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
去年教師節(jié),我收到一名畢業(yè)生快遞來的禮物,打開一看,竟然是一包食用鹽,隨信卡片上寫著這樣一句話:“一粒鹽,落進了水杯,那杯水說:‘原來如此。”我不禁會心一笑。
我教過一個錦心繡口的學生,名叫思偉。他成績優(yōu)異,文采出眾,是家長的驕傲,老師們的寵兒,卻不受同學們的歡迎。
思偉初二時隨父母工作調(diào)動由外省轉(zhuǎn)到了我班上。同學們聽說轉(zhuǎn)學生是個才子,寫得一手的好文章,常發(fā)表散文小說,都熱情歡迎他,他成了班級里的小明星。本想著通過他的優(yōu)勢科目帶動班級其他同學的寫作,營造濃厚的寫作風氣,沒想到他的文章一字難求。漸漸的,我聽說同學們想看看他的習作,他不予理睬,有同學向他請教寫作心得,他一言不發(fā)。這樣一個小明星成了同學們口中的小氣鬼!是傲慢嗎?我有必要和他談?wù)?。他坦誠,自己只是很看重自身的優(yōu)勢,擔心被他人超越才有保留。聽到這些我臉色凝重起來,傲慢易改,自私怎么改?追本溯源,這個學生心胸狹小,不僅會嚴重影響人際關(guān)系,更會限制他的前路發(fā)展。我試圖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讓他認識到自身問題,他卻告訴我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是啊,思想決定行動,但行動遠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
接下來,思偉這種小氣的性格顯露得更加明顯,同學弄臟了他的書本他會生氣,同學隨意開個玩笑他會認真郁悶,老師指出他的不足他也會耿耿于懷,各種矛盾逐漸多了起來,與同學的關(guān)系變得緊張起來,他的狀態(tài)和成績自然也受到了干擾和影響,這一切的發(fā)生是那么的自然而然,也在我的預(yù)料之中。
但是在一次一次的談心與處理中,思偉的表現(xiàn)一直不盡如人意,有時他甚至是振振有詞,不僅看不見自身問題還郁悶委屈,而且對老師的建議也聽不進去。一段時間下來,我對他的引導(dǎo)可以說不得其法不見成效。對于這樣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我不僅倍感壓力還倍感迷茫。
批評是學生成長中必須接受的一堂重要課程,但批評是講究藝術(shù)的,正如泰戈爾所說:“不是鐵的敲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得鵝卵石日臻完美?!彼紓ナ且粋€感情豐富、才情出色的學生,是一個既有思想又有性格的孩子,單純的說教和批評對于這樣一個有靈性和悟性的學生是很難起效的。于是我想可不可以投其所好,將批評寓事于理,將導(dǎo)向托物言志,通過寫作讓他去體驗和領(lǐng)悟? 最后成就這個想法的竟然是一道很咸的菜,確切的說,是鹽給了我啟發(fā)。
于是,我在辦公室準備了一包食用鹽和一個水杯,靜待機會的到來。果真,思偉和同學又起摩擦,原因還是他太小氣。這次,我對他說:“寫作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是生活的反映又升華了生活,不僅可以啟發(fā)讀者還可以完善自己。我有一個文題,不知道你能不能完成?”他一聽頓時來了興趣。于是我拿出水杯倒了小半杯水,然后加了一定量的鹽,讓他喝下去。他疑惑地看著我,我告訴他:“這是寫作要求??!認真品味!韓寒的成名作就是出題者將一個紙團丟進水杯里的題面。”聽到此,思偉更是興致盎然,皺著眉頭把這一小杯很咸的鹽水喝了下去,接著我將水杯裝滿水,放進與前一次同樣多的鹽,讓他再品味一次,并結(jié)合今天和同學間的摩擦作文一篇。
一天、兩天、三天,我一直等著思偉的習作,或者說我在焦急期盼著思偉的自我教育。一周之后,他把3000多字的短篇小說交給了我,輕聲說:“李老師,謝謝你?!?小說的題目是《一顆心路過一杯水》。我仔細地看了一遍,會心地笑了,小說的結(jié)尾是:“一顆心路過一杯水,從此這顆心就變了方向?!?/p>
之后的一段時間,思偉和同學間的矛盾漸漸少了,也不那么斤斤計較了,偶爾沒有調(diào)控好自己,就會跑來我的辦公室,自己拿起杯子放進鹽倒上水,皺著眉頭喝下去就走了。一次一次,看著思偉皺過眉頭后變得越來越大度,同學間關(guān)系越來越好,快樂也越來越多,一種感動縈繞我心間。我默默的盯著他的背影,想象著他在大度大氣的陪伴下越走越遠的身影,在人生道路上快樂豁達不斷前行的背影,由衷的為他驕傲,他依舊是個出色的少年!
畢業(yè)時,他對我說的最后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謝謝你,李老師,就是這樣一杯鹽水,是我初中階段最大的收獲。”我也要感謝這樣一杯鹽水和這樣一個情思并茂的學生,讓我看到了成長中的個體差異和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