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亞倩
(江蘇省溧陽市埭頭中學)
支架式教學,就是崇尚在教學中教師能夠以學生為中心,并結合情境、協(xié)作、會話構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發(fā)揮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還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本篇對此做以下具體分析。
在實際的高中化學課堂中,教師能夠圍繞化學學習主題,按照“最近發(fā)展區(qū)”,設計出具有“基礎性”“擴展性”“反思性”的化學問題串,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氮肥的生產(chǎn)和使用》一節(jié)中,教師以故事形式講述開發(fā)合成氨經(jīng)歷,應錘煉課堂語言,并能夠在講解抽象化學知識時,結合一些知識點歌謠,增強化學趣味。
在教學中,可以將化學教學目標問題化,將教學中的任務情境化,使學生可以迅速進入問題情境中,積極主動地探索化學問題。如《有機化學基礎》“組成研究→結構研究→反應研究”中,就可以設置以下教學情境:
活動提示:寫出乙醇和乙酸的結構簡式:CH3—CH2—OH、CH3—COOH
問題:從乙醇與乙酸分子結構上來看,它們是由C、H、O 這三種元素組合而成的,你知道科學家們是怎樣研究出來的嗎?給你酒精燈、干燥的燒杯、澄清的石灰水,能設計簡單化學實驗確定乙醇中的元素組成嗎?
溫馨提示:猜想與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實驗方案合理性評價→實驗結果討論。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設置化學問題,來引起學生對問題的認知沖突,從而有效打破學生的已有認知結構,促進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結構,將問題中隱含的新化學知識同已知化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形成新的化學課堂認知結構。支架式教學模式中,應該在課堂上把知識點加工成有探究性的知識點,如問題點、思維發(fā)散點、能力提升點,使學生學會轉化學習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認識能力。如在高中化學課程中,應用支架式教學模式進行“鹽類的水解”教學,讓學生獨立進行動手實驗,向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觀察其現(xiàn)象是什么?同時,可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以下問題:
問題1:溶液中C(H+)與C(OH-)的關系是什么。
問題2:溶液中H+和OH-由什么電離出來的。
在支架式教學模式中,可以引導學生互相協(xié)作學習知識,以小組、分群形式,協(xié)作解決學習未知知識,豐富課堂教學情趣,也能提升學生興趣。支架式教學模式中,對于化學課堂內容,應該設置具有指導學生學習作用的內容,不僅要包括學習知識,還要有學習方法,以便可以讓學生在協(xié)助中自行總結。如在高中化學課程“化學平衡的移動”學習中,讓學生分組探索哪些條件會引起平衡的移動和各條件下平衡如何移動,并且要求其協(xié)助完成探究任務,提升學生參與協(xié)作學習的熱情程度,吸收他人有價值的見解與認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實踐應用支架式教學中,在課堂教學后可以由教師做教學總結,并針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給出解答,解決課堂遺漏問題,為學生答疑解惑。另外,可以由學生做出課堂小結,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點,促使學生反思所學的化學知識,從而提升自己的化學水平。
綜上所述,對于高中化學課程教學中,實踐應用支架式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化學課堂教學水平,也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交流距離,使學生在高中化學課程學習中更具有積極性,發(fā)揮積極應用的價值。
鄭坤.淺析高中化學實驗教學[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10):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