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波(中油遼河油田公司茨榆坨采油廠,遼寧 遼中 110206)
1.1 概況和開發(fā)現狀
牛12東營位于牛居油田中部,含油面積1.35km2,石油地質儲量372.0×104t,可采儲量128.0×104t,標定采收率34.4%。截至2012年9月,斷塊共有油井33口,開井18口,日產液496.0t,日產油23.0t,綜合含水95.44%,采油速度0.22%,采出程度32.48%,可采儲量采出程度達94.40%;注水井10口,開井10口,日注水量613m3,月注采比1.07,累積注水515.6345×104m3,累積注采比0.72,累積地下虧空201.96×104m3。
1.2 注水開發(fā)中存在的問題
1.2.1 水淹嚴重,剩余油分布零散
由于受注水及邊水推進雙重因素影響,斷塊水淹嚴重,綜合含水達到95%左右,已處于特高含水期。
1.2.2 層間矛盾嚴重
東營組油層均質程度低,均質系數為0.3-0.6,層間滲透率級差為10-50倍,層間非均質性強,層間矛盾嚴重。
2.1 技術原理
由于油層存在嚴重非均質性,注水開發(fā)時間長,注水開發(fā)強度大,注入水往往沿高滲透大孔道突進油井,使其含油飽和度降低,而低滲透油層未被驅替,造成水驅效率低。因此必須預封堵高滲大孔道,增加中、低滲透層的吸水能力,從而改變水驅方向來提高水驅效果。應用弱凝膠攜帶體膨顆粒調驅體系[1],對高滲通道產生一定的封堵作用,同時在后續(xù)注水的推動下緩慢的向地層深部移動[2],體膨顆粒在弱凝膠的攜帶下也可進入地層深部封堵,改善水驅效果。
2.2 調驅體系篩選
牛12東營區(qū)塊地層溫度約為70℃,根據滲透率1506×10-3μm2,注入水pH值6.8,礦化度1230.57-3552.09mg/L L,原油粘度0.5MPa·s等參數,優(yōu)選鉻體系為該塊調驅體系。同時選擇大膨脹倍數的體膨顆粒來封堵大孔道。
2.3 影響調驅劑性能的主要因素
2.3.1 聚合物分子量的影響
將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配制成0.3%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交聯劑,候凝7d,測試凝膠粘度。從實驗結果可知,聚合物的分子量越大,形成的凝膠粘度越大,依據成膠強度選用1900萬分子量聚合物。
2.3.2 聚合物濃度的影響
分別用0.15%-0.5%不同濃度的聚合物(陰離子聚丙烯酰胺)溶液,加入定量的有機復合鉻交聯劑,測定凝膠初凝、終凝時間及凝膠粘度[3]。
實驗結果表明,保持交聯劑濃度不變時,聚合物濃度越高,初凝、終凝時間越短,成膠后粘度越大。初凝時間為168-48h,終凝時間為240-96h,成膠后凝膠粘度為2600-12667MPa·s。為了保證一定的凝膠粘度和成膠時間,選用HPAM濃度為0.3%。
2.3.3 交聯劑濃度的影響
用0.3%濃度聚合物溶液,分別加入0.1-0.3%不同濃度的有機鉻交聯劑,測定凝膠粘度和凝膠時間。
實驗結果表明:交聯劑濃度增加,凝膠的交聯反應速度提高,凝膠粘度增加,初凝時間、終凝時間縮短,成膠后凝膠粘度為1767-14467MPa·s,當交聯劑濃度超過0.25%時,成膠后不穩(wěn)定,有脫水現象,考慮保證一定強度的凝膠粘度,故選用交聯劑濃度為0.15%。
3.1 水井注入壓力上升
調驅前注水井平均注入壓力7.3MPa,調驅后注水井平均注入壓力11.2MPa,平均上升了3.9MPa。
3.2 吸水剖面得到一定改善,縱向矛盾得到緩解
對比調驅水井2012年與2013年吸水剖面,2013年共新增吸水層16層,增加吸水厚度70.2m,共封堵8個層,共抑制吸水厚度為36.6m,水驅儲量動用程度由24.44%上升至37.11%。縱向矛盾得到緩解。
3.3 增油效果顯著
井組于2012年11月開始調驅,調驅后液量油量平穩(wěn),自2013年6月起,井組產量大幅度上升,井組日產液量由調驅前的231.4t上升到556.0t,日產油量由8.0t上升到20.1t,上升了1.5倍,綜合含水由96.5%下降至96.4%,區(qū)塊采油速度由0.24上升至0.31。實現了在控制含水上升的同時提高產量。截至目前,調驅區(qū)域累積增油2213.1t,增油效果顯著。
4.1 通過分析實驗確定的有機鉻弱凝膠調驅體系,適合牛12東營雙高區(qū)塊的特點。
4.2 在牛12東營區(qū)塊實施調驅后,注水井壓力升高,吸水剖面得到改善,縱向矛盾得到緩解,獲得了明顯的穩(wěn)水增油效果,說明調驅有效。
[1]王桂杰等.體膨顆粒/弱凝膠水井裂縫半封堵試驗[J],斷塊油氣田,2006,13(6):30-31.
[2]劉慶旺等.弱凝膠調驅技術[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3.12.
[3]陳鐵龍等.弱凝膠調驅提高采收率技術[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