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玲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六十六團二中)
南師大博士生導師魯潔教授對基礎教育的走向歸納為:“ 回歸生活,關愛生命,注重人本,發(fā)展個性?!闭n堂乃是教育的主陣地,因此,鎖定課堂掘金,從關注學生學習狀態(tài),激揚學生生命,構建高效課堂入手尋求突破,讓語文課堂回歸本真,散發(fā)出香醇的語文味道,才是當前解決語文課堂“ 費時多而收效微”窘況的一把金鑰匙。那么,如何構建優(yōu)質、高效的語文課堂呢? 我認為可從以下幾點進行嘗試。
對于高效,最基本的要求在于教師肯做事,而且是做正確規(guī)范的事。教師、學生各人都做好各人的事情,就沒有做不好的事情。要實現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首先要使語文走向“ 簡約教學”,從冗繁走向凝練,從雜亂走向清晰,從膚淺走向深邃。只有教師做到了及時地退,學生才能適時地進。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讓我深深領悟到:教師的太過“ 有為”其實往往是以學生的太過“ 無為”為代價的! 真正的高效應當是學生創(chuàng)造的,教師要學會恰當的“ 讓位”,而不是“ 越俎代庖”抑或是“ 退位”。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首先要將“ 高效”之根深深埋植在我們每位教師的心里。
課堂導入,猶如文章的“ 鳳頭”,雖小巧玲瓏,卻能安定學生情緒,誘發(fā)學生的感情,讓他們帶著孜孜以求的心理進入學習情境中。課堂導入應該具有針對性、啟發(fā)性、新穎性、趣味性和簡潔性。如,在教授《散步》時,入課我選擇了欣賞音樂《讓愛住我家》,然后再過渡:“ 同學們,聽著這溫馨甜美的音樂,我想大家一定會想到我們溫暖的家。老師想問問大家,你們家里有哪些人?大家在一起時會干些什么呢? ”這時,學生都有很多話要說,教師再順水推舟,切入到親情與生命的主題,出示一些溫馨家庭的圖片。導課藝術講究的是“ 第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上”,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會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課堂討論、質疑、聽講、思考、作業(yè)、合作等活動中去,學生的注意程度就會提高。
蔣保華在《教育詩哲》中講到:“ 課堂就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心靈對話互動,情智同步發(fā)展的交往過程,這就意味著師生主體的共同參與,心靈的開放晤對,智慧的互通共享,精神的愉悅滿足?!睂W生的參與狀態(tài)、參與程度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參與的廣度、頻度、力度、深度,也決定了參與是否充分、積極、高效。語文課堂要給學生充分的話語權,但放手不等于放任,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習小組優(yōu)、良、中、差搭配,合理形成幫扶小對子。營造參與無錯的氛圍,只有有了合理的班級管理機制,才能促使我們的課堂放而不亂,既有合作又有競爭,和諧而快樂。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始終堅持將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作為一項重要目標。我認為,小學高段至初中階段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形成如下幾種語文學習習慣:讀思議結合、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圈點批注習慣;聚精會神的聽課習慣;擬寫作提綱的習慣;記日記的習慣;認真獨立的作業(yè)習慣;認真修改文章的習慣;規(guī)范美觀的書寫習慣;不懂就問、善于質疑的習慣;有計劃進行課外閱讀的習慣;積累格言警句等素材的習慣;看報紙、聽新聞的習慣。只有不斷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素質,關注學生的自我發(fā)展狀態(tài),才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評價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因而在教學評價中,要突出學生探究性學習成果的獨創(chuàng)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學生創(chuàng)新的比重。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品嘗到探究性學習的甜頭,才更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只有做好了課前學情、教材、分層作業(yè)等精心的準備與設計,課上才會有學生精彩無限的生成與創(chuàng)新。這一個個彌足珍貴的創(chuàng)新或是學生的突發(fā)奇想,靈感乍現的一瞬,抑或是水到渠成、心領神會的結果。而教師作為反饋評價過程的主導者和信息傳遞的中心,更應把握好時機,及時調控,準確掌握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況,平時應當在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多元化評價體系方面多琢磨、勤研究。
在評價方式上,可以將口頭與筆頭、知識與技能等創(chuàng)造性地“ 寓考于樂”;評價方法上可使用成長袋、活動法和互評法等,充分重視形成性評價。語文課上,教師尤其要注重在每個節(jié)點上的及時反饋,對忽略的知識查漏補缺,反饋時,教師應特別注重突出學困生,讓他們說、談、演、寫,及時了解他們知識的掌握情況,不讓一個弱者掉隊。充分利用“ 兵教兵”“ 兵練兵”的策略,學生可以在黑板上演示,可以趴在課桌上扎堆,也可以蹲在地上用粉筆在地板上板演,這樣的方法貼近學生,學生的思維也就會積極主動,被幫助者解開了疑惑,學會了解題的思路與方法,幫助者在講解中也就形成了新的能力,從而達到“ 兵強兵”生生雙贏的效果。
總之,在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追求高效靈動的課堂,要不斷地摸索和積累,既要敢于“ 牽手”,也要敢于“ 放手”! 讓我們用智慧為學生營造自主、發(fā)展的空間。讓我們的課堂靈動起來,讓學生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把生命教育時刻滲透到我們的教學中去,讓語文在我們的不斷探究中愈發(fā)豐富厚重,永遠彰顯生命的活力! 相信由我們精心構建的富有生命力的高效課堂一定會成為學生跨越成功彼岸的“ 葦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