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鳳
(重慶綦江實驗中學)
生活是一切學習的源泉,且生物作為一門生活氣息濃厚的學科,在其內容上只要教師進行合理引導,就能夠讓學生主動學習生物,學好生物。
從心理學上來說,學生很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活動,在生物課堂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情境,讓學生主動進入到課堂中,并在這種情境中產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從而達到自行組織學習小組或自主探究。如,在學習“植物對水分的吸收與利用”時,教師可以從生活中選取題材,例如當吃到比較咸的東西的時候,口腔中會不會感到干澀?在炒白菜的過程中如果只加鹽不加水,菜為什么不會干鍋?在菜農賣菜的過程中為什么總往青菜上噴水?并讓學生自己想想是為什么,讓學生從生活中的常見事物來創(chuàng)建情景模式,引導學生進入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高中生物教學其實來源于生活,但在一定程度上又高于生活,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以生活實際為主,從生活方面來引導學生開展生活化的教學,并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生活的意義,從生活中認識事物。在生活中讓學生掌握生物知識,在學習生物中了解生活。加強學生對于生物的學習,并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與生活實際,積極引導學生將生活與生物結合起來。如在教導學生學習《生命的物質基礎》的過程中,教師先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思考人是靠什么來維持生命的,并舉例說明。接著讓學生進行演講,從生命物質的基礎上,從任意角度出發(fā)來講述,并以生活為重點。通過這樣的形式,將生活與生物有機融合在一起,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進行轉移,提高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合理運用。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適當進行一些生活化的課外教學實踐活動,將學生引領出課堂,實際地體驗生活,并讓學生感受生活,認識生活,從而熱愛生活,熱愛生物。
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是以生活為出發(fā)點,更是學生提高自我、鍛煉自我的平臺,所以教師要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與綜合技能。
彭琴.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