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久杰
(河北省三河市第二中學)
閱讀需要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學生有良好的閱讀能力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學習和工作,理解語言以及文學句子,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有很多種,教師可以一點一點地逐漸幫助學生理解閱讀水平,也可以讓學生分組式進行討論學習,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學習,通過閱讀發(fā)現(xiàn)一些新的需要學習的知識等等。這樣與之前的閱讀教育模式完全不同,能夠讓學生形成一種新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對其今后的發(fā)展十分有幫助。
現(xiàn)在大部分語文課堂中的閱讀部分,都是具有較長篇幅的。那么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可能是出于課堂高效率的角度,將閱讀課與平時的語文課等同起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閱讀分析,而僅僅是在講臺上將教師準備好的教學內容講解給學生,這樣學生雖然也能夠理解教師所講的全部內容,但是由于教師只是在給學生灌輸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思維方式,沒有讓學生自己理解或者自己分析,這樣就缺少了一些學生自己發(fā)揮創(chuàng)造的東西,學生的這部分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真正的閱讀,應該是幫助學生提升發(fā)散性思維一個很好的過程。所以教師在這部分教學過程中應該格外注意,應該避免出現(xiàn)像以往的那種教學模式,而是幫助學生,鍛煉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在深刻理解閱讀原文的情況下,對學生自身的觀念或者思維有一個新的啟發(fā),這也是閱讀的另一個目的所在。
讀書的意義就是能夠幫助學生開闊眼界,同時為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能力得到一個新的升華。閱讀其實是讀書的另外一個渠道,因為能夠被選入高中生閱讀的文字,一定具有特別的意義或者用途,學生正好可以借著閱讀的機會,豐富一下文學知識。目前的狀態(tài),尤其是高中學生,大部分時間都被自己的其他課程或者是各種計算題目所占用,沒有時間看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籍,這也是文學素養(yǎng)缺失的一種體現(xiàn)。正因為如此,學生才應該珍惜閱讀的機會,教師也應該更加重視閱讀教育。教師應該多多擴展學生的閱讀層面,幫助學生更好地豐富知識文化,多多讀書的學生才會有更加寬厚的胸襟,能夠理解和幫助別人,也能夠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進而也就會擁有更加優(yōu)秀的未來。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方法十分重要。同樣,在學生的語文閱讀中,有一個清晰的思維脈絡同樣重要。由于學生已經步入高中階段,大部分的漢字或者詞語、成語都已經掌握,那么學生需要提升的重點就是閱讀,或者說是讀書的速度以及理解文章、語言脈絡的能力。在幫助學生提升這個能力的階段,教師應該充分掌握學生的特點和信息,指引學生從原來的特別依賴教師到需要培養(yǎng)的自己主動分析文章,這樣學生才能把文章理解得更加透徹,同時也就逐漸將閱讀納入自己的生活當中。
閱讀的過程中不一定非要默讀,有些特殊的語言環(huán)境是需要學生主動讀出來的。比如說《荷花淀》這篇課文中,“怎么了,你?”水生嫂的這句話就采用了以往學生沒有接觸到的語句,如果直接告訴學生這樣寫的原因,就失去了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機會,因此,教師應該首先讓學生自己讀出聲音來,自己體會,這樣就能知道這句話的用意了。
學生應該有自己學習的動力和能力,這也是教師教會學生的一個很重要的能力。教師不應該把課堂安排得一切規(guī)規(guī)矩矩的,可以采取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把自己喜歡創(chuàng)造的天性激發(fā)出來,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或者需要閱讀的內容充滿一定的好奇精神,這樣才能引導學生自己學習,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同時解決問題。這種精神不僅適用于閱讀,還適用于學生的學習以及工作。
每篇文章都會有深層次的東西,需要學生和教師共同進一步的理解、研讀。在講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貛椭鷮W生,主要還是以學生為主,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語文感覺或者自己的理解,在讀懂文章表面意思的基礎上,進一步幫助學生體會作者的用意。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yǎng),同時鍛煉學生的文字能力,也提高理解能力。學生自己挖掘作者用意的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方式,同樣,作者的一些理念或者的思想感情也會影響學生,讓學生更好地生活與學習。
總而言之,讓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對學生的發(fā)展很重要。
沈江峰.發(fā)現(xiàn):實現(xiàn)主體性閱讀的通道[J].上海教育研究,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