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香(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美林中心珠溪小學)
俗話說得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痹趹?yīng)試教育的背景之下,語文這樣的一門語言類學科更適合這句話,要想將語文學好,它需要學生從基礎(chǔ)開始,一點一滴抓住各個知識點,進行不斷的加強和鞏固,可以說,語文是一門不用花費太多精力就可以學得非常好的學科。從小學到高中,語文的學習從未間斷過,雖說如此,可是語文確實枯燥乏味、毫無生趣。特別對于小學生來說,語文作為學生的啟蒙教育學科,從小學開始就得學好語文,對語文的學習充滿興趣,以為未來的成長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很多小學生天生愛玩愛鬧,對于游戲的參與度極高,利用學生對游戲的喜歡與參與程度來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熱情,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在學習中的樂趣,不會因為語文的學習是枯燥乏味的而產(chǎn)生厭學的不良情緒;另一方面,這種游戲與小學語文教學相結(jié)合的模式也可以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每個孩子的成長是不同的,這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有個別孩子的智力與其他孩子相比是稍微落后的,在面對這種情況時,作為教育者來說,不僅要幫助孩子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更為重要一點是要維護孩子的自尊心。小學生雖然小,卻也懂得該維護自尊心,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里,這些孩子會不可避免地被拿來與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比較,在老師、家長、同學面前他們往往會有著較深的自卑感,這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但是,若是學生平時學習的知識通過游戲的方式被接收,在這種方式里,他們都會積極參與,即使各方面相對來說較為薄弱的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也不會產(chǎn)生過多的自卑感。
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老師說、學生聽,這種模式枯燥無味,易讓學生疲倦不堪,而且面對所學知識僅僅在課本上,學生接觸面少,課本的知識資源有限,這就使學生的知識面較為狹窄。在教學中運用游戲,將老師提前收集整理的課外知識融合到其中,可以將他們的知識面打開,更容易接受這種知識來源,也能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度思考,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
游戲教學并非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它有很大的優(yōu)勢,但同時也不可忽視其本身存在的弊端。在教學中運用游戲時,教師要慎重選擇合適的游戲,若非如此,可能造成相反效果,不僅沒有起到促進孩子主動學習的效果,反而可能使得學生過于迷戀游戲,荒廢了學業(yè)。除此之外,若是教育者沒有很好地將學生要學習的內(nèi)容跟他們做的游戲很好地融合,那么也難以達到教學的目的。
教師,當然以教為主,作為教師要始終占領(lǐng)自己的主導地位,學生在接受學習新的知識時往往學習的模板是自己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游戲來幫助孩子學習,認識新的事物、接受新的知識,這些也只是一個教學手段、教學方式而已。更為重要的還是在教育過程中老師的指導,所以,即使在游戲中,教師也要做一個向?qū)?,及時指出他們存在的不足之處并糾正。
作為教學游戲,選擇時要注意以發(fā)展孩子的智力為目的。學生在小學時的啟蒙教育很重要。一般來說,此時的孩子智力發(fā)育尚不完全,作為教育者要認真挑選游戲的種類,對孩子的智力發(fā)展有幫助作用。
在進行一項游戲之前要有著明確的目標,如提高學生的應(yīng)變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等等。當然,游戲有了目標之后,還要考慮到這個游戲的可行性,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保證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具有可操作性。
將游戲與小學教學進行結(jié)合,可以讓學生投入更多的精力與專注力在學習中,一個有趣的游戲可以改變以往枯燥無味、毫無生趣,只是老師教、學生聽的陳舊的教學模式,可以大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孫曉礪.淺談教育游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yīng)用[J].新課程學習:中,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