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深聲
【關鍵詞】 班級管理;班主任;工作重點;發(fā)展目標;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4—0029—01;
做班主任多年,參加過多次的班級管理培訓,也和其他班主任一起探討過很多問題。包括班級的精細化管理、特色班級的創(chuàng)建、德育制度的量化,班級民主管理和制度建設,后進生轉(zhuǎn)化等諸多問題。本文結合筆者的班主任工作實際,談幾點認識。
一、了解班情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前提
班主任的工作首先是班級管理和班級日常事務工作;其次是學生管理、學習和思想教育工作;再次是與任課教師的協(xié)調(diào),與家長的配合工作。剛接手一個新班,班主任不僅要處理大量瑣碎的事務,如分配座位、培養(yǎng)班干部、搞好衛(wèi)生等,而且要了解學生基本情況、學生來源和入學成績等,沒有經(jīng)驗的班主任會被瑣事牽著鼻子走,甚至是身心疲憊,班級還是亂成一團麻。此時不僅要解決手頭的問題,還要考慮到自己班級的發(fā)展方向。在一個學期、一個學年,甚至三個學年后要將班級帶到什么程度,學生要達到怎樣的目標,這些都是班主任要考慮到的問題。
二、明確階段性工作重點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條件
七年級學生剛升入初中,在行為習慣上還未脫離小學生階段,好奇和對初中生活的渴望是他們的特點。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做好由小學生向初中生的轉(zhuǎn)化和銜接工作非常重要。在常規(guī)管理的基礎上抓養(yǎng)成教育,促進學生文明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引導他們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
八年級學生比較平穩(wěn),沒有了七年級時對初中生活的好奇,也沒有九年級學生的升學壓力,但是學生正在處于青春期,各種生理心理問題不斷出現(xiàn),在繼續(xù)抓好養(yǎng)成教育的同時,開展必要的心理健康和青春期教育,密切關注行為上比較偏激的學生,并幫助、引導這些學生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各種問題及困惑。學習上防止兩極分化,減少學困生。
九年級學生面臨升學壓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做好心理疏導,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力,提高成績。
在各個學年段,甚至是每一個學期,班主任都要根據(jù)班級的特點制定班級計劃。如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班級學習成績提升;班級管理目標、活動開展等可操作性強的措施。
三、制定班級的發(fā)展目標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關鍵
帶2010屆學生時,我不斷反思自己,調(diào)整心態(tài)和方法,努力探索一條班級管理的新途徑。當時我大膽地提出了“創(chuàng)年級第一”的目標,鼓勵他們在各方面做七年級的領頭雁。針對學生來源于山區(qū),寄宿生多的特點,策劃了“不比基礎比進步,不比闊氣比學習”的主題班會,旨在形成一種“比、學、趕、幫”的學習氛圍。班級面貌不斷改善,良好的班風逐漸形成,到了九年級,漸漸在平行班中脫穎而出,畢業(yè)會考各科成績均為全級第一,大部分學生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
帶2013屆學生時,我對自己之前班主任工作的成敗得失進行了梳理。從第一天入學教育開始,我就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并提出一定的奮斗目標。要求他們在學習、紀律、衛(wèi)生各方面做表率,爭取在每一次考試中,班級均分、合格率、優(yōu)秀率達到全級前茅。通過一學期的培養(yǎng)和努力,學生基本上能做到自主管理。記得我因生病請假一周,沒有委托其他老師帶班,但班級秩序井然,學校值周評比仍然全校第一,獲得了流動紅旗。到畢業(yè)前夕,有些班級的學生開始厭學,扔掉老師發(fā)的復習資料,而我們班的學生卻依然保持著學習的勁頭。甚至想到了利用晚上放學、站路隊的時間在教室學習,每天放學時幾乎是被我“趕出”教室。畢業(yè)會考后,學生還在對自己的成績、班級總體成績、考入高中的人數(shù)做橫向、縱向比較。
有了前期的許多實踐,對于目前的這一級,我的規(guī)劃和目標也比較明朗,以“讓優(yōu)秀成為一種習慣”為座右銘創(chuàng)特班級色——“書香班”。增強凝聚力,從基礎抓起,每一學期的學習目標隨著每一次檢測考試成績而推進,具體要求是:各科考試均分、合格率進入年級前茅,減少學困生,這些指標直接指向了班級學習成績較薄弱的學生,實現(xiàn)目標的動力和源泉就是全體學生的努力和科任老師辛勤的汗水。
四、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是班主任工作得以提升的源泉
做班主任多年,學生從80、90后變成了00后,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差異性也在不斷變化,家長的要求和期待也在不斷提高,這對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每個孩子都是開在老師心里的花,只有精心呵護,細雨滋潤,才有一路繁花看不盡。藝術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班主任工作也應該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探索,不斷改進,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和要求,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