒平均重10g左右,可溶性固形物≥18%,果面艷粉紅色。
3.2.3 生長指標
單十字飛鳥型架130cm處,通過摘心培育2~4蔓。冬剪主蔓長150~180cm左右。
5月底至6月上旬已形成2~4條主蔓為較理想的生長量。當苗新梢長至5葉后,每隔10d左右施稀薄人糞尿或尿素,薄肥勤施,先淡后漸濃,6月中旬鋪施腐熟的畜肥,667m2施500kg于種植壟上,溝泥壓肥或肥面鋪草。根外施肥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和0.2%~0.3%尿素液,每月2~4次直至8月。1.3~1.4m主干上及早抹除副梢,2~4條主蔓上長出的副梢留1~2葉絕后摘心。防治黑痘病、霜霉病、白腐病、綠盲蝽、紅蜘蛛、葉蟬、天蛾、透翅蛾等病蟲害。
3.4.1 蓋膜、揭膜
于3月下旬萌芽后蓋膜。葡萄采收后揭除頂膜,分批揭膜延長采果期。
3.4.2 枝蔓管理
(1)抹芽、定梢。新梢長至3~4cm時分批抹除多余的芽;見花序或5葉1心期后陸續(xù)抹除多余的梢。新梢長至40cm左右時,選花穗大的梢按18~20cm等距離定梢綁縛在鋼絲上。
(2)摘心、副梢處理。飛鳥形架:新梢長至花序上分得出2葉時留1葉摘心(5葉)(越早越好),自然拉長花序減少疏果工作量,頂副梢按5- 4-3-2-1葉摘心,其余副梢留1~2葉摘心。株距離1.5~2m的,在離主干附近留4根營養(yǎng)枝培養(yǎng)成為第2年的結果母枝,按“5-4-3-2-1”摘心法培養(yǎng)。9月下旬,全園摘心促進枝條成熟。
3.4.3 果穗管理(1)定穗。每1個結果枝留1穗,弱枝不留果穗。(2)整穗?;ㄇ?~7d除副穗和基部3~5個分枝,大穗掐去1/3穗尖,保留支穗15個左右。
(3)改疏粒為疏蕾。該品種座果好,始花前3d內(nèi)對15個支穗疏除朝下花蕾。
(4)補充疏果。中粒種留80~100粒,補疏去穗內(nèi)堂果粒。
(5)套袋。用白色葡萄專用紙袋或無紡布袋,晚熟品種入梅前或出梅后。
(6)促進著色。果粒開始著色時,地面鋪反光膜,主干環(huán)剝,摘除基部老葉。
3.4.4 施肥
施肥時期和施肥量見表1。
表1 施肥時期和施肥量
3.4.5 冬季修剪
(1)時間:自然落葉1個月后至次年1月間。
(2)修剪方法:歐亞種采用中長梢修剪(5~10芽為主),結果母枝留4~8根(根據(jù)株距定)。見圖1株距為2m,留結果母枝4長2短(2芽)。
3.4.6 病蟲害防治
(1)12月落葉后、芽絨球期,剝老皮掃落葉作肥料深埋,對地面、葡萄架和芽噴鏟除劑3~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30%機油·石硫乳劑800倍,殺滅越冬病菌和蟲卵。
(2)展葉期(2葉1心期)用啶蟲脒防治綠盲蝽、蚜蟲。
(3)8~10葉期,重點防治穗軸褐枯病和灰霉病,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或卉友或萬興等防治。
(4)開花前、后,重點防治灰霉病、穗軸褐枯病、白腐病、白粉病、枝干潰瘍病、葡萄透翅蛾和金龜子?;ㄇ爸脸趸ㄆ趪娹r(nóng)利靈800倍或50%速克靈600倍+阿米西達1500倍殺蟲(氯蟲苯甲酰胺;花后(落花期)噴施佳樂1000倍+萬興3000倍+殺蟲劑(阿立卡3000倍或啶蟲脒)。
(5)坐果后套袋前重點防治白腐病,兼防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霜霉病等病蟲害,用阿米西達)+萬興+抑霉唑+苯氧威或氟蟲腈或阿立卡處理果穗。
(6)套袋后。5-6月期間,易發(fā)生蚧殼蟲、螨類,用螺蟲乙酯或尼螨諾防治,用葉部病害用必綠等銅制劑防治。
(7)采果后后至落葉前(9月上、中旬),重點防治天蛾、葉蟬、霜霉病、白粉病等。用用銅制劑防霜霉病,乙嘧酚(12.5%易蜜粉乳油1500倍)或嘧菌酯防治白粉病、10%殲滅乳油3000倍殺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