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偉,李 格,向 福*(1.大別山特色資源開發(fā)湖北省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湖北 黃州 438000;.湖北理工學院醫(yī)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3;3.黃岡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湖北 黃州 438000)
響應面法優(yōu)化火棘果中多酚提取工藝
吳偉1,2,李格2,向福1,3*
(1.大別山特色資源開發(fā)湖北省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湖北 黃州 438000;2.湖北理工學院醫(yī)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3;3.黃岡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湖北 黃州 438000)
以火棘果為原料,乙醇溶液為溶劑提取其中的多酚類化合物。通過對火棘果多酚提取的單因素試驗,并根據(jù)Box-Behnken的中心組合試驗設(shè)計原理,進行3因素3水平的響應面分析試驗,得出火棘果中多酚的最佳提取條件為:乙醇體積分數(shù)70%,提取溫度70℃,料液比1∶20(g∶mL),提取時間4.0 h,提取次數(shù)3次。在此條件下進行3次驗證試驗,得出火棘果多酚提取率的平均值為2.84%,與回歸方程得出的理論數(shù)值2.85%基本相符。該研究為大別山區(qū)火棘果資源的綜合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火棘果;多酚;提??;響應面分析法
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是薔薇科常綠野生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共有10種,廣泛分布于亞洲東部至歐洲南部。我國已發(fā)現(xiàn)7種,常見的為火棘、窄葉火棘、細圓齒火棘、全緣火棘4種,其中分布最廣、產(chǎn)量最大的為火棘,又叫救軍糧、火把果、赤陽子等,主要分布于中國黃河以南及西南地區(qū),包括陜西、浙江、廣西、云南、貴州、四川、湖北等省份[1],其中貴州的鮮果年產(chǎn)量達到2 500萬公斤以上,而湖北甚至年產(chǎn)量達到1億公斤[2-3]。大別山區(qū)火棘果資源非常豐富,如何更好的綜合利用火棘果資源,提高產(chǎn)品附加值,將對該地區(qū)的其他特色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提供參考與借鑒。
植物多酚是一類廣泛存在于植物體內(nèi)的多元酚類化合物,具有芳環(huán)結(jié)構(gòu)并結(jié)合有一個或多個羥基[4-5]。它是植物的次生代謝產(chǎn)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皮、根、莖、葉和果實中,在自然界中的資源十分豐富。狹義的看,可以認為植物多酚指的是鞣質(zhì)或單寧,其分子質(zhì)量為500~3 000 u;廣義的看,它還包括了小分子酚類化合物,如各種黃酮類化合物[6]、沒食子酸、兒茶素、花青素、鞣花酸和熊果苷等天然酚類[7-8]。近年來,隨著多酚類物質(zhì)抗病原微生物、抗腫瘤、延緩機體衰老、以及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功能的發(fā)現(xiàn),使其在食品、醫(yī)藥、化妝品、日用化學品及保健品等領(lǐng)域得到廣泛關(guān)注。但對火棘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營養(yǎng)成分,功效方面,對其有效成分如多酚的有效提取少有報道。本研究利用響應面優(yōu)化試驗對火棘果多酚提取工藝進行探討,為充分利用大別山區(qū)的火棘果資源提供便利。
1.1材料與試劑
火棘果:采自湖北省羅田縣。
沒食子酸標準品(色譜純):上海金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鎢酸鈉、鉬酸鈉(均為分析純):天津市東麗區(qū)天大化學試劑廠;硫酸鋰、結(jié)晶碳酸鈉、石油醚(均為分析純):天津市凱通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無水乙醇(分析純):武漢市洪山中南化工試劑有限公司;濃磷酸(分析純):深圳市琪運達化工有限公司;濃鹽酸(分析純):中平能化集團開封東大化工有限公司。
1.2儀器與設(shè)備
RE-3000旋轉(zhuǎn)蒸發(fā)器、SHZ-Ⅲ循環(huán)水真空泵: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AL204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SF-130C萬能粉碎機:吉首市中誠制藥機械廠;752SP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元析儀器有限公司;HWS26水浴鍋: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DHG-9140A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姚氏儀器設(shè)備廠。
1.3試驗方法
1.3.1火棘果的預處理
將火棘果用清水漂洗,除去泥沙、塵土等雜質(zhì),在60℃條件下進行烘干處理。然后將干燥的火棘果粉碎。最后將火棘果粉末用石油醚在60℃條件下回流1 h,再干燥備用。
1.3.2Fo1in-Cioca1teau試劑的配制
稱取80 g的鎢酸鈉和20 g的鉬酸鈉置于圓底燒瓶中,用560 mL的去離子水溶解后,加入85%的磷酸溶液40 mL 和80 mL的濃鹽酸,用文火回流10 h,然后加入12 g的Li2SO4及60 mL的H2O2,加熱沸騰15 min至試劑呈亮黃色,不得帶微藍和綠色,冷卻后,移入1 000 mL的容量瓶中,定容,貯于棕色瓶中[9-10]。
1.3.3沒食子酸標準曲線的繪制
在減壓干燥箱中,將沒食子酸標準品減壓干燥至質(zhì)量恒定,于萬分之一分析天平精密稱取沒食子酸標準品25mg,用去離子水溶解并定容到250mL的容量瓶中,得0.1mg/mL的標準品母液。精密吸取母液0、0.5 mL、1.0 mL、1.5 mL、2.0 mL、2.5 mL于50 mL容量瓶中,加入5 mLFo1in-Cioca1teu試劑,搖勻后再加入10mL20%Na2CO3溶液,用去離子水定容至50mL,即得0、0.001mg/mL、0.002mg/mL、0.003mg/mL、0.004 mg/mL、0.005 mg/mL的標準對照溶液。室溫下反應2 h后,測定其在波長760 nm處的吸光度值,以沒食子酸標準品質(zhì)量濃度(C)為橫坐標,吸光度值(A)為縱坐標繪制沒食子酸標準曲線,即得回歸方程A=171.06C+0.012 5,R2= 0.9962,表明質(zhì)量濃度為0~0.005mg/mL時線性關(guān)系良好。
1.3.4火棘果多酚的提取
準確稱取火棘果粉末1 g于圓底燒瓶中,以一定的料液比,加入一定體積分數(shù)的乙醇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回流提取一定的時間和次數(shù),然后抽濾得濾液,濃縮,定容于100mL的容量瓶中為樣品溶液。精密吸取樣品溶液2.5mL于25mL的容量瓶中,加入2.5 mL Fo1in-Cioca1teu試劑,搖勻后再加入5mL20%Na2CO3溶液,用去離子水定容至25mL,室溫下反應2 h后,測定其在波長760 nm處的吸光度值,得到火棘果多酚質(zhì)量濃度,并計算多酚提取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1.3.5單因素試驗
提取方法見1.3.4,分別考察乙醇體積分數(shù)(65%、70%、75%、80%、85%、90%)、提取溫度(60℃、65℃、70℃、75℃、80℃)、料液比(1∶15、1∶20、1∶25、1∶30、1∶35)(g∶mL)、提取時間(2.5 h、3.0 h、3.5 h、4.0 h、4.5 h)和提取次數(shù)(1、2、3、4、5)對火棘果多酚提取率的影響。
1.3.6響應面分析試驗
根據(jù)Box-Benhnken的中心組合試驗設(shè)計原理[11],綜合考慮單因素試驗的結(jié)果,以多酚提取率(Y)為響應值,采用3因素3水平的響應面分析方法,設(shè)計響應面試驗,試驗因素與水平設(shè)計見表1。
表1響應面設(shè)計因素和水平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1.3.7驗證試驗
為了驗證響應面分析法得到的模型和回歸方程的準確性。根據(jù)響應面分析法得到的最優(yōu)條件以及考慮實際操作的便利性后確定最終條件,在最佳條件下進行3次平行試驗。
2.1單因素試驗
2.1.1乙醇體積分數(shù)對多酚提取率的影響
圖1 乙醇體積分數(shù)對多酚提取率的影響Fig.1 Effect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 on polyphenol extraction efficiency
在提取溫度70℃,提取時間4.0 h,料液比1∶20(g∶mL),提取次數(shù)3次的條件下探索不同乙醇體積分數(shù)對多酚提取率的影響,其結(jié)果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當乙醇體積分數(shù)從65%上升到70%時,多酚的提取率增大,但當乙醇體積分數(shù)>70%時提取率減小。其原因可能是高濃度乙醇使醇溶性雜質(zhì)、色素、親脂性強的成分溶出量增加[12],導致干擾因素的增加,使純化過程更加困難。因此,體積分數(shù)70%的乙醇最合適。
2.1.2提取溫度對多酚提取率的影響
在乙醇體積分數(shù)70%,提取時間4.0 h,料液比1∶20 (g∶mL),提取次數(shù)3次的條件下探索不同提取溫度對多酚提取率的影響關(guān)系,其結(jié)果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當溫度為60~70℃時,多酚的提取率穩(wěn)步上升;溫度70℃時提取率達到峰值;70~80℃時提取率開始下降。這種現(xiàn)象可能原因為隨著溫度升高,溶劑黏度下降且分子運動加速,這導致多酚的擴散系數(shù)增大,使其溶解度增加。但是,高溫能促進多酚的氧化轉(zhuǎn)化,使其提取率下降。因此,提取溫度70℃最合適。
圖2 提取溫度對多酚提取率的影響Fig.2 Effect of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n polyphenol extraction efficiency
2.1.3提取時間對多酚提取率的影響
圖3 提取時間對多酚提取率的影響Fig.3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 on polyphenol extraction efficiency
在乙醇體積分數(shù)70%,提取溫度70℃,料液比1∶20 (g∶mL),提取次數(shù)3次的條件下探索不同提取時間對多酚提取率的影響,其結(jié)果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當提取時間為2.5~3.5 h時,提取率的變化相對平穩(wěn);在3.5~4.0 h時,穩(wěn)步上升;在4.0 h時達到峰值;當提取時間超過4.0 h,提取率急劇下降。其原因可能是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提取時間越長,乙醇與火棘果粉末相互作用的時間越長,因而提取率增加,但當兩者達到平衡后,若再延長提取時間其他雜質(zhì)也會被提取出來,使多酚相對含量減少[13]。因此,提取時間為4.0 h最合適。
2.1.4提取料液比對多酚提取率的影響
在乙醇體積分數(shù)70%,提取溫度70℃,提取時間4.0 h,提取次數(shù)3次的條件下探索不同料液比對多酚提取率的影響,其結(jié)果如圖4所示。由圖4可知,多酚的提取率隨提取液使用量的增加呈現(xiàn)先增加后下降的趨勢。當提取料液比為1∶20(g∶mL)時,提取率達到最大。其可能原因是由于浸提液較多,旋轉(zhuǎn)蒸發(fā)時間較長,造成多酚類化合物損失一部分[14]。同時,料液比過大也會造成乙醇溶劑和能源的浪費。因此,本試驗中料液比為1∶20(g∶mL)最合適。2.1.5提取次數(shù)比對多酚提取率的影響
圖4 料液比對多酚提取率的影響Fig.4 Effect of solid to liquid ratio on polyphenol extraction efficiency
在乙醇體積分數(shù)70%,提取溫度70℃,提取時間4.0 h,料液比1∶20(g∶mL)的條件下探索不同提取次數(shù)對多酚提取率的影響,其結(jié)果如圖5所示。由圖5可知,多酚的提取率隨提取次數(shù)的增長呈現(xiàn)先增加后平緩的趨勢。當提取次數(shù)高于3次時,提取率增加不明顯,從提取效果和降低成本等方面綜合考慮,提取3次比較合適。
圖5 提取次數(shù)對多酚提取率的影響Fig.5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s on polyphenol extraction efficiency
2.2響應面優(yōu)化試驗
2.2.1響應面試驗結(jié)果
利用Design-Expert V8.0.6.1中Box-Behnken模型,按照表1中的因素水平進行試驗。以X1(提取溫度)、X2(乙醇體積分數(shù))、X3(料液比)為自變量,以火棘果多酚提取率為響應值(Y),響應面試驗設(shè)計及結(jié)果見表2。
表2響應面試驗分析結(jié)果Table 2 Design and results of Box-Behnken experiments
由于各因素對多酚提取率的影響不是簡單的線性關(guān)系,為了更明確各因素對響應值的影響,采用Design-Expert V8.0.6.1軟件,對表3中火棘果多酚提取率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多元回歸擬合,得到多酚提取率(Y)對提取溫度(X1)、乙醇體積分數(shù)(X2)、料液比(X3)的回歸方程為:
模型的可靠性可以從方差分析和相關(guān)系數(shù)來考察。利用Design-Expert軟件對表2中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分析結(jié)果見表3。由表3可知,X2、X1X2和X1X3對響應值有顯著影響;X1、X3、X12、X22和X32對響應值極顯著。此外,F(xiàn)值的大小也反應了各因子對響應值影響的強弱,F(xiàn)值越大,表明該因子對響應值的影響越強。而F(X1)>F(X3)>F(X2)表明所選的3個因素中,提取溫度對多酚提取率影響最大,料液比次之,乙醇體積分數(shù)相對最小。整體模型極為顯著(P值<0.000 1),說明各次試驗的該模型的預測值與實測值比較相符的;失擬項不顯著(P=0.367 6>0.05),說明該模型失擬項不顯著,即該模型對于實驗數(shù)據(jù)的擬合度較好。其相關(guān)系數(shù)R2=0.997 8,R2Adj=0.995 1,也說明該模型擬合程度較好,其響應值數(shù)據(jù)的變化有99.51%來自于所選變量,即來源于乙醇體積分數(shù)、提取溫度、提取料液比。因此,可以用此模型對火棘果多酚的提取進行分析和預測。
表3響應曲面二次回歸方程模型方差分析Table 3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Box-Behnken experiments
2.2.2因素間的交互影響
響應面圖形是響應值對各因素X1、X2、X3所構(gòu)成的三維空間的曲面圖。將一個因素設(shè)為中心值,描繪出對應兩因素的三維響應面圖,能直觀考察各因素對火棘果多酚提取率的影響及各因數(shù)之間的相互作用。等高線的形狀可反映出交互效應的強弱,橢圓形表示兩因素交互作用顯著,而圓形則與之相反[15]。
采用Design Expert V8.0.6.1軟件依回歸方程式繪制響應面圖及等高線,結(jié)果見圖6。由圖6可知,提取溫度和料液比對火棘果中多酚提取率的影響最為顯著,表現(xiàn)為曲線變化幅度較大;其次是乙醇體積分數(shù),表現(xiàn)為曲線變化幅度平緩,這與方差分析的的結(jié)果一致。等高線的形狀可反映出交互效應的強弱,橢圓形表示兩因素交互作用顯著,而圓形則與之相反。比較3組圖可知,乙醇體積分數(shù)和提取溫度之間的交互作用最為顯著,表現(xiàn)為等高線呈橢圓形;相比較而言,提取溫度和料液比之間的交互作用次之;乙醇體積分數(shù)和料液比之間的交互作用不顯著,表現(xiàn)為等高線呈圓形。
圖6 乙醇體積分數(shù)、提取溫度、料液比交互作用對多糖提取率影響的響應曲面和等高線Fig.6 Response surface plots and contour line of effec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ethanol concentration,extraction temperature,liquid-solid ratio on polyphenol extraction efficiency
2.3驗證試驗結(jié)果
為確定各因素的最佳取值,利用Design Expert軟件進行多元回歸模型預測,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藝條件為:乙醇提取體積分數(shù)70.55%,提取溫度69.54℃,提取料液比1∶21.21(g∶mL),該條件下多酚提取率預測值為2.85%。為了檢驗試驗結(jié)果與理論情況是否一致,并考慮實際操作條件,在提取溫度70℃,乙醇體積分數(shù)70%,提取料液比1∶20 (g∶mL),提取時間4.0 h,提取次數(shù)3次的條件下進行3次平行試驗,得出實際多酚提取率為2.84%。驗證值略低于預測值,說明采用響應面法優(yōu)化得到的多酚提取條件可靠。
建立了一個以火棘果多酚提取率為目標值,以乙醇體積分數(shù)、提取溫度和料液比為評價因素,多酚提取率為評價指標,建立響應面模型。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該模型擬合較好。通過DesignExpert軟件對回歸方程進行優(yōu)化計算,得到最佳提取工藝條件:乙醇體積分數(shù)70%,提取溫度70℃,料液比1∶20(g∶mL)?;貧w模型可較好的預測火棘果多酚的提取率,為綜合利用火棘果資源提供了依據(jù)。為了驗證試驗結(jié)果的準確性,采用上述最佳提取條件進行3次驗證試驗,并得到的平均多酚提取率為2.84%,與預測值2.85%基本相符,說明響應面優(yōu)化法對火棘果多酚提取條件的優(yōu)化是可行的。該研究也為大別山區(qū)其他特色資源的綜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1]蔣利華,熊遠福,李霞,等.野生火棘果有效成分研究進展[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7,26(2):8-10.
[2]侯建軍,魏文科,薛慧,等.野生植物火棘的研究進展[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0(1):15-18.
[3]黃祖良,韋國鋒,何有成,等.桂西火棘果實特性和營養(yǎng)成分的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4,25(2):75-76.
[4]龐道睿,劉凡,廖森泰,等.植物源多酚類化合物活性研究進展及其應用[J].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3,40(4):91-94.
[5]宋立江,狄瑩,石碧.植物多酚研究與利用的意義及發(fā)展趨勢[J].化學進展,2000,2(2):161-170.
[6]馮濤,楊容,李越敏,等.蘋果多酚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8,29(12):189-192.
[7]牛鵬飛,仇農(nóng)學,杜寅.蘋果渣中不同極性多酚的分離及體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2008,3(3):238-242.
[8]姚瑞祺.植物多酚的分類及生物活性的研究進展[J].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學刊,2011(4):99-100.
[9]木拉提·克扎衣別克,阿不都熱依木·玉蘇甫,哈木拉提·吾甫爾.異常黑膽質(zhì)成熟劑總黃酮和總酚的含量測定[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9,20 (3):519-522.
[10]李文仙,俞丹,林玲,等.Fo1in-Cioca1teu比色法應用于蔬菜和水果總多酚含量測定的研究[J].營養(yǎng)學報,2011,33(3):302-307.
[11]郭樹琴,吳勝舉,李岱.響應面法優(yōu)化超聲提取綠茶茶多酚工藝[J].生物加工過程,2009,7(1):39-43.
[12]李金鳳,段玉清,馬海樂,等.板栗殼中多酚的提取及體外抗氧化性研究[J].林產(chǎn)化學與工業(yè),2010,30(1):53-58.
[13]涂佳,鄧學良,李忠海,等.響應面法優(yōu)化野生毛葡萄中原花青素醇提工藝的試驗[J].湖南林業(yè)科技,2010,37(1):1-6.
[14]陳宇,鄧金木,林麗麗,等.竹葉總黃酮提取工藝研究[J].莆田學院學報,2012,19(2):38-41.
[15]丁雙華,葉立斌,陳衛(wèi),等.響應面優(yōu)化提取桑葉多酚的研究[J].中國食品學報,2012,12(1):52-58.
Optimization of po1ypheno1s extraction techno1ogy fromPyracantha fortuneanafruit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1ogy
WU Wei1,2,LI Ge2,XIANG Fu1,3* (1.Hubei Co11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th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Exp1oitation of Dabie Mountains,Huangzhou 438000,China;2.Medica1 Co11ege,Hubei Po1ytechnic University,Huangshi 435003,China;3.Co11ege of Life Sciences,Huanggang Norma1 University,Huangzhou 438000,China)
UsingPyracantha fortuneanaas raw materia1,po1ypheno1 was extracted using ethano1 as extraction so1vent.On the basis of sing1e factor experiment,the optima1 extraction condition was determined by three factors and three 1eve1s Box-Behnken experiment as fo11ows:ethano1 concentration 70%,extraction temperature 70℃,time 4 h,so1id-1iquid ratio 1∶20(g∶m1),and extraction times 3.Under this conditions,the verification resu1ts showed that the po1ypheno1s extraction rate was 2.84%,which was approached to the theoretica1 va1ue 2.85%.
Pyracantha fortuneanafruit;po1ypheno1s;extractio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1ogy
R284.2
A
0254-5071(2015)12-0127-05
10.11882/j.issn.0254-5071.2015.12.028
2015-10-11
大別山特色資源開發(fā)湖北省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2015TD07)
吳偉(1979-),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生物技術(shù)制藥。
向福(1977-),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天然植物資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