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翰堯 張東亞 王帥
摘 要:在現(xiàn)代先進的生產方式下,產品的誕生變得更加輕易,設計卻變得要求更高。單調無內涵的產品是無法滿足現(xiàn)代人的需要的,在這種大規(guī)模工業(yè)生產的條件下,產品價值需要發(fā)展出更新穎,更吸引人的個性,多樣化地加入虛幻、超現(xiàn)實和虛構的因素將會提升產品的吸引力,同時增加產品的用戶體驗。產品的虛構性是指產品中包含的用戶未知的神秘構成部分,這種特性正是吸引用戶,讓他們無法轉移注意力的不安定因素,它會表現(xiàn)于產品的語義、產品的敘述性體驗等方面。在新的設計形態(tài)中,產品的虛構性將是產品設計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需求;虛構情境;產品語義;虛構性敘述;產品價值
1 虛構性需求
伴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知識的普及,世界的神秘感逐漸被剝奪,理性和理智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少驚喜。例如雷電交加的暴風雨夜,我們不再把巨大的響聲與發(fā)怒的雷公聯(lián)想在一起,而是云層在經過復雜過程后帶電然后放電的過程;看見日蝕也不再害怕,因為我們知道那并不是天狗食日;靈異現(xiàn)象的解釋,我們也再不相信世上有鬼神。透過我們的“聰明天分”,很多以前被誤解的、無法解釋的問題都得到了答案,奧秘被層層揭穿。實際上我們無意之中剝奪了世界的魅力和神秘感,所有的神秘、浪漫的事情都變成了科學、理性的結論,莫名其妙地搗毀了這個本應該很迷人的世界。
事物原本帶給我們迷幻的,無法捕捉的曲線,被我們無情地捋成組成框框條條的直線。日常生活變得越來越按預定的計劃進行,無驚喜的世界讓人們對于虛構的情景、復雜的交往、多樣的變化的渴求指數性增加,形成的結果是虛構化的世界并非只是需求問題,而是人們必須的要求。日常生活變得無趣,消費行為便提供了一個“解救”消費者的途徑。消費者在消費中尋找具有虛構性的產品,購買后逐層剝開產品的虛構性外皮,以此為樂趣。若產品帶有豐富,長久,復雜的虛構性,那么消費者的使用過程將是既滿足又持久。
2 虛構化的產品
2.1 敘述性經驗
產品的虛構性好比小說的虛構性。虛構性小說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敘事,描繪出另類的現(xiàn)實。它扮演著一個把新鮮的敘述性經驗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角色,聯(lián)系著人們情感和渴求。例如《哈利波特》、《指環(huán)王》等等經典小說,它們就利用虛構的、不存在的幻想來吸引讀者,讓他們無法從中抽身,其中的不確定、非常規(guī)的因素正是“虛構性”的絕妙之處。
消費者首先被擺在貨架上的產品所吸引,發(fā)生付費行為。接下來消費者期待的便是產品的虛構性體驗。有如種植室內盆栽一樣,養(yǎng)育著每一天都在期待著盆栽發(fā)生變化:昨天澆過水以后,第二天早上起來便會首先迫不及待地觀察盆栽是否有抽芽。當我們使用具有虛構性的產品時,身體與情感都會真實地參與到產品運作中,這種未知的虛構因素帶來了良好而持續(xù)的敘述性體驗。比如阿迪達斯(Adidas)有一雙帶有測試能力芯片的足球鞋,而且代言人是當代足球巨星梅西,當我們穿上它,我們就會不自覺地更加努力地踢足球,并且不斷期待賽后呈現(xiàn)出來的結果,是否會有某一項超越梅西。這個產品的虛構性體驗來自于它游戲般的功能和強大的廣告效應,使使用者更加愿意穿這樣的足球鞋到足球場上與虛構的“梅西”競技。
2.2 產品語義的虛構性
產品在語義方面的虛構意義在現(xiàn)今產品中并不少見,在很多產品中都可以被發(fā)現(xiàn)。如寶馬車的正面排氣口,像是野獸的張口,虛構出一種高性能和野性的假象;耐克的刺客系列足球鞋具有讓人感覺銳利流線鞋型,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古代飛檐走壁的刺客,虛構出穿上就會更加輕易的錯覺。更多的虛構化產品語義,是設計師通過有意的“編造”出來的,讓產品具有一個或多個深層意思,在于產品互動中,使用者逐漸察覺到設計師的用意,單單是獲知這些含義,使用者便獲得解密一樣的快感。
3 保持虛構
要維持產品虛構的整體形態(tài),就必須要有隱藏實體的能力,袖子里的花招要避免被完全看透。就像一個魔術師,他首先會把你的頭飾變走,當你要求變回來的時候,他會在你非常意外的地方例如你的上衣兜掏出你的頭飾;當你以為這就結束的時候,他又把手上的頭飾變成一朵花,你便驚喜萬分,這時讓你摸摸你的發(fā)髻,頭飾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綁在上面。
一個產品要擁有多層的持續(xù)的虛構涵義,在緩慢的時間推移后,才釋放出微妙的意義,才能長久地吸引使用者。就似小時候吃藏有金幣的蛋糕體驗一樣,我們永遠不知道金幣在第幾口蛋糕出現(xiàn),持續(xù)吃蛋糕的消耗行為因為有期待而保持鮮活,說不定下一口就能吃出金幣,所以不可能停止吃蛋糕。但是一旦金幣被吃出,所有的神秘感全部消失,那個令人驚喜和期待的蛋糕退化一個普通的蛋糕。這就說明,當產品的特性和功能完全被了解之后,產品中虛構的特質將會失去。失敗的典型產品就是“咬手大白鯊”的玩具。幾個小孩子將輪流按張大嘴的“大白鯊”的牙齒,只要有人按到那個特定的牙齒,“大白鯊”的嘴就會迅速地合起來,咬住輸家的手。但是只要有過一次游戲經驗的人就會知道,那顆特定的牙齒在哪,游戲就不能繼續(xù)了,這個玩具將變成一個單純的擺設,很快就被主人藏在箱底。
可見,產品必須保持自身的虛構形態(tài),不讓使用者把握其全部。但是,如今市面上許多的產品魅力并非來自其保持的虛構性,而是營銷手段。用蠱惑的銷售技巧,賦予產品夢幻般的把戲,將消費者吸引帶貨架前面。但是,產品原本具有的單一的形態(tài),在開盒的瞬間就暴露無遺,造成使用者龐大的幻滅和失望。所以這種單一的把戲,實際上是一個危險的短期設計方法,無法讓使用者達到各方面的耐用性,這樣的產品沒有任何的產品價值,最終只會迅速被淘汰。
小結:在現(xiàn)今程序化的生活環(huán)境當中,產品提供的虛構化體驗將會是人們所期待的用戶體驗。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多樣的虛構情境將會帶給用戶持久的產品使用經歷,從而大大提升產品的使用期和產品價值。設計師需要致力于設計產品虛構層面的多樣性,而不是盲目地下表面功夫,使產品成為速食快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