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威
[作者通聯(lián):浙江湖州師范學院文學院]
蔣伯潛(1892-1956)先生學養(yǎng)高深,教藝精湛,著述宏富,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語文教育家和國學大師。
蔣先生具有豐富的語文教學實踐經(jīng)驗。蔣氏父母是飽學之士,加上他幼惠好學,從小《四書》、《五經(jīng)》就爛熟于心。1907年,少年蔣伯潛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剛興辦的杭州府中學堂。由于基礎扎實,學習刻苦,各科成績都名列前茅,“而冠”之年,畢業(yè)奪魁,名聞杭城。嗣后,迫于學費昂貴,只能暫時輟學,先后在富陽市閬苑小學、美新小學擔任語文教師四年。1915年夏考入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文系。畢業(yè)后回浙江,先后在省立第二中學、第一中學、第六中學、杭州女中、杭州師范學校擔任國文教師,并出任過杭二中、杭州師范學校校長。蔣先生備課認真,每篇課文都要寫好“題解”、“注釋”,“段落大意”等詳細的講授筆記,并且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如作文題分文體、按時序編排各類題目給學生訓練。當時,蔣先生是浙江省聲譽很高的語文教師,曾四次主持浙江省中學生語文畢業(yè)會考。
蔣先生還致力于中學語文教材的研究編寫工作。他認真分析了當時的許多教材,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以問題為中心”、“以文體為中心”、“以學術流變?yōu)榇涡颉薄ⅰ耙晕膶W流變?yōu)橄群蟆钡鹊润w系都有各自的缺陷,他贊同以梁啟超為代表的“以文章作法為準則”的教材體系,并編寫了《蔣氏高初中古文》共十二冊。另外,又為《世界文庫》用故事體編寫了《字和詞》、《章和句》、《體裁和風格》、《小說與戲劇》、《駢文與散文》、《論詩》、《詞曲》、《經(jīng)與經(jīng)學》、《諸子與理學》等十二冊,作為中學生語文課外讀物。(其中《小說與戲劇》等數(shù)冊是蔣氏子——原杭州大學中文系蔣祖怡教授編寫)還曾應金兆梓、宋云彬等之約,為《開明書店》編寫過活頁文學五冊。
蔣先生對中學語文教學理論作過系統(tǒng)的研究。他編寫的《中學國文教學法》在語文教學法史上享有重要地位。1938年春他被上海大廈大學聘為中文系教授,在執(zhí)教“中學國文教學法”學科過程中,試圖把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努力上升為科學理論。其中有許多提法,至今仍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如關于語文教學的性質(zhì)和目的任務,蔣先生在書中明確提出“正目的”是“使學生生活所需的工具——國文——能運用,能了解,且能欣賞。”“副目的”是了解我國“學術和文化的流變”、“道德的觀念”以及“訓練其思辨的能力”等。全書分緒論、本論、余論等三講十三章,內(nèi)容全面,論述精當,舉例典型。
蔣先生對我國教育事業(yè)和國學研究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他從1938年起,先后在上海大廈大學、濟南大學、無錫國專、上海市立師專等校擔任教授和系主任等職,同時被世界書局聘為特約館外編輯、編審。在此期間,他刻苦自學,從事國學著述編纂工作,先后出版了《十三經(jīng)概論》、《諸子通考》、《經(jīng)學篡要》、《諸子學篡要》、《漢字的進化》等專著。1949年后任浙江圖書館研究部主任,雖然年事已高,但是仍就潛心科研,著有《校仇目錄學》,尚有《諸子索引》、《潛齋文錄》等存稿。蔣先生在文字學、訓詁學、目錄學諸方面造詣頗深,成績斐然,不少著作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至今仍在重版。
蔣先生的愛國熱忱和高尚師德也很值得我們晚輩懷念和效法。蔣先生一面教書,一面參加革命活動,極大地豐富了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蔣先生一貫主張“道德重在篤行實踐,修養(yǎng)須從身體力行中下功夫”。他堅決反對“單靠文字上口頭上的說教”。他提倡“教學相長”,更“希望學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在暗無天日的舊中國,許多青年學生感到前途渺茫,他勉勵學生“在學術上有所成就,對人類有所貢獻,這就是人生最大的意義?!痹趪顸h黨化教育的統(tǒng)治下,蔣先生的遠大胸懷和催人奮進的高尚師德更令人敬仰。由于蔣先生一貫重視自身的修養(yǎng),所以他的晚節(jié)很好,在省圖書館工作期間曾被選為省市人民代表。
蔣伯潛先生在語文教育和國學研究方面為大家留下的精神財富是巨大的,我們需要加以整理、學習和研究,使之為開創(chuàng)和繁榮語文教育事業(yè)和國學研究的新局面服務。
注:本文承蔣伯潛先生愛子原杭州大學中文系教授、恩師蔣祖怡先生熱忱介紹并提供資料,今又請恩師蔣祖怡先生之子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蔣紹愚先生指教,在此深表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