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書玲
識字是學習語文的起點,是閱讀寫作的基礎。識字的多少、快慢,直接決定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強弱。
《新課標》在識字教學中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學習的愿望?!彼裕處煈敕皆O法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1.以“美”激趣。橫平豎直、端正大方是漢字的“形美”。漢字信息量大,具有豐富的表達能力,學習漢字時,就像進入了一個奇妙的精神世界,越學越有意思。老師通過對漢字音形義反復講解,不斷地調動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fā)識字興趣。
2.圖片激趣。利用色彩鮮艷的掛圖,刺激學生感官,激發(fā)興趣,加深記憶。如:象形字“日”,掛圖上有藍天、白云,中間是一個火紅的太陽,旁邊寫一個“日”字。孩子們不但了解了漢字的造字方法,還知道了這個字的讀音和字義。
3.“變魔術”激趣。一些漢字可以通過增減筆畫的方法,幫助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如人、大、口等字,讓他們說說加一筆變成什么字。又如太、目、滅等字,讓孩子們說一說減一筆變成什么字。
4.漢字對話激趣。中國的漢字妙就妙在,它們就像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互相之間可以交流對話。例如:“日”對“曰”說:“大妹子,該減肥了?!薄澳尽睂Α吧闭f:“哥們兒,玩兒起雜技了?”“臣”對“巨”說:“和你一樣的面積,我卻有三室兩廳?!焙⒆觽円宦犈d趣盎然,一個孩子甚至高高地舉起了小手,說:“老師,我也會編對話?!蔽艺f:“好啊,試試看?”“上對下說,你怎么玩兒起倒立了?”孩子們在一片歡笑聲中,不知不覺就記住了這些字。
有了識字的興趣還不夠,還得交給他們一些有效的方法幫助識字。下面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運用的一些方法。
1.加一加。對于已經學過的部首和已經認識的漢字可用此法。如:扌+斤=折;纟+田=細;火+山=燦。這種方法正好跟數學課上學到的加法同步,孩子們學起來既輕松又有趣。
2.減一減。此方法正好與上一種方法相反,但卻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村-木=寸;到-刂=至。
3.換一換。這種方法如同數學課本中的加減混合運算,對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形聲字適合運用。如:娃-女+氵=洼;楊-木+扌=揚;拉-扌+氵=泣。
4.做一做。如:“看”,教師可以讓孩子們學著孫悟空的動作,抬起右腿,把右手放在左眼上方。又如:“抓”可讓孩子們用手拿一樣東西。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強了記憶。
5.猜謎語。這種方法適合間架結構相對比較簡單,每個部件之間有一定聯(lián)系的漢字。比如:“一點一橫長,口字頂住梁,大口張開嘴,小口里面藏?!?高)“八個人在說話。”(識)“二人走鋼絲”(叢)根據字形特點用謎語幫助識字,能活躍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習情趣。
6.編口訣或順口溜。如:“日”出北“京”城,“景”色美!“一只小狗兩張嘴?!?哭)用這種方法識字,幽默風趣,易學易記,體現(xiàn)了語文的趣味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學得快,但也忘得快。根據孩子們“先快后慢”的遺忘規(guī)律,為了減少生字回升,我及時對所學漢字進行鞏固練習。方法如下:
1.筆畫接力賽。即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同時去黑板上寫字,一人次只能寫一筆,哪個小組寫得又快又對,即為優(yōu)勝組。這種比賽我一般用于復習上一課生字,也就是講新課之前。
2.找朋友游戲。我讓孩子們自制偏旁卡片。一個孩子說: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個孩子說:你的朋友在這里。這樣,一個字的兩部分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漢字。孩子們玩兒起來興致很高。
3.火眼金睛。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孩子們出現(xiàn)的錯別字也會越來越多。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每周進行一次糾錯比賽。具體做法是:我在黑板上畫一棵桃樹,每個桃子上寫一個字,讓孩子們戴上孫悟空的頭飾去找錯別字,并把正確的字寫下來,誰找得多改得多,誰就是真正的“齊天大圣”。
生活處處是語文。要學好祖國的文字,光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師要特別重視語文知識的延伸。教室內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小學生一日常規(guī)》,校園內的標語、標牌。家里生活用品上的包裝紙,電視節(jié)目的廣告語,大街上的廣告牌,旅游景點的門票、指示牌等等,無不成為孩子們識字的好教材。
總之,要想提高孩子們的識字水平,既要他們的識字興趣,又必須交給他們一些識字方法,還要注重知識的鞏固及延伸,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越學越愛學,越學越會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