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潔
(南昌大學 江西 南昌 330031)
李天潔
(南昌大學 江西 南昌 330031)
胡先是國立中正大學的首任校長。他在校四年,創(chuàng)立了實力強勁的生物系,培養(yǎng)了大批國家急需的優(yōu)秀人才。本文通過對胡先和國立中正大學生物系的研究,以期對現(xiàn)代學校教育事業(yè)有所裨益。
胡先;國立中正大學;生物系
(一)聘用知名教授
張肇騫早年留英,曾任英國皇家植物園研究員,亦精植物分類學,對菊科植物最有研究,來國立中正大學之前在浙江大學任教,其助教也是從浙大帶來的。張肇騫教授植物分類學,授課時特注重植物血統(tǒng)理論。張肇騫為生物系主任,性情溫和至誠,待同學如家人,語多勉勵,時含深意。之后的系主任是莫熙穆、林英和黃新和。
戴立生是留美博士,脊椎動物學家,曾任教于中央大學,教授動物學、無脊椎動物學、兼授遺傳學。助手有顧昌棟副教授與潘次依講師夫婦和伍律助教。戴立生為人極是慈和,教課至有條理,對原生動物學的研究尤為精湛對鳥類也知之甚詳。據(jù)說戴立生可以憑借鳥鳴聲或飛翔之狀態(tài)斷定其種類。
嚴楚江教授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博士,原是云南大學生物系創(chuàng)系主任,來正大時還帶有一些云南大學的贈品和自己的私有標本,主講植物形態(tài)學,助手是趙竹韻講師、黃新和助教。
周蔚成副教授原是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他主講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兼授組織胚胎學和制片技術(shù),助教由伍律兼任。
陳梅生講師擔任植物學主講。
當時生物系是設在農(nóng)學院下的,因此部分老師與農(nóng)學院其他系共用。這部分老師也是名震當世。
何琦,昆蟲學兼生物學教授,曾在英國研究熱帶昆蟲有年,其成就聞名于世。何琦在中正大學期間與建設廳合作,在本省主持滅除蚊蠅事業(yè),掃蕩病源,為民造福。后來抗美援朝時,美軍發(fā)動細菌戰(zhàn),何琦曾率隊到朝鮮工作。
楊惟義教授,先后赴法國、英國、德國留學,自稱是中國昆蟲學界前十位之一,同南開大學肖采瑜教授同為我國半翅目昆蟲分類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著有《中國經(jīng)濟昆蟲志·椿科》、《水稻害蟲的全面防治》、《中國昆蟲之分布》。
任明道教授,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碩士,被楊惟義稱為中國昆蟲學界前十位之一。
周宗璜教授,法國巴黎大學博士,真菌學家。
徐量如講師,主講蜂學。
張宗漢教授,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教授生理學,后繼任為生物系主任。
(二)購置教學設備
生物學科的開設需要大量實驗儀器,但戰(zhàn)時情況特殊,大部分高校在設備方面都捉襟見肘,國立中正大學也不例外。國立中正大學曾向美國訂購一批儀器,從香港運入,可惜日寇占領香港,致使這批儀器一直擱置在港。植物標本方面有技師唐善康。唐善康出身于國內(nèi)知名的福建唐家,他的伯父專門給英國人剝制標本,據(jù)說在鳥類中如果有他不認識的就可能是新種。唐善康的堂弟也曾在正大工作過一段時間,后來由唐善康的兒子唐宗植接任。植物標本有專人到各處采集。先是靜生生物所的劉其燮后是楊洋學。助教也帶學生出去采集。
(三)合理設置課程
生物系第一學年所上皆為普通課程,大致與農(nóng)學院其他各系相同,僅是生物系必修中國通史而其他各系必修經(jīng)濟學。第二學年,生物系根據(jù)術(shù)業(yè)專攻,又分為動物、植物二組。二組共同修習的課程有高級英語和有機化學。動物組必修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和無脊椎動物學,相比之下前者較為繁重,耗時較多。植物組則必修植物形態(tài)學與植物分類學,所用標本多為嚴楚江教授提供,后來學校和學生也會自行采集。
農(nóng)學院生物系課程表
1946年理學院成立,生物系歸屬理學院。1947年,在嚴楚江院長的倡議下又分為動物系和植物系,分別由王有淇和陳梅生任系主任。解放后改為南昌大學,動、植物系又在1951年合并為生物系。1953年院系調(diào)整,生物系學生轉(zhuǎn)到中山大學,師范部生物科學生轉(zhuǎn)到湖南師院,教師分別調(diào)到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和湖南師范學院。留在江西師院的生物系以后并入江西大學生物系。中正大學生物系畢業(yè)生遍布海內(nèi)外,成為生物學界的骨干力量,其中原江西大學的林英教授(后調(diào)任海南大學校長)領導下的江西大學生物系,繼承了正大生物系的傳統(tǒng),擁有大批正大培養(yǎng)出來的教授,在生物教學與科研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參考資料:
[2]智效民:《八位大學校長》,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