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長麗
(北海市鐵山港區(qū)南康鎮(zhèn)蓮塘小學,廣西 北海 536017)
本文所說的德育,主要是向?qū)W生進行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內(nèi)容的社會公德教育和有關的社會常識教育,著重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文明行為習慣,教育學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國。在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滲進德育教育的。
愛國主義教育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德育的永恒主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懷。(1)領略祖國山河的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懷。如《日月潭》、《桂林山水》、《廬山的云霧》等課文描寫了祖國山河的壯美。在教育學生學習課文內(nèi)容、掌握寫作方法的同時,通過多媒體演示,帶領學生領略它們的美,使學生更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2)以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懷。如《王二小》、《小英雄雨來》、《文天祥》等課文反映了祖國人民在遭受帝國主義侵略時英勇抗敵的民族精神。(3)關注祖國的風貌、歷史,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懷。如《山海關》、《萬里長城》等課文描寫了歷史遺產(chǎn)雄偉莊嚴的風貌、可歌可泣的歷史。(4)激勵學生從自己做起,做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如教學《詹天佑》一文時,先讓學生充分體會詹天佑那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深受感動的基礎上,再啟發(fā)引導學生:在和平年代,我們還需不需要這種精神呢?該如何做才是愛國的?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體會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
環(huán)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環(huán)保已經(jīng)成為與人類息息相關的熱門話題。學校承擔著培養(yǎng)下一代人環(huán)保意識的任務,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有必要結(jié)合教材滲透環(huán)保教育。如學習《一個小山村的故事》一文時,首先讓學生了解,開始時小村莊里的村民生活得怎么樣,周圍環(huán)境怎么樣。然后讓學生目睹、了解山村被洪水沖毀的慘狀。緊接著提出疑問:是誰把小山村奪去了?原來是人類為了自己的利益,亂砍濫伐樹木產(chǎn)生的惡果。這是人為造成的,我們怨不得別人,只能自食其果。教學時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比如,菲律賓的特大臺風“海燕”,北京的霧霾等惡劣天氣給人們帶來的災難。組織學生觀看視頻了解近兩年來發(fā)生的“沙塵暴”、泥石流等給人類造成的巨大危害,引導學生關心環(huán)境。結(jié)合短文《榜樣的力量》的學習引導學生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共同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使之真正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讓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變得越來越美好。
自從我們呱呱墜地,我們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牽動著父母的心。父母省吃儉用,即使是捉襟見肘,也想方設法讓我們吃得好、玩得好。我們享受著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顧,但同時滋生著個性強、突出自我、嬌縱任性和不知感恩等缺點。在教學中,怎樣讓學生懂得關愛父母,懂得感恩呢?在學習《花邊餃子里的愛》這篇文章時,先讓他們整體感知內(nèi)容:作者童年時,媽媽為了讓“我”和弟弟能吃上肉餡的餃子,故意把肉餡的餃子捏上花邊;成年后,給母親過生日,作者也包了一個帶糖餡的花邊餃子,討得年邁母親的快樂和開心。借此,我提問:你們的父母是怎樣愛你們的?孩子們爭先恐后地、驕傲地回答:“他們給我買最漂亮的書包”,“最漂亮的衣服”,“帶我去旅游”,“好吃的都留給我”……我順著孩子們的答案,大聲說:“是啊,父母是多么的愛我們,我們多么幸福??!”停頓了四、五秒鐘后,我接著問道:“同學們,你們是怎樣愛你的父母的呢?”頓時,教室里鴉雀無聲,個個都把頭埋得低低的,偶爾聽到一兩聲小小的聲音:“媽媽叫我給她倒水,我做了。”看到這一幕,我驚呆了。但仔細想想,他們都是家里的皇帝啊。于是,我布置了這樣一道作業(yè)題:回家給父母揉揉肩或捶捶背或洗洗腳等,把父母當時的神情和說的話記錄下來,也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第二天,看著同學們的作業(yè),我覺得他們一夜之間好像長大了不少。
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僅有一次,是來之不易的。但現(xiàn)在的人(特別是青少年),只要有一點不如意或不順心,或家長達不到他的要求,就草草地結(jié)束了自己美好的生命。這讓家長痛心不已,也讓教育工作者們深深地惋惜。這些悲劇提醒我們:教育,不止是教給孩子知識,還得教會他們珍惜生命?!肚锾斓膽涯睢肥且黄呷藴I下的課文,課文寫的是母親對“我”深深的愛和“我”對母親無盡的思念。教學時,我讓學生思考:對母親來說什么是最重要的?然后展開對生命的理解和珍愛生命的教育,讓學生懂得生命只有一次,是來之不易的。所以,不管我們的生活怎樣,遭遇怎樣,都應該好好地對待我們的生命。法國著名美學家羅丹說:“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fā)現(xiàn)?!蔽乙f生活中不是沒有愛心,只是我們?nèi)鄙侔l(fā)現(xiàn)罷了。
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但在經(jīng)濟發(fā)達的今天,浪費現(xiàn)象隨處可見,特別是現(xiàn)在的孩子,不懂得什么是節(jié)約,要想改變這一不良現(xiàn)象,還得從學校教育抓起、做起。我們不但要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學生節(jié)約,還得把節(jié)約帶到課堂教學中。在教學《憫農(nóng)》一課時,教會學生朗讀、背誦后,還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并結(jié)合生活實際了解詩句描繪的情景,讓學生體會“粒粒皆辛苦”。在此基礎上開展“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活動,引導學生看看自己的爺爺奶奶是如何生活,如何對待食物,平時是如何花錢的;看一看自己的爸爸媽媽是怎樣辛勤勞動的。說一說看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做法后你是怎樣的心情,自己平時是怎么做的?這樣做對不對呢?以后應該怎么做呢?把自己的打算寫出來,并把自己的做法記錄下來,與自己做個比較,與同學做個比較,看看誰更勤勞,誰更懂得節(jié)約。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對節(jié)約有了很深刻的認識,懂得自己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現(xiàn)在的學生有獨生子女,也有兩兄妹的,就是說,在一個家庭里,多的也就兩個孩子,相比以前,他們的生活條件優(yōu)越了很多。但是,很多家長以孩子為中心,一切聽從孩子的:孩子想怎樣就怎樣,想要什么就給什么,久了就形成孩子的任性和惰性,就會缺乏堅韌的毅力。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币囵B(yǎng)孩子堅毅的性格,就要使孩子養(yǎng)成自我教育的習慣,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就要從生活與學習中的點滴里積累、培養(yǎng)。作為教師,我們清楚地知道“學海無涯苦作舟”,如果沒有堅毅的品格,就無法成就輝煌的事業(yè),只有具有堅毅的韌性,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語文學習本身就需要堅毅:剛?cè)雽W時學習拼音的枯燥到讀好完整的文章,從一筆一畫練字到寫成一篇篇優(yōu)美的作文,其中浸透著學生的汗水,凝結(jié)著學生付出的辛勞,這個漫長的過程使學生無形中練就了恒心與毅力。
小學語文教育不僅是知識的教育,更是道德情感的熏陶,社會道德的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問題是長期而復雜的,實施起來并不那么容易,有很大的難度。因此,教師必須有堅持不懈的恒心,足夠的耐心,過人的智慧與強烈的責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扈秀華.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方法初探[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16).
[2]甘永西.淺談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滲透[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S1).
[3]陳慧寧.談談小學德育工作的現(xiàn)狀和對策[J].龍巖學院學報,2006(S2).
[4]陳萍.我國學校德育實效研究綜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4(3).
[5]張忠華.論現(xiàn)代道德教育的缺失與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4(01).
[6]馮增俊.美國小學德育課程模式歷史轉(zhuǎn)型及啟示[J].教育研究,2003(12).
[7]陳桂生.“德育目標”引論[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2).
[8]關鴻羽.中小學德育實效性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00(6).
[9]許棟生.寓思想教育于寫作教學之中[J].語文教學通訊,19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