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璋
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文學家李白,以其敏銳的感知、細微的觀察、精深的剖析、飽滿的情思和審美趣味獨到的眼光遺留下近千首詩歌和65篇文章,生動而深刻地展現(xiàn)了詩人置身的時代的社會狀貌與人文氣質。本文不擬對李白文學作品進行全面把握,只就李白詩文中詠及月亮或涉及明月的篇章作一探尋,進而研究其文學意義和文化價值,不妥之處,識者匡之。
一
月球是宇宙中十分獨特的天體,它雖不直接發(fā)光卻能反射太陽的光輝,從而給人以既賜與地球萬物以明亮而又非光芒奪目,令人不敢直視的柔和清涼。月球如此的秉性與特征,鑄就其在自然界的特殊地位與獨特的影響。因而在傳統(tǒng)的文化典籍中,其重要意義比肩太陽?!兑住吩唬骸叭赵蔓惡跆臁保磳⑻柕墓廨x與月亮的美麗相提并論,足見賜萬物以溫暖光明的陽光和普灑大地以如水月色都是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美麗景色。古人所稱譽的日、月、星三光中月光自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太陽和月亮的不同特質與日月交替陰晴變化,形成了自然界的運行規(guī)律。人類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存發(fā)展,演變?yōu)榕d亡更迭的漫長活動史。
在中國文學史上,月亮的明潔剔透,清輝柔媚,其地位與影響似乎比太陽更可人意,受到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青睞與愛戀,以致于成為文學作品吟詠不衰的文學母題與寄托載體。翻開一部中國文學史,出現(xiàn)頻率最高,最為美麗動人的表意對象,當是月亮。《詩經(jīng)·月出》首導其先,《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兩見繼其后。《文選》中的月亮形象更是數(shù)見不鮮,謝莊《月賦》更是專門詠月之章。唐代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堪稱詠月巨擘。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而李白的詠月詩歌,更是光彩耀眼,美輪美奐,令人目不暇接?,F(xiàn)存其詠吟月亮的詩歌據(jù)不完全的統(tǒng)計竟有三百多首(其中包括涉及月亮的作品),占其現(xiàn)存詩歌總量超過三分之一還多。而這些詩歌質量上乘,審美情趣雋永。李白詠月詩的文化意蘊也極為豐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展現(xiàn):
首先是詩人對美好理想的憧憬,對光明前程的向往。他那首豪情激宕、憤懣悒郁之情不得其泄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就是在月夜美景中才稍得紓放的:“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此詩題又作《夢游天姥山別東魯諸公》(見《河岳英靈集》),當為李白失志于宮闕,賜金還山之后漫游齊魯之作。徐夢麟稱“白天寶元年曾游會稽,此詩或在‘五噫出西京’后,追懷剡中山水而作?!保ā额j廢之文人李白》)良是。觀此詩結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可知,當時李白心緒是多么激憤與抑塞!顯然李白懷著云錦般的美好愿望步入朝廷,短暫的宮廷待詔政治生涯,倏然結束,無異美夢一場,醒來卻是令人迷茫的濁惡。而只有在鏡湖月的旎旖氛圍里,才能獲得片刻的寧謐與溫馨,在如幻的夢境里麻醉詩人敏感的神志。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舍人賈至游洞庭五首》中,就有兩首詠月之章: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
洞庭湖西秋月輝,瀟湘江北早鴻飛。
醉客滿船歌《白苧》,不知霜露入秋衣。
前首于浩渺無際的洞庭月色美景之下,欽美酒于任其飄蕩的輕舟之上,何等適意舒心!后一首則為醉客放船酣歌湖上的快樂。二者的共同之處是月色沐浴下的個性的舒展。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展示的是詩人月下徘徊,久吟沉思的興致:
金陵夜寂涼風發(fā),獨上高樓望吳越。
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
謝朓名句“馀霞散成綺,澄江凈如練”的意境一直是李白所心折的獨創(chuàng)。龍蟠虎踞的古都金陵,見證了歷史的興衰治亂。古往今來的文人騷客清詞麗句,想必是使詩人盤桓沉吟回味未已的緣由吧!
其次則為李白通過吟詠月亮以表達對親人、友人、情人的思念與祝愿。此類作品極多且佳,是詩人詠月詩的重要內涵。
明白曉暢,語淺情遙的《靜夜思》是傳誦不衰的佳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這首月光下的思鄉(xiāng)思親人之作幾乎表達了所有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共同感受,贏得千百萬人的激賞是不必多說的。而“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當然是對享有詩家夫子美譽的王昌齡因被貶黜,太白對其遭遇深表同情,而以詩寬慰,托明月以表思念之忱。至于《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可謂詠月詩之瑰寶。詩人透過詠月送友人并抒發(fā)其飄泊異鄉(xiāng)的復雜感受: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
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
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
峨眉山月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
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
我似浮云滯吳越,君逢圣主游丹闕。
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
此詩是送蜀中僧人入長安之作。據(jù)詩題“中京”云云,可知其詩歌為至德二載至上元二年之間的作品。長安改為“中京”是在這時間段內的事情。(見《新唐書·地理志》)此時已年屆五十九歲的李白雖遭貶黜夜郎,但半道遇赦放還,卻還豪情不減,飄逸仍存,寫下了這首既詠月又抒情的佳作。皓皎的明月是此詩清麗的背景,流暢的音調和噴涌的情思是詩歌靈魂。詩中明月六見,并不覺得雷同重復,瑩潔清輝為此詩著上了明亮色調。與友解攜并不悲切,飽含著強烈的詩人情感的月光是掃除離別友人惆悵的心靈良方?!秶烙鹪u點李集》談此詩時指出:“是歌當識其主伴變幻之法。題立峨眉作主,而以巴東、三峽、滄海、黃鶴樓、長安陌、秦川、吳越伴之,帝都又是主中主。題用月作主,而以風云作伴,我與君又是主中主,回環(huán)散見,映帶生輝,其有月映千江之妙。巧轉如蠶,活變如龍,回身作繭,噓氣成云,不由思議造作”,道出了李白這首詠月詩因月生情的妙處。詩人與僧人同為蜀人,雖在巴東三峽,見明月而憶峨眉,峨眉月普照神州大地,雖同為異地流徙之郁悶,卻有故鄉(xiāng)明月相隨……確可謂流寓中不乏逸致豪情之杰構。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詠月詩中之精品:“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卑胼喰螤畹亩朊忌皆?,流淌和緩的平羌江水,詩人在萬籟俱寂的夜幕下,順江而下的船帆,在不知不覺中離別了故鄉(xiāng)和父老鄉(xiāng)親,淡淡的愁思和不可名狀的惆悵似乎伴隨詩人去向他鄉(xiāng),遠適異地。這也難怪,夜闌人靜之時,萬物休息,只有高懸天際的月光,還不知疲憊地將其柔和的清輝,沐浴大地,引發(fā)多情的詩人無限遐想:“萬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滄浪河漢清,北斗錯落長庚明。懷余對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崢嶸。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暢飲萬古情?!保ā洞鹜跏躬氉糜袘选罚伴L川瀉落月,洲渚曉寒凝。獨酌板橋浦,古人誰可征?玄暉難再得,灑酒氣填膺?!保ā肚镆拱鍢蚱址涸陋氉脩阎x》)據(jù)《太平寰宇記》板橋浦在江寧縣南40里,謝當年經(jīng)此地時賦《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橋》。詩中即有“江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騖。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的名句。而其詩中“即歡懷祿情,復協(xié)滄洲趣”,則恐怕是引起獨酌于月下的李白向慕的人生志趣了,也是他曾慨嘆過的“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今相接眼中稀”的罕有對象。
李白常以明潔剔透的月亮稱譽他所親近的人:“魚目高太山,不如一玙璠。賢甥即明月,聲價動天門。能成吾宅相,不減魏陽元?!保ā顿泟e從甥高五》)而當他得知日本友人渡海遇難(誤傳)時,也以明月為喻為其嘆惜:“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保ā犊揸饲浜狻罚?/p>
此外,李白詩中的月亮是其永恒不渝的朋友,是傾述孤獨寂寞的對象。似乎在人間遭遇的喜怒哀樂和挫折失意,他都可以無保留地向其傾吐發(fā)泄。此類作品中,最典型無過于《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真是出神奇于平淡,發(fā)異想于突兀。當詩人月下置酒,悵飲無緒之際,皓月當空,懸掛于無垠的湛藍天空之上,如水的月暉籠罩著萬物,時奇思奔涌,浮想聯(lián)翩,突然間覺得自己并不孤獨:藍天中的明月,自己身邊的影子與詩人豈不是三人組合了嗎?雖月不解飲,影子無言,可是酒酣興起的詩人,起舞于月下,弄清影于花間,此情此景,確非常人所能理解;個中樂趣,也非庸人所曉。只有宋代同為蜀人的蘇軾是其古今相接的后代知音。他在《水調歌頭》中說:“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體味到月下獨自跳舞的樂趣,妙不可言,清影隨人,真是仙人羽客才領略得到的。這里不消說是受謫仙人的啟發(fā)獲得的靈感。
至于《把酒問月》則表現(xiàn)了詩人對月發(fā)出的一連串美妙奇特的追問,值得把玩: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玉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月對酒時,月光常照金樽里。
唐代的科學技術雖然較之于上古有一定的發(fā)展,生產(chǎn)力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要回答李白在此詩中提出的關于月亮一系列的問題,似乎還不能尋求到圓滿的答案。破題所云青天中的月亮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明月高高在上,人類是否可以借助利器而登上月球?為什么人行走,月亮始終不離地跟隨著……如此等等的問題誰又說得清楚呢?
此詩的妙處不僅僅是問題的提出,而是詩人富有哲理思索的智慧展示。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白兔搗藥的民間傳說,讓李白這首詠月詩顯得如此神奇靈幻,較之于屈原《天問》更具有文學情趣與審美價值。而《蘇臺覽古》則以昔日蘇臺的繁華與當下的荒蕪予以對照,以月的永恒無恙譏刺吳王的荒淫誤國的歷史教訓: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此詩針砭荒淫失國之意甚明。李指出:“一二句但寫今日蘇臺之風景,已含起吳宮美人不可復見意,卻妙在三四句不從不得見處寫,轉借月之曾經(jīng)照見寫,而美人之不可復見,已不勝感慨矣?!保ā对姺ㄒ缀嗕洝罚┛芍^知言。
李白詠月詩的另一特征是突發(fā)遐想,給人以莫名其妙的感覺:“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古朗月行》)小兒懵懂,識見有限,對藍天高掛的圓月,呼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玉盤,比喻生動,形象鮮活。這不就是仙境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么?
令人感到奇妙神秘的是關于神奇月圓的神話傳說,是謂月中仙人桂樹、白兔搗藥之類,吳剛被罰砍桂樹等故事?!冻鯇W記》卷一引虞喜《安天論》云:“俗傳月中仙人桂樹,今視其初生,見仙人之足漸已成形,桂樹后生。”此是李白詩中“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之所本。
至于“白免搗藥”之事,則晉代傅咸《擬天問》即有“月中何有?白兔搗藥”之說,古辭《董逃行五解》云:“教敕凡吏受言,采取神藥若木端。白兔長跪搗藥蝦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服此藥可得神仙……”(《樂府詩集》卷三十四)此外,蟾蜍蝕影,后羿射九烏等神話傳說都是與月亮關系密切的故事……李白將這些美妙奇幻十分誘人的內容,巧妙地融入其中,確實給人以莫名奇妙、不可捉摸的感覺??墒牵Y句之“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直露此詩命意所在,即詩人以月之變幻,暗指天寶晚年政局之昏亂。蕭士赟指出:“此詩借月以引興,日象君,月象臣,蓋為安祿山之叛兆于貴妃而作也?!蔽创_。倒是陳沆《詩比興箋》頗協(xié)詩旨:“憂祿山將叛時。月后象,日君象。祿山之禍兆于女寵,故言蟾食月明。以喻宮闈之蠱惑。九烏無羿射,以見太陽之傾危,而究歸諸陰精淪惑,則以明皇本英明之辟,若非沉溺聲色,何以安危樂亡而不悟耶!危急之際憂憤之詞。蕭士赟謂祿山叛后所作者亦誤?!眳⒑侠畎兹姡@然陳說為勝。
這里,又引出了李白詠月詩的另一文化蘊含,即透過詠月詩干預朝政,針砭時弊的重要價值。月亮有其自身不發(fā)光而只能反射太陽光線的特征,故古人常將日比君,月喻臣?!墩f文》云:“日,太陽之精;月,太陰之精?!薄痘茨献印ぬ煳挠枴罚骸胺e陽之熱氣生火,火氣之精者為日;積陰之寒氣為水,水氣之精者為月”,則是對日月特征進一層的闡解。因而月亮又以陰精稱之。李白《古風·蟾蜍薄太清》是其詠月詩以月喻政的另一類型:
蟾蜍薄太清,蝕此瑤臺月。
圓光虧中天,金魄遂淪沒。
入紫微,大明夷朝暉。
浮云隔兩曜,萬象昏陰霏。
蕭蕭長門宮,昔是今已非。
桂蠹花不實,天霜下嚴威。
沉嘆終永夕,感我啼沾衣。
毋庸諱言,此詩絕非簡單地詠月蝕的詩歌,而是另有深意者。月之蝕乃自然天象,蝕過之后,月亮的光亮依舊美麗迷人。然而,詩人顯然另有所指。楊齊賢云:“按《唐書》王皇后久無子,而武妃有寵,后不平,顯詆之,遂廢。武妃進冊為惠妃,欲立為后,潘好禮諫止之。太白詩意似屬乎此?!笔捠口S解之更詳:“蟾蜍薄太清,月為之蝕,以喻武妃入后宮而卒為王后之蠹也。入紫微,而大明夷朝暉,以喻武妃既得幸而玄宗卒為所惑也?!f象昏陰霏者,意謂自后卒不正中宮浸成女寵之禍也。蕭蕭長門宮者,王后事全與漢武陳后事跡相類……太白引以此證,最為切當。桂蠹花不實,是采廢后制中語。天霜下嚴威者,事發(fā)覺時,帝自臨劾也?!贝篌w切合詩意。
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云:“前人但見詩中長門宮一語,遂附會為指王皇后之被廢,其實唐人詩中托宮怨以喻士之見棄者已成常調,李詩中亦不止此一首。王氏更據(jù)開元十二年七月月蝕,同日王皇后被廢,遂指此詩為是年所作。然是年李才二十四歲,遠在蜀中,無由知之,即知之亦無緣關心此宮闈中之事。若云事后追詠,則天下事大于此者甚多,李意恐不在此?!贝擞治幢厝弧S抟詾?,文學創(chuàng)作涵容極廣,不必泥于一時一地,也不必拘執(zhí)于一人一事。李白此詩,以月起興,因月蝕而觸發(fā)創(chuàng)作激情,將其所聞所見,所思所念,圍繞月蝕天象,將其欲抒發(fā)的情感融入其中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參合眾說,當以蕭說最富勝義,即此詩乃以月喻政,抨擊時政錯亂,宮闈易后之諸弊端而發(fā)也。
李白詠月詩內涵極為豐厚。月球天體長存宇宙。而自人類存世以來,歷經(jīng)歲月滄桑,人事代謝,變化未已,美麗的月亮卻始終那么寧靜安詳?shù)馗邞姨祀H。這不免引發(fā)了多愁善感的文人騷客的好奇與揣測。如果人類也像月亮那樣永恒存在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早《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就有月神常羲的出現(xiàn),稱她為帝俊之妻,也就是人們熟知的美女嫦娥。而《淮南子·覽冥訓》中說:“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嫦娥竊以奔月”。在古人心目中,月亮之所以那么美麗動人,永恒不滅,原因是嫦娥獲取了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而得以居住于月宮。既如此,人們是否也能像嫦娥那樣去尋求、制造不死藥以求青春永駐,長生久視呢?于是,古往今來的尋求延年益壽秘方的活動始終沒有停止過。李白尋仙訪道,采丹砂以合九轉金丹的經(jīng)歷在其《題雍丘崔明府丹灶》里表現(xiàn)出來:“美人為政本忘機,服藥求仙事不違。葉縣已泥丹灶畢,瀛洲當伴赤松歸……九轉但能生羽翼,雙鳧忽去定何依?!毕嘈藕暇呸D金丹服之就會像玉喬、赤松子仙人來去自如,乘云駕霧,超越生死,永享人間幸福歡愉。葛洪《抱樸子·金丹》指出,古之道士合作神藥,必入名山,山神必助之為福,藥必成;并進而指出:“一轉金丹服之,三年得仙……九轉金丹服之,三日成仙?!崩畎撞粌H深信不疑,而且也在賜金還山,政治上受排擠之后,入道成為具有“方士格”的道士(參見其詩《草創(chuàng)大還》)。他認為服食成仙后就會像服用了玉免搗藥的月中仙子一樣年華永駐,與日月同輝。他的這種飛升成仙的幻想常受月輝的啟迪:“融融白玉輝,映我青蛾眉。寶鏡空似水,落花如風吹……安得黃鶴羽,一報佳人知。”(《擬古》)而《感遇四首》其三則明謂:“昔余聞姮娥,竊藥駐云發(fā)。不自嬌玉顏,方希煉金骨……”認為嫦娥永駐容顏的秘訣是不老藥使然,因此也要取法之。在永恒不滅的月亮啟示下,詩人尋求服藥成仙的追求是那樣的執(zhí)著與不倦。
夜幕降臨,皓月臨空,清暉籠罩大地,最能勾起懷人思鄉(xiāng)的情愫。閨中少婦的幽怨,情人遙夜之思念,是李白詠月詩最為驚艷的題材?!伴L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保ā蹲右箙歉琛菲淙┐四耸鶍D思念遠征良人之詞,語淺情深,月下思念久別的征夫,誠摯動人。唐汝詢云:“此寫戍婦之辭以譏當時戰(zhàn)伐之苦也。言于月夜搗衣以寄邊塞,而此風吹不盡者,皆念我思念玉關之情也。安得乎平胡而使征夫稍息乎?不恨朝廷之黷武,但言胡虜之未平,深得風人之旨。”(《唐詩解》)頗有見地。《初月》云:“玉蟾離海上,白露濕花時。云畔風生爪,沙頭水浸眉。樂哉弦管客,愁殺征戰(zhàn)兒。因絕西園賞,臨風一詠詩?!币彩且娫律?,從征戰(zhàn)將士遠離故土親人的角度出發(fā)吟出的反對窮兵黷武的佳構。《擬古十二首》其一:“青天何歷歷,明星如白石。黃姑與織女,相去不盈尺。銀河無鵲橋,非時將安適?閨人理紈素,游子悲行役?!币彩峭律寄钸h在他方的親人之悱惻繾綣情愫。其二更覺深沉凄切:
高樓入青天,下有白玉堂。
明月看欲墮,當窗懸清光。
遙夜一美人,羅衣沾秋霜。
含情弄柔瑟,彈作《陌上?!?。
弦聲何激烈,風卷繞飛梁。
行人皆躑躅,棲鳥去回翔。
但寫妾意苦,莫辭此曲傷。
愿逢同心者,飛作紫鴛鴦。
這是一首睹月思情的棄婦詩。今人遺憾的是她所思念之人早已另有所屬,將其遺忘,不免使人為之嘆惋,因而才有弦聲激烈,行人躑躅的強烈反響。
離人鄉(xiāng)思,游子客愁,也因月色的朦朧而倍增離憂:“月色不可掃,客愁不可道。玉露生秋衣,流螢飛百草?!庇嗳纭熬磲⊥驴臻L嘆,美人如花隔云端”(《長相思》)等等,就不一一臚列了。
二
李白詠月詩的文學意義與審美趣尚極為豐富多樣,其文化價值也十分獨到。因其內涵深厚而涉及面廣闊,具載的情感幾乎涵容了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其重要特征即為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一片光明世界,呈現(xiàn)的是詩人凈潔心靈?!按睬懊髟鹿?,疑是地上霜”,銀輝普照,纖塵不染;“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柔和清暉,搗衣忙碌;“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塞下曲六首》之三),表現(xiàn)的是戍邊將士的武勇?!斑呍码S弓影,胡霜拂劍花”,則是塞上月色照耀長劍下將士的英姿,其豪邁氣勢則有“玉關殊未入,少婦莫長嗟”的雄壯?!坝耠A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玉階怨》)朦朧月色籠罩下的幽靜環(huán)境,思念情人的主婦還獨自靜心地盼望著什么呢?婉約深沉。
至于“更憐花月夜,宮女笑藏鉤”以及“昭陽桃李月,羅綺自相親”,“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姮娥”(《宮中行樂詞》),則為在銀白的明月清暉里宮娥彩女的歡樂逗趣與天真爛漫?!敖腔鼐G水,花月使人迷”(《襄陽曲四首》其一)摹寫的是行樂者的美好心情。“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橋傷別。”(《憶秦娥》)于秦樓月的追憶中發(fā)思古之幽情。“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保ā蹲右箙歉琛罚┐四讼胂螽斈晡魇┎珊傻目扇水嬅娴脑佻F(xiàn)。而“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也以月色稱譽婦女的美艷動人??傊娙斯P下的月輝確是人間最為光明的世界,活動于此間的各色主人公都有如皓月一樣明亮凈潔的心靈,給讀者以無限幽思與遐想,令人把玩不已。
此外,李白詠月詩賦月亮以無窮豐富的蘊含,拓展了以月喻人,托月傳情,因月表意,以月喻政的廣闊空間。月亮成為詩人最為忠實可靠的代言人?!扼蛤鼙√濉芬栽挛g喻朝政之昏庸,對山雨欲來之勢將釀成的隱憂,以詳前述;《古朗月行》也是此意,茲不贅述。而以月喻人,則將日本晁衡之渡海遇難詠之為“明月不歸沉碧?!?,是其顯例?!抖朊忌皆赂琛贰八季灰娤掠逯荨敝兄熬币彩且栽聰M人之佳喻。(參見《唐詩別裁》)至于托月傳情之典范無過于“我寄愁心與明月”的名句了?!霸律豢蓲?,客愁不可道”(《擬古四首》其二)亦是。以月喻人的“賢甥即明月,聲價動天門”,“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關山月》),其月下境界汗漫夐遠;“萬里舒霜合,一條江練橫。出時山眼白,高后海心明”(《雨后望月》),那是詩人在雨后轉晴觀察月亮的獨特的感受,亦即“四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云開靄散,月輝迷人,當此之際,詩人不忍心遽然離去:“為惜如團月,長吟到五更。”
要之,李白詩歌中的月形象,是詩人對美好事物的稱頌,對人生理想的寄托,對美景前程的期待,也是其思念親人、懷念故土、勸慰友情的載體,孤獨寂寞時與之相伴的對象……是值得深入研究,認真發(fā)掘的藝術瑰寶。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