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繼民
閱讀教學需要學生自主感悟,學生的自主感悟,不但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自主感悟的能力和水平。我們該怎樣抓好閱讀教學中的自主感悟呢?現(xiàn)結合自己的教學談幾點相關思考。
小學生所閱讀的教材文本一般都顯得比較短小和簡單,這應當說是比較切合小學生閱讀實際的。但從平時的閱讀教學實際看,小學生真正認真閱讀的地方還不是很多,認真閱讀的可能性當然也不是很大。這就從一定意義上告訴我們,小學生閱讀質量肯定不高,因為小學生的閱讀都不是自己去閱讀感悟的。對此,必須盡力提倡認真閱讀。
何謂認真閱讀?就筆者平時的感覺,當是正確而又流利且有感情的閱讀。但很多閱讀課堂卻忽略了學生的認真閱讀,多半是草率行事,還沒有讓學生真正閱讀,便馬上進入所謂的感悟階段。從學生所感悟的情形看,往往都不是什么自主性的感悟,教師出一點閱讀感悟的填空題,而且大多是根據(jù)一些語文內容所出的按課文內容填空之類的東西,看起來學生可以機械地填出來,可那根本不是什么閱讀感悟。這樣的填空做得越多,對學生的影響則會越深。因為小學生從小就會這樣去思考:原來閱讀感悟就是這樣。所以,面對一些比較簡單的閱讀感悟,學生總以為就是去填填課文內容。因此,填起空來盡是些亂七八糟的內容。
切實理解文本看起來像是個題外話,小學生不是切切實實地理解文本,怎么可能去自主感悟?小學生既然能夠感悟教材文本內容,那肯定就已經(jīng)切實理解了文本內容。這命題和推理正確與否,我們無需思考,但其正面意義是肯定的,如果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解文本,自主感悟就比較可靠,反之就不現(xiàn)實。
譬如《小草和大樹》,學生的閱讀感悟當是:領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備堅強的意志和聰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有著精彩的人生。教學時筆者讓學生上介入教材文本,整體上介入文本。學生初步介入文本時,學生便感到:小草和大樹,是文章的題目,但文章卻不是寫小草和大樹,可小草和大樹的關系就是文章當中所寫的這些關系。這樣的閱讀表現(xiàn)也太浮于表面了吧,于是還讓學生去整體閱讀感知,小學生雖然還小,但他們的悟性很高,有的提高得很快。當學生再次介入教材文本時,學生們便比較清晰地看到,作品中的主人翁在獲取成功的路上,付出了很多很多,他們是在極度困難前提下的付出,他們堅持學習和寫作的精神比較偉大,也是那樣的光彩照人。當每個學生進入如此意義上的閱讀境界時,學生的感悟也顯得比較到位,這種感悟說明了什么?應當就是學生的自主性感悟。教育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你如果讓學生去自主閱讀了,學生的感悟能力就會顯著提高。
我們還記得這樣的故事,老師問:“冰雪融化后是什么?”按照正常的回答當然就是春天,有學生回答是春天,對這樣的回答,有人認為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也有人認為具有很高的情商。我們無法對比去予以闡釋,可有一點給筆者以啟迪,那就是沒有一定的思考和感悟是不可能回答得如此精彩的。所以,讓學生在自主意義上去感悟教材文本內容,需要學生以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關注文本。平時的閱讀教學,我們會經(jīng)常聽到老師去問誰有不同看法,實際上這就是在了解學生還有沒有創(chuàng)新感悟。
筆者以為,這是課堂教學上的畫蛇添足,因為你的學生有創(chuàng)新感悟,已經(jīng)會滔滔不絕地表述了,這樣的問是多余的。與其這樣去問,毋寧把工作做在學生自主感悟的創(chuàng)新關注文本的具體過程中。小學生的思維大都是形象思維,我們總有這樣的感覺,形象思維沒有創(chuàng)新感悟之處,回答應當是否定的。小學生也需要我們去引領他們多進行一些發(fā)散性的思維,人們對一些敘事性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特征有多種理解,小學生肯定也有小學生的思想,對這些人物的評價我們則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做主。讓學生也能夠初步嘗試著簡單的文學作品的審美鑒賞,小學生自己的地盤自己做主了,他們也肯定會有著意外的發(fā)現(xiàn),甚至完全可能就是我們成人還沒有能夠發(fā)現(xiàn)的,或者就是完全意義上所發(fā)現(xiàn)不到的,這應當就是小學生閱讀所呈現(xiàn)出來的一道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