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梅
奧美拉唑與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的臨床效果對比
胡海梅
目的 探討奧美拉唑與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 對2010—2014年50例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給予奧美拉唑與泮托拉唑治療,對比兩組患者出血控制情況和潰瘍治療效果;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胃液pH值變化情況進行對比。結(jié)果 泮托拉唑組患者出血控制總有效率96.0%,潰瘍治療方面總有效率88.0%,奧美拉唑組出血控制總有效率88.0%,潰瘍治療方面總有效率76.0%,泮托拉唑組優(yōu)于奧美拉唑組,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pH值均明顯升高,但泮托拉唑組患者抑制胃酸分泌效果更為理想。結(jié)論 采用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優(yōu)于奧美拉唑,臨床效果滿意。
泮托拉唑;奧美拉唑;消化性潰瘍;出血
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是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較為常見的類型之一,若患者出血量過多,可導致急性失血性休克情況的發(fā)生,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文對我院2010—2014年50例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患者采用奧美拉唑與泮托拉唑進行治療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0—2014年50例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具有活動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癥狀。隨機分為兩組,使用奧美拉唑治療25例(奧美拉唑組),使用泮托拉唑治療25例(泮托拉唑組)。奧美拉唑組:男20例,女5例,年齡22~71歲,平均49.6歲;出血部位:胃潰瘍15例,十二腸球部潰瘍8例,復合潰瘍2例。泮托拉唑組:男21例,女4例,年齡21~72歲,平均51.5歲;出血部位:胃潰瘍16例,十二腸球部潰瘍6例,復合潰瘍3例。排除標準:①對治療藥物過敏患者。②合并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患者。③惡性腫瘤患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出血部位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基礎(chǔ)治療,在基礎(chǔ)治療的基礎(chǔ)上,奧美拉唑組:給予奧美拉唑40 mg加入250 mL葡萄糖溶液中進行靜脈滴注,2次/d;泮托拉唑組:給予泮托拉唑80 mg加入250 mL葡萄糖溶液中進行靜脈滴注,1次/d。兩組均不使用其他止血或抑酸藥物?;颊呷绯霈F(xiàn)血容量不足則給予輸血、輸液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5 d。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包括出血控制情況和潰瘍治療效果。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胃液pH值變化情況進行對比。
1.4 療效判定標準 出血判斷標準:患者用藥12 h內(nèi)出血停止為顯效;患者用藥36 h內(nèi)出血停止為有效;患者用藥72 h內(nèi)仍有出血現(xiàn)象發(fā)生或病情加重為無效。潰瘍治療效果判斷標準,治愈:經(jīng)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經(jīng)胃鏡復查黏膜恢復正常;好轉(zhuǎn):經(jīng)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經(jīng)胃鏡復查黏膜較前明顯改善;無效:經(jīng)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s),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經(jīng)5 d的治療后,出血控制方面:奧美拉唑組總有效率88.0%,泮托拉唑組總有效率96.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潰瘍治療方面:奧美拉唑組總有效率76.0%,泮托拉唑組總有效率88.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1 兩組患者出血控制情況(表1)
2.2 兩組患者潰瘍治療效果比較(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胃液pH值(表3)
表1 兩組患者出血控制情況[n(%)]
表2 兩組患者潰瘍治療效果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胃液pH值變化情況(±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胃液pH值變化情況(±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奧美拉唑組 25 1.5±0.9 4.3±0.7泮托拉唑組 25 1.6±0.8 5.6±0.2 t值 0.557 5.709 P 0.297 0.000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多病因疾病,胃酸、胃蛋白酶、感染、遺傳以及環(huán)境、飲食等都可能是發(fā)病的相關(guān)因素,而其中胃酸過高,黏膜保護減弱和幽門螺桿菌感染是發(fā)生潰瘍的最主要因素。消化性潰瘍患者合并出血主要是由于病變部位的血管發(fā)生破裂,胃酸對潰瘍創(chuàng)面血管又造成一定程度的侵襲,因此潰瘍合并出血與胃酸存在聯(lián)系。在臨床治療中,對于出血的治療一般常給予藥物止血,而潰瘍出血由于潰瘍創(chuàng)面的纖維蛋白酶活性較高,使血凝塊的溶解加快,胃液pH值在5.0以下時溶解速度較快,而pH值在6.0以上時,會明顯降低潰瘍黏膜的纖維蛋白溶解活性,進而抑制了血凝塊的溶解。因此對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患者進行治療時,抑制胃酸分泌[2-3],有利于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患者的康復。
奧美拉唑和泮托拉唑都是質(zhì)子泵抑制劑,屬于苯并咪唑衍生物,對抵抗胃酸分泌有較好的效果。奧美拉唑是一種應(yīng)用較為廣泛的質(zhì)子泵抑制劑,對胃壁細胞具有選擇性,它可以與質(zhì)子泵管腔的硫氫基相結(jié)合,抑制胃部H+的進入,達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4]。泮托拉唑是一種新型的藥物,它的藥理機制與奧美拉唑相似,而且相對于奧美拉唑,它具有更高的選擇性,且該機制是非競爭性的,具有更強的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泮托拉唑的半衰期約為1.1~1.4 h,其藥理作用是通過特異性地抑制胃壁細胞內(nèi)H+-K+-ATP酶,而達到抑制胃酸分泌的目的,同時它還可以促進胃黏膜的修復而發(fā)揮止血的臨床效果[5]。本研究對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患者采用奧美拉唑與泮托拉唑進行治療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泮托拉唑組患者經(jīng)5 d的治療后,出血控制方面總有效率96.0%,潰瘍治療方面總有效率88.0%,均優(yōu)于奧美拉唑組,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pH值均明顯升高,但泮托拉唑組患者抑制胃酸分泌效果更為理想。
綜上所述,應(yīng)用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臨床效果滿意,是一種較理想的治療方案,值得推廣使用。
[1]蕭樹東,江紹基胃腸病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8:183-192.
[2]梁衛(wèi).潰瘍丸治療消化性潰瘍60例療效觀察[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26(1):75-76.
[3]Bonin EA,Moran E,Gostout CJ,et al.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 for patients with perforated peptic ulcer[J].Surgical Endoscopy,2012,26(6):1534-1538.
[4]張運忠,關(guān)大勇,馮春.泮托拉唑粉針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9,29(17):1479-1480.
[5]張慶芝.奧美拉唑治療消化道潰瘍合并出血39例臨床療效觀察[J].健康之路,2014,13(5):149-150.
2015-02-03)
1005-619X(2015)07-0738-02
10.13517/j.cnki.ccm.2015.07.034
223411 江蘇省漣水縣第三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