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麗群
背景: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
一滴水,可以滋潤一棵小草。
一滴水,可以挽救一個人的生命。
保護水資源的道理人人都不陌生,但真正落實到實際行為上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稄囊坏嗡f起》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聰明的消費者》的第四課。本單元的主題是珍惜和節(jié)約資源,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節(jié)約的好習慣。本課從日常生活中的用水說起,引導學生通過回憶缺水的感受,體會水資源的重要性。緊接著呈現一系列數據、圖表和案例說明我國的水危機,激起學生對我國水資源的憂患意識。然后通過對自家用水的調查,揭示出我國水資源浪費的驚人現狀,進而順理成章地提出“節(jié)約用水”的號召,倡導學生投入建立節(jié)水型社會的行動中去。
以下是本課的一個教學片斷——認識水資源及水危機
導語:我們的地球是個藍色的星球,那是因為地球表面大部分覆蓋著海洋。是不是說明地球上的水很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呢?
師:(課件出示轉動的地球圖片)你知道地球上的藍色部分代表什么嗎?
生:代表水。
師:你有什么感受?
生:地球上的水很多。
師:那么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呢?老師告訴你們,地球有70%左右被水覆蓋著。地球上的水的確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海水,海水能直接喝嗎?
生:不能,因為海水是咸的。
師:咸水不能喝,我們能用的只有淡水資源。(邊講解邊出示數字)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卻只有3%,其中一部分是冰封在兩極的冰川水和深層地下水,那是需要開采和加工的,不能直接利用。剩下的可以直接利用的江河湖泊、淺層地表水等只有0.3%。
老師來打個比方,把這個杯子比作是地球,地球上的水相當于這一杯,其中的淡水相當于一勺,而在這一勺中,我們人類容易開發(fā)利用的淡水資源只有其中的一滴,而在這一滴當中還被不同程度地污染。你現在還覺得地球上的水多嗎?
生(連連搖頭):地球上可供使用的淡水資源真的很少。
師:我們中國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課件出示圖片,簡介統(tǒng)計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對比這兩幅圖,思考一下,你們知道了什么?獨立思考之后,再將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
生(小組交流):我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約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在我國66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供水不足。
師:正是因為水資源少,我國很多地方出現了一些問題,請同學們觀看一段視頻。(課件出示貧困山區(qū)、西部地區(qū)缺水資料)一串串觸目驚心的數字,一個個令人震驚的事實,一幅幅難以想象的畫面,這些都告訴我們:水資源的缺乏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面對此情此景,你想說些什么?
生:節(jié)約用水,刻不容緩。
【簡析:整個教學過程是想方設法來撥動學生心弦的過程。無論是欲擒故縱的導入,還是回歸生活的發(fā)現,尤其是讓學生從大量資料中了解我國水資源缺乏的現狀,都是對學生心靈的一種震撼。而通過資料歸納發(fā)現問題的過程,也是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觸及心靈的過程。這樣,學生是在用心來感受水之珍貴,進而對浪費水的行為和現象感到憤慨,真正意識到:節(jié)約用水,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課堂上的預設達到了目的,也有了新的生成?!?/p>
教后反思:
這一教學片斷體現以下幾個教學精神。
一、平等與交往中生成感悟
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須在他們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生活之外?;貧w兒童生活,在生動活潑的活動中用心體驗與實踐,在師生平等交往中生成與感悟,才能大大提高品德教學的實效性。筆者在教學中努力營造這種開放的環(huán)境,在生活課堂中和學生共同感知、共同探索。
二、回歸兒童的生活進行有效的教學
教學要回歸兒童的生活,從其最終目標上說,是指導學生的實際生活,解決兒童在生活中面臨的問題,提升兒童的生活能力。讓學生將課堂中習得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改進、提高和發(fā)展自己的生活。本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感知水的重要性及我國水資源缺乏的狀況;懂得節(jié)約用水的重要意義。應抓住重難點著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挖掘學生已有的素材,制作大量優(yōu)秀課件,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水是生命之源,同時通過水資源的現狀和缺水地區(qū)圖片來對學生的視角產生巨大的沖擊力效果,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三、有效的體驗引導學生不斷深入感悟
引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培養(yǎng)對道德的體驗和感悟能力,使課堂更具有實效性。本課教學中為了改變“學生對水的認識不足,認為地球上到處都是水,就像陽光、空氣一樣用不完”這個不正確觀點,分別收集了大量文字和數據,直觀地展現給學生,告訴學生,地球上的水是有限的。1. 出示一系列的數據、圖表,說明可以利用的淡水只占0.3%,而我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約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有400多個城市供水不足。2. 引導學生看畫面。因為缺水,華北平原的農田干裂,顆粒無收,就連生命力極強的植物也不見蹤影,那里的老百姓每天只能靠渾濁的污水維持著生活。同學們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畫面激起了強烈的責任感。這一系列的數字、圖表和案例說明我國是個“貧水國”,激起學生對我國水資源狀況的憂患意識。其次用杯子來打比方體驗淡水資源的缺乏,就能夠很有效地引領學生的體驗,對水資源的擔憂的體驗就內化為自己的一種情感,從而自覺地指導自己的行為。相信學生通過這節(jié)活動課,會有刻骨銘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