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小燕
【關(guān)鍵詞】 閱讀教學;批注;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4—0093—01
一、批注式閱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初讀課文往往僅限于勾畫幾個字詞,大概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而已。教師即使確定了預習時初讀課文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學生在讀課文時也僅是一般的淺讀而已,加上課文篇幅如果再長一些,學生的讀更是談不上“有所理解”,這種閱讀便成了形式上的閱讀,無法達到預習課文的真正目的。在課堂教學上,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的分析與理解也就很困難。其次,在課堂上,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真正思考并回答的學生只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學生還是習慣于聽老師講,學生的思維自始至終并沒有真正動起來,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都是被動的接受,近乎于不勞而獲,對學習語文也就沒有興趣了。而批注式閱讀可以讓學生學思結(jié)合,真正做到與文本對話,感受到學習的無窮樂趣。
1. 解題、猜題,生發(fā)閱讀興趣。學生在閱讀課文時首先要讀到的就是課文的題目,在批注式閱讀中,教師要求學生初讀課文第一步就是去解題、猜題。針對題目獲得一些與文章有關(guān)的信息,同時大膽設想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題。例如茅盾的《白楊樹禮贊》,學生從這個文題當中首先可以明確文章的寫作內(nèi)容是白楊樹,主題是表達對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相繼質(zhì)疑:為什么要贊美白楊樹?贊美白楊樹的什么?認知層面的獲得與疑問的產(chǎn)生使學生產(chǎn)生閱讀文章的欲望與興趣。
2. 圈點勾畫,讓學生的思維用符號表達。在批注式閱讀中,教師要求學生運用一些規(guī)定的符號,恰當標記自己的思維意識,比如用數(shù)字標段號、用雙豎線給文章分層次、用短橫線劃出重點的生字詞、用波浪線劃出描寫優(yōu)美的語句、用長橫線劃出段落中的中心句和語義深刻的句子、用括號括出典型的描寫片段、用問號標出不能理解的地方等等。這些簡單的標注,讓學生獲得收獲的樂趣。
3. 批語注釋,讓學生在感受中快樂。在課前批注閱讀中,教師要求學生結(jié)合自己已有的知識,大膽地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文字批注,或整理知識點,或?qū)懜惺?、或?qū)懤斫?,或?qū)懧?lián)想等等。例如批注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學生查閱資料不但對作者莫泊桑的簡介做了批注,而且對與他有關(guān)的歐亨利、契訶夫也做了歸納。在文章的第三段處批注:“(1-3)介紹我家的生活拮據(jù)”,在第四段和第五段處批注“盼望于勒,設置懸念”,在第六段開頭批注“插敘,解釋第四段中的‘全家的恐怖”,第十一自然段處批注“愛慕虛榮”……這些批注無一不是學生在用心閱讀課文時學思結(jié)合的一種體現(xiàn),更是他們用心學習、主動學習所獲得的成果,這份獲得就是一種快樂。在課堂上他們交流自己的批注,通過教師的點評和進一步的引導,學生還會對文章進行更多的批注,在這樣的學習狀態(tài)中,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會更深,收獲的知識會更多,學習語文的快樂也就會更濃。
二、批注式閱讀,提升學生語文能力。
第一、“批注”讓學生有效預習。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與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只有學生在課前對所學內(nèi)容爛熟于心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質(zhì)疑問難,品讀感悟,交流表達,所以對于學生學習語文來說,課前進行充分的預習是至關(guān)重要的。學生只有對課文進行細讀才能保障預習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筆者一直要求學生采用批注式閱讀的方式預習課文。首先教給學生在預習中如何對課文進行“批注”的方法,然后通過點評與進一步的指導,啟發(fā)并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大膽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批注,最后在課堂上為學生交流批注搭建平臺,讓學生在交流中感受預習時批注的意義,從而最終使批注式閱讀成為有效的預習方法。
第二、“批注”讓學生的思維更豐富、更深刻、更個性。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不應以學生抄襲參考書上的統(tǒng)一答案來代替學生的獨立思考。而批注式閱讀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提供了閱讀過程中動眼、動腦、動手、動口的空間,多種感官協(xié)同操作的良機。可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愛怎么批注,就怎樣批注,學生通過有感而發(fā),有疑而注,有得而寫,既滿足了個體學習的需要,也促進個性品質(zhì)的發(fā)展。在他們積極思考、探索質(zhì)疑的過程中,學習語文的各種能力不經(jīng)意間就得到了鍛煉與提高。
第三、“批注”讓學生形成“大語文觀”。
語文知識的學習,不僅僅需要有效的課內(nèi)閱讀,更多的還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甚至于需要學生對生活這本“無字書”的細味。批注式閱讀既是一種有效的閱讀方法,更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善于思考、樂于思考的一種手段。即使脫離了筆,這種寬廣、深度的思維方式還會繼續(xù)。這樣在不斷地學習與獲得中,必將會使學生感受到,快樂的語文學習是學而有思,思而有學,真正意義上的語文學習是不拘泥于課本的學習,這種意識便是“大語文觀”意識。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