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新沂市草橋中學 丁如山
初中物理教學在為高中、大學總目標服務的基礎上,應該以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為最終目的,使每個初中學生都具有將來所必需的自然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然而目前初中生科學素質薄弱、科技意識淡薄,中學科技教育明顯存在著內容陳舊、方法落后、不受重視的現(xiàn)象,使其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其表現(xiàn)為:
1.初中教育在學科設置上重文輕理,物理教學一直從屬于智育范疇,作為重要的教育類別沒能得到應有的重視。多數(shù)學生對物理學習不感興趣,物理從八年級才開始學習,而且在中考成績中所占的分值也不是太大。
2.初中物理教育重知識傳授輕實踐的傾向比較嚴重。自然學科教學實踐所遵循的原則、采用的方法、經(jīng)由的途徑非常傳統(tǒng),實驗教學不到位;科學教育活動成了一種純粹的智育過程,學生缺少扮演參與者角色的機會,造成初中生科技能力低下,不能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
3.物理學科教育內容陳舊落后,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在拉大。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當代科學教育內容已經(jīng)發(fā)生了顯著變化。然而我國中小學的科學教育對科技革命的挑戰(zhàn)反應遲鈍、內容更新速度緩慢。例如初中物理學科在教學內容上反映近代物理學的觀念和科學發(fā)展動態(tài)的內容少,只講確定的結論,對科學探索過程及有待探索的問題幾乎不作介紹,不注意科學新觀念和新理論在教學中的滲透。所有這些問題容易使學生思路狹窄、思維僵化、科學的開拓意識得不到培養(yǎng)。
目前各國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的科技素質的競爭。因此,我國必須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質,這就要從中小學抓起,加強中小學科普教育。今天的初中生將要成為新世紀的人才,擔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因此在初中加強和改革科技教育已刻不容緩,需要盡可能提出合理的對策和行動。
首先,必須讓學生明確實施科技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感,提高對科學教育戰(zhàn)略地位的認識。
中學物理教學也必須突破其原有的類別范疇,從學制到課程,教材到教法,課內到課外,建立起一個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新教學體系,面向全體學生,迅速改變學生素質不高、適應能力差的狀況。
其次,改革物理教學,多渠道全方位進行科學素質教育。
1.立足自然學科特點,改進物理教學方式。教學時教師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多下功夫:一是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發(fā)生濃厚興趣,為此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物理學科趣味性特點,合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驗探索法、愉快教育法、多媒體技術等)充分展示教學內容的新異性,讓書本的科學知識在廣闊的背景中“活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提高物理課堂科技含量,確實使學生增長知識,啟發(fā)思維,激發(fā)創(chuàng)造欲望。
2.創(chuàng)設物理教學情境,提高學生興趣。如一位教師講“液體的壓強”這一節(jié)內容,為了講解液壓機的原理,他先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情境:“從與球胎相連的細管里注入重量比磚頭要輕得多的水,能不能把上面壓著磚頭的球胎頂起來?”他的話音剛落,班上就像開了鍋,有的說肯定不能;有的說恐怕還行。就連平時的搗蛋鬼也被吸引過來了。講慣性內容時,讓學生看小孩蕩秋千的畫面,然后問這是不是運用了慣性原理。講聲音傳播條件時,可放一段二人在月球上對面高喊,卻聽不到聲音的視頻,這是為什么呢?這些情境的設置,都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3.利用物理學史上的事例,教育學生。如在講解物理規(guī)律時,可介紹居里夫人、愛因斯坦、法拉第等科學家們的高貴品質。對學生進行這些方面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嚴謹治學和勇攀高峰的科學態(tài)度,改變以前實驗時盲目草率、敷衍了事或只看不動手、“照方抓藥”式的現(xiàn)象。
再次,加強科學教育與社會的聯(lián)系。
它強調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張讓學生在認知、情意和科學技能領域都能得以發(fā)展,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社會實踐活動是加強科學教育與社會聯(lián)系的橋梁。為了使科技活動更有成效,學校要堅持長遠性、持續(xù)性原則,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指導。
1.結合教材內容與生產(chǎn)生活實踐,讓學生充分動手,廣泛開展課外活動,并定期加以評比,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2.舉辦科技講座,介紹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幫助學生掌握新科技、新成果和新動向,從而提高對科學意義的認識及學習科學的興趣。
3.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進入社會,如到開發(fā)區(qū)、高新科技園參觀。物理教學必須要將課內同課外結合起來,因為物理是一門生活化的學科,與生活密切相關。
總之,物理學科是一門重要的自然學科,教育部門必須從上到下都高度重視。領導不重視,教學設備、設施不齊全,課堂教學方法陳舊,如此怎能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呢?如此怎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呢?如此怎能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的創(chuàng)新人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