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娟
(重慶市旅游學校)
中職禮儀課程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確保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的關鍵部分。 但是,在以往的中職禮儀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采取的是簡單的灌輸式教學模式, 導致學生對禮儀課根本沒有興趣,所以,導致禮儀課的價值得不到最大化體現(xiàn),也不利于學生健全的發(fā)展。 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確保中職禮儀課的價值最大化,對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進行論述,以期能夠為學生素質水平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也是促使學生健全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人們對禮儀的重視度越來越低, 嚴重不利于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文化修養(yǎng)以及交際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國家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 所以,要想在禮儀課上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首先,要讓學生重新明確禮儀的重要性,要充分發(fā)揮中職禮儀課程的價值, 要確保學生在學習禮儀的過程中道德素養(yǎng)、職業(yè)素養(yǎng)都能得到提升和加強,其次,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明素質,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等等,總之,我們要充分發(fā)揮禮儀課的價值,以為學生健全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情境模擬演習是將基本的禮儀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提高學生基本的職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方面。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根據(jù)所學的內容,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演習,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禮儀應用能力,而且,當真正處在這樣的情境中時,能夠靈活應對,進而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 身份與職務高低的禮賓次序禮儀”時,為了讓學生了解禮賓次序規(guī)則中的位次,客體與位次主體的關系;能按禮賓次序的規(guī)則安排在關系不對等時有多邊關系的公關活動。 在授課時,我組織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迎賓演習。
情境一:同一級組織,校長、書記、主任、講師等。(以職務高低排列)
情境二:同一系統(tǒng)中,總公司主管銷售的部分經理與分公司的總經理。(上級來的嘉賓排在先)
情境三:不同系統(tǒng)中,年輕校長、資深老畫家。(年齡、資歷、知名度有較大差別,以年長、資歷深、知名度大者位前。 )
情境四:劉某為報答母校,對學校圖書館捐獻了1000 冊圖書,如果劉某和校長同時參加捐獻儀式,如何迎賓?(雖同級或有級別差,但就一次特定的活動來說,兩人的影響力有明顯差異,以本次活動影響力大者位前。 )
……
引導學生按照上述的情境進行演習, 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熟練地掌握相關的禮儀知識,而且,對學生日后進入職場也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為學生健全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案例分析是禮儀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 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分析案例、 思考案例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禮儀知識,進而,端正自己的行為,獲得良好的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 學會尊重》這一節(jié)課時,我選擇的就是案例分析法,首先,我向學生講述了幾則不同的案例:
案例一: 某富人因出門著急沒有來得急換掉工作服而進入了一家高級的皮草店, 大部分服務員都認為其沒有能力承擔皮草的價格,所以,對其服務都是怠慢的。只有一個服務生,依舊和對待其他客人一樣,熱情服務。 同樣,富人也從他手里買下了價格不菲的商品,讓其當月的業(yè)績大升。
案例二:在一條干凈的大街上,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正在兜售廉價的鉛筆,一個商人路過頓生一股憐憫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將10 元錢塞到賣鉛筆的人手中,然后頭也不回地走開了。 走了沒幾步,他忽然覺得這樣做不妥,于是連忙返回來,并抱歉地解釋說自己忘了取筆,希望不要介意。 最后,他鄭重其事地說:“ 您和我一樣,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個商賈云集、熱鬧隆重的社交場合,那個推銷鉛筆的乞丐,也成了一名商人。
直觀的案例分析,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尊重的價值,這樣的案例分析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尊重的理解,而且,對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在中職禮儀課中,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首先要引導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禮儀的意義,并借助多樣化的、恰當?shù)慕虒W方法來堅持體現(xiàn)“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讓學生在“ 動”中和愉悅中學習,最終,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提高素養(yǎng)。
楊建英.淺談如何提高中職禮儀課教學的實效性[J].中等職業(yè)教育,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