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耀訓 盧發(fā)煥 王自發(fā) 余朝才
摘 要:法醫(yī)在命案現場勘查中,正確分析傷后(死亡前)行為能力至關重要,這對重構現場、準確分析解釋現場疑點、判斷案件性質等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法醫(yī)工作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人體在死亡前,其是否具有行為能力及行為能力的大小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分析命案死者傷后(死亡前) 行為能力要結合現場和案情謹慎考慮推斷。本文通過1例案例對死者死亡前行為能力進行分析探討,得出一些關于傷后(死亡前)行為能力的思考和觀點,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法醫(yī)病理學; 行為能力;死亡性質
Abstract: exploration forensic crime scene, right after the injury analysis is essential (before death) capacity, which reconstructed the scene, accurate analysis is important to explain the scene of doubt, judging nature of the case and so on, but also the difficulties in forensic work and hot issues. The size of the body before death, whether they have the ability and capacity of behavior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analyzing injury after the murder of the deceased (before death) capacity to combine on-site and merits careful consideration inferred. By one case case of death of the deceased former capacity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draw some thoughts and ideas about the post-injury (before death) capacity in order for reference.
Keywords: forensic pathology; disability; death nature
1 案例資料
1.1 現場勘驗
現場位于一居民生活小區(qū),內保設施完善,發(fā)現尸體的小樓為一幢三層水泥結構住宅,一樓為空置的鋪面,門窗完好,門鎖為內鎖,大門上未發(fā)現可疑血跡和血指印,一樓通向二樓的樓梯地面及扶手上未發(fā)現可疑血跡。中心現場位于二樓,二樓為東西走向長方形結構,東側和西側墻上為窗戶,東北側墻下放置一張單人床,見死者仰臥于床上,雙腳呈半懸空在床邊,床的東南側緊鄰床邊至南側墻邊放置有兩張方桌,桌上擺放有各種雜物和日常用品,在兩張方桌西側60cm處放置有一只竹椅,竹椅上較整齊地擺放著死者生前所穿衣物,在床的西側緊鄰北墻放置一個簡易衣柜,在衣柜的西側有一張小方桌,桌上擺放有些治療胃潰瘍的藥物,該小方桌西側距離230cm處緊鄰北墻放置有一張木椅子,木椅子上放置有手機,錢包,和挎包一個,在小方桌和木椅子之間地板上有60x40cm范圍的片狀踩踏擦拭過的血跡。二樓西北角設置有衛(wèi)生間,衛(wèi)生間的門向南開,衛(wèi)生間內洗滌盆上有多處擦拭狀血跡,衛(wèi)生間門把手和南側墻外壁上有多處擦拭狀血跡,從衛(wèi)生間門口至死者雙腳下方的地板上呈東西走向分布有成趟的血跡及血腳印,由西側至東側漸次變淺淡,死者雙腳下方地板上有一雙運動鞋,運動鞋底部上附著有血跡(經比對與成趟血腳印花紋一致),一雙拖鞋和幾個空的白酒瓶,白色金屬燒水器一個,一只紅色塑料桶,桶內見可疑嘔吐物約1000ml。
1.2 尸體檢驗
趙某,男,48歲。某日上午被人發(fā)現死在白家二樓臥室床上,尸體呈仰臥狀,頭面部朝向床內緊貼北側墻,雙下肢半懸空在床邊,上身穿一件紅衣長袖圓領T恤,下身赤裸、赤腳。尸體呈高度腐敗,體表未檢見明顯破損,顱骨及硬腦膜完整,舌骨、甲狀軟骨未見骨折,四肢未見骨折,雙側肋骨及胸骨未見骨折,胸腹腔臟器未見破損,胃空虛,胃底部見多處潰破。毒物檢驗:未檢見常見毒物。
1.3 外圍調查
死者趙某生前嗜酒成性且飲食不規(guī)律,有多次因飲酒致胃內出血住院病史。經走訪未發(fā)現死者生前與他人結仇,無經濟糾紛,僅家庭關系不和睦。死者直系家屬發(fā)現地上有多處血跡和酒瓶,遂猜測有他人與死者飲酒并發(fā)生打斗致其死亡,因而要求公安機關深入調查死因。
2 討論
2.1 性質判斷
本件案例性質因為尸體高度腐敗,組織病理學失去檢驗意義,但現場上血跡多從而引起家屬懷疑,如果工作做不到位將導致群眾不滿意,極易引起上訪及群體性事件,經過現場勘驗和尸體檢驗,綜合考慮為意外死亡。
2.2 死亡原因
推斷為突發(fā)性胃部出血死亡。分析如下:一是調查死者生前有多次因飲酒致胃出血住院病史,現場上有幾只空的白酒瓶;二是現場上有發(fā)現約1000ml的嘔吐物和多處血跡,但是死者體表無明顯破口;三是尸體檢驗未檢見明顯致命性損傷和未檢出常規(guī)毒物。死者當日飲酒后準備睡覺,并已經脫下外衣放在木椅上,睡的過程中發(fā)生嘔吐,頻繁的嘔吐引起胃內潰瘍出血從而導致吐血,吐血后自行支撐到衛(wèi)生間內清洗,清洗后又自己支撐到床上躺起,后因吐血過多而死亡。
2.3 結合上述綜合分析
作為基層法醫(yī)工作者,勘驗人員死亡現場時可以從現場的環(huán)境,死者生前表現,現場遺留痕跡,兇器的種類、來源、去處及兇器與尸體的關系分析,死者的傷痕輕重、部位、方向、是否是生前傷還是死后傷及有無抵抗傷,致死方式和有無相應的行為能力等方面來分析死亡性質,但是有時候受現場環(huán)境遭到破壞,現場遺留痕跡缺失,死者體表損傷缺失但致死方式不明等不利條件的約束,如果能利用傷后(死亡前)的行為能力進行分析死亡性質可以收到意想之外的效果,從而還原人員死亡過程,得到最接近死亡真相的事實。上述兩起人員死亡現場都是根據現場遺留的痕跡物證來推定死者生前行為能力,從而確定案件性質的。
參考文獻
[1]:黃光照.麻永昌.法醫(yī)病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
[2]:祝家鎮(zhèn).《法醫(yī)病理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
[3]:陳世賢.《命案現場分析》,北京,群眾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楊耀訓(1984-),男,漢,云南騰沖,學士,云南省騰沖縣公安局刑偵大隊,中職,研究方向:利用行為能力分析死亡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