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俊超
摘 要:路面質量包括基層質量,路面面層質量,車轍、裂縫等質量控制的要點及對這些出現的病害的控制預防措施。
關鍵詞:水泥穩(wěn)定基層;車轍;外觀缺陷
1 水泥穩(wěn)定層施工接縫不順
基層表面拼縫不順直,或在拼縫處有明顯高低不平。主要原因為:
(1) 先鋪的混合料壓至邊端時,由于推擠原因,造成“低頭”現象,而在拼縫時未作翻松,直接加新料,由于壓縮系數不同,使該處升高。
(2) 先鋪的邊端部分碾壓時未壓,后攤鋪時部分接下去攤鋪,雖然松方標高一致,但先攤鋪部分含水量較低壓縮性較小,碾壓后形成高帶。
(3) 攤鋪機攤鋪時,縱向拼縫未搭接好。先鋪段邊緣的成型密度較低;后鋪段搭接時拋高又未控制好,碾壓后形成接縫不順直,或高或低。
預防措施:
(1) 精心組織施工,盡可能減少施工段落和縱向拼縫,減少接縫。
(2) 在分段碾壓時,拼縫一端應預留一部分不壓(3~5m)以防止推移、影響壓實,同時又利于拼接。
(3) 攤鋪前,應將拼縫處已壓實的一端先翻松至松鋪厚度,連同未壓部分及新鋪材料一起整平碾壓,使之成為一體。對橫向接縫壓路機可以橫向碾壓以利端部壓實。
(4) 人工攤鋪時,盡可能整個路幅攤鋪,以消除縱向拼縫。攤鋪機攤鋪時,就考慮新鋪的一端要與已攤好的結構層有0.5m左右的搭接,發(fā)現接縫局部漏料應隨即修整。待第二幅攤好后,再開始第一幅的碾壓,以防止碾壓時的橫向推移。
2 瀝青混凝土路面質量通病及其控制
盡管我國瀝青路面采用了耐久性設計方法,但是實際上,仍然普遍存在著設計年限內由于其它原因而產生的早期破壞,這些早期破壞主要包括:車轍、開裂、坑槽及抗滑性能不足等問題。
上述四類破壞現象,車轍問題危害更大。它除了影響行車舒適性外,還對交通安全有直接影響,例如車輛在變換車道時操作困難,車轍內積水及產生高速行車水漂或結冰,在氣候條件惡劣時制動距離不足等等。為防治車轍,在施工監(jiān)督時我們將從瀝青混合料和施工工藝的控制和改善兩方面入手。具體將采取如下措施:
⑴ 車轍的控制
① 督促施工單位選用低針入度、高軟化點、低含臘量的高粘度瀝青,且各項指標需要滿足《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要求》中“重交通道路石油瀝青技術要求”,不合格瀝青堅決不予給以使用。
②減少起潤滑作用的游離瀝青的比例。這也是十分有效的措施。施工時,嚴格控制瀝青用量在規(guī)范允許的限度以內,如超過最佳用量的0.3%~0.5%以上對車轍將會有很大影響。
③ 嚴格控制熱拌瀝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在3~6%范圍內,過大過小的空隙率對車轍均有較大的影響。
④ 嚴格控制攤鋪的瀝青混合料溫度,施工組織必須緊密,大風和降雨時停止攤鋪和碾壓。在施工時嚴格杜絕降低溫度后碾壓,以免造成壓實度不足,致使通車后在交通車輛的反復碾壓作用下,產生變形,形成車轍現象。
⑤ 嚴格控制瀝青混凝土動穩(wěn)定度指標,要求其數值大于1200次/mm。
⑵ 裂縫的控制
瀝青混合料面層橫向裂縫
裂縫與路中心線基本垂直,縫寬不一,縫長有貫穿整個路幅的,也有部分路幅的。主要原因為:
①施工縫未處理好,接縫不緊密,結合不良。
②瀝青未達到適合于本地區(qū)氣候條件和使用要求的質量標準,致使瀝青面層溫度收縮或溫度疲勞應力(應變)大于瀝青混合料的抗拉強度(應變)。
③半剛性基層收縮裂縫的反射縫。
④橋梁、涵洞或通道二側的填土產生固結或地基沉降。
3 預防措施
①合理組織施工,攤鋪作業(yè)連續(xù)進行,減少冷接縫。冷接縫的處理,應先將已攤鋪壓實的攤鋪帶邊緣切割整齊、清除碎料,然后用熱混合料敷貼接縫處,使其預熱軟化;鏟除敷貼料,對縫壁涂刷粘層瀝青,再鋪筑新混合料。
②充分壓實橫向接縫。碾壓時,壓路機在已壓實的橫幅上,鋼輪伸入新鋪層15cm,每壓一遍向新鋪層移動15~20cm,直到壓路機全部在新鋪層為止,再改為縱向碾壓。
③橋涵兩側填土充分壓實或進行加固處理;工后沉降嚴重地段事先應進行軟土地基處理和合理的路基施工組織。
4 瀝青混合料面層縱向裂縫
裂縫走向基本與行車方向水平,裂縫長度和寬度不一。主要原因為:
①前后攤鋪幅相接處的冷接縫未按有關規(guī)范要求認真處理,結合不緊密而脫開。
②縱向溝槽回填土壓實質量差而發(fā)生沉陷。
③拓寬路段的新老路面交界處沉降不一。
預防措施
① 采用全路幅一次攤鋪,如分幅攤鋪時,前后幅應緊跟,避免前攤鋪幅混合料冷卻后才攤鋪后才攤鋪后半幅,確保熱接縫。
② 如無條件全路幅攤鋪時,上、下層的施工縱縫應錯開15 cm以上。前后幅相接處為冷接縫時,應先將已施工壓實完的邊緣坍斜部分切除,切線須順直,側壁要垂直,清除碎料后,宜用熱混合料敷貼接縫處,使之預熱軟化,然后鏟除敷貼料,并對側壁涂刷粘層瀝青,再攤鋪相鄰路幅。攤鋪時控制好松鋪系數,使壓實后的接縫結合緊密、平整。
③ 溝槽回填土應分層填筑、壓實,壓實度必須達到要求。如符合質量要求的回填土來源或壓實有困難時,須作特殊處理。
④ 拓寬路段的基層厚度和材料須與老路面一致,或稍厚。土路基應密實、穩(wěn)定。鋪筑瀝青面層前,老路面?zhèn)缺趹克⒄硨訛r青。瀝青面層應充分壓實。新老路面宜用熱烙鐵燙密。高等級公路瀝青路面基本上都是半剛性基層,具有較大的強度,因而縱向裂縫較少。大都是溫度收縮的橫向裂縫、由于半剛性基層收縮開裂導致瀝青面層的反射裂縫以及在路面的縱、橫向接縫處產生不規(guī)則縱橫裂縫。
⑶ 坑槽的控制
坑槽主要來源于瀝青膜從集料表面的剝落,其條件是水分介入到瀝青與集料界面上,改變了瀝青、集料與水分的關系所造成的。因而,預防水損害主要通過下列措施進行控制:
① 防止或減少水分進入瀝青混合料內部,不致侵入到瀝青與集料的界面中。做到這一點的關鍵是在施工中重點控制瀝青混合料的級配,尤其是空隙率的控制。此外,監(jiān)督人員仔細審核設計,要求其下面層也應是I型級配。
② 提高瀝青與集料的粘附性,提高集料之間的粘接力。可以摻加消石灰粉和水泥作為最基本的方法。用量宜為礦料總量的1%~2%等措施。
⑷ 抗滑性能的控制
抗滑性能不足,容易使汽車在急剎車、超車、沿曲線轉彎時車輪打滑,造成事故??够阅芟陆档母驹蛑饕菫r青標號過大(針入度偏大),瀝青用量過多,路面漸漸泛油;粗集料不耐磨,迅速磨光。因而在施工中,對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和瀝青用量需要仔細作好標準試驗,同時對石料必須做磨光值試驗,且磨光值不小于42,沖擊值不小于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