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沙縣鳳崗中心小學 康艷香
我國的許多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師生之間僅僅只是單純的知識傳播者與被動接收者的關系,師生之間缺少良好的互動交流。積極的師生互動交流,不僅有利于教學質量與效果的提升,同時還是建立語文和諧教學課堂的基礎。因而建立小學語文和諧教學課堂是十分迫切的需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進行合作學習與探究,能提高教學任務的質量和效率。因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自己一味灌輸?shù)慕虒W方式以及自身是學習主體的傳統(tǒng)觀念,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建立起一種良師益友的關系。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和學生互相分享自己家鄉(xiāng)的獨特風景,放下教師不食煙火的樣子,在這樣平等的相互交流中,能夠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消除對教師的畏懼心理,也能起到鼓勵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與意見的作用。敢于和教師進行交流互動,在交流中獲得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的方法,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在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一個傳播者,更應該是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指導學生解決問題并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在課堂上和學生進行積極有效地互動,通過師生互動,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據(jù)此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學,師生間進行積極的課堂互動,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好地在自己的實踐學習中學到知識,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構建一個師生互動的小學語文和諧教學課堂。
在我國教育沉重升學壓力下,“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幾乎成為教師們教學的首選。教師希望能把一分一秒的時間用于講解教學,盡可能多地將語文知識灌輸?shù)綄W生的腦袋中去,因而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時間里,教師不愿放棄主導地位,而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只能不停地接受教師傳輸?shù)闹R,這樣的教學方式禁錮了學生學習的自由,營造了一種緊張的、壓抑的、嚴肅的氛圍。長時間的被動接受學習,會讓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厭倦情緒,不利于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同時也是違背和諧課堂的原則。教師要營造一個生生互動的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境,能讓學生們輕松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例如,在教學《再見了!親人》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互選搭檔,對志愿軍與大娘告別那一段進行演繹,讓學生們在互動之間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同時也加強了學生間的交流,讓學生們在參與課堂學習的同時,深厚了同學間的友誼。這樣生生互動的教學環(huán)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將語文學習培養(yǎng)成興趣和需要,持之以恒,能讓學生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好習慣和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掌握到學習語文的方法。此外,還需要讓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幽默,減少課堂學習的嚴肅性,對學生要經(jīng)常鼓勵,同時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責備,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營造一個生生合作參與的課堂環(huán)境,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幫助學生順利地掌握知識和學習方法,同時完成教師自身的教學任務,使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xiàn)一種和諧的關系。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們只注重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交流,往往忽略了課本與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在選擇文本教學重點時,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考慮文章的背景與學生實際生活的差距、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對什么感興趣。只有將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差異分析清楚,才能更好、更靈活地進行課堂教學。例如,在《開國大典》這一課的教學中,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自己通過各種渠道對“開國大典”的背景進行一定的了解,這樣有利于縮小學生與文本間的差距,學生在提前了解的情況下,能更好地進入到文本學習。此外,建立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生本之間的差距。例如,在教學《長征》時,我們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進行討論和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知道的長征故事。在這樣的活動交流中,學生和文本之間得以建立一種和諧,師生、生生之間也呈現(xiàn)出一種積極的交流狀態(tài)。在交流展示時,其他小組的長征故事也能有效地擴展小組自身對文本的認識不足,進而加深全班學生對文本的印象,也能加深學生研讀文本的興趣。這樣的教學方式,充分突出了學生的自主性與合作意識,有效地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落到實處,充分體現(xiàn)了生本和諧。此外,生本和諧還需要教師的努力。教師在解讀文本時,如果經(jīng)常從意識形態(tài)角度出發(fā),就會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形成條件反射。只要文本中有一些“不積極”的字眼,學生就會立馬聯(lián)想到作者要表現(xiàn)一種消極的思想。這樣的“套板效應”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閱讀以及探究文本的興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學習與“期待視野”與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一致時,就會對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失去興趣。反之,當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問題超出了學生的“期待視野”,他們就會對整個學習充滿興趣。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經(jīng)常注意“套板效應”,積極促進生本和諧。
新的教育活動的需求賦予了教師新的時代使命,同時也要求教師在新的教育環(huán)境下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質。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地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夠跟上教育革新的腳步,滿足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現(xiàn)代社會對于教育提出的要求,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課堂上作為“引路人”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學生被動的學習地位,形成良好、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質疑答案、不斷思考和積極探索的能力,同時教師在教學中也起到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和指導學生的作用。從而構建師生討論、交流和理解的和諧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的個性解放和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增強。這就要求教師因材施教,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年齡特征,不同的學習內容,靈活地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并且,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基礎教育的重要性、未來性和社會性,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成為新型的知識傳播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以及進行教育改革的先行者。還要深入認識到小學語文教學屬于基礎教育的重要性,要以促進學生身心各方面的和諧發(fā)展為教育目標,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素質,提高教學能力,掌握各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不斷地學習和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質,從而成為構建和諧課堂中起關鍵作用的一員。
構建和諧的教學課堂,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教師要積極地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互動交流,改變自身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構建生生互動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并且,教師還需要注重生本之間的差異,提高學生與文本的互動,使課堂教學更具有效性。同時,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質,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實施正確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發(fā)展,才能夠實現(xiàn)構建和諧課堂的目標,使學生在和諧課堂中進行有效的學習。
[1]吳星濤.小學語文和諧課堂的構架策略探討[J].新課程(下).2013(07)
[2]邱梅林.以生本和諧為基礎構建語文和諧課堂[J].教育導刊.2012(07)
[3]許珍珍.小學語文和諧課堂的構建策略探析[J].課外語文.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