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彬
(甘肅省金昌市金川總校龍門學校)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輔助于課本劇表演,把那些故事性強,情節(jié)動人,教育意義深刻的文本,改編成課本劇,能更好的幫助學生領會其中蘊含的教育意義,更好的實現(xiàn)語文知識向課外拓展延伸,達到提高和升華的效果,從而充分體現(xiàn)語文知識的人文性教育,文以載道。如果教師放手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其效果將不言而喻。
《皇帝的新裝》是七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傳統(tǒng)篇目,內(nèi)容相對簡單,但非常有趣。一般安排兩個課時,傳統(tǒng)上法一般就是介紹作者,練習生字詞,分角色朗讀,理解童話的想象和夸張的藝術特點最后總結一下統(tǒng)治者的愚蠢和虛偽。有心的老師往往利用業(yè)余時間選用演員,認真編排課本劇,讓個別學生表演出來。
但是我們僅僅停留在對文章本身的表演上嗎?課本劇的表演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學習表演嗎?語文課是學習文字的學科,學習語言的學科,如何讓課本劇的表演不僅僅是練習學生的演出,而是一種語言的體會?是學習的拓展呢,本人做了一點嘗試。盡管花費了一些課時,但是我認為是非常值得的。
第一課時首先分為六個人一組熟讀課文,讓學生自己選定要表演的角色,要求孩子們?nèi)巳擞薪巧龅饺巳藚⑴c,之后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選定的角色的性格形象開始設計自己的臺詞,并寫下來準備表演,臺詞可以用課文中的,也可以再創(chuàng)造。情節(jié)也可以有發(fā)展,故事可以續(xù)編。然后剩下的時間就讓學生討論編寫自己動作,臺詞等,于是課堂像炸開的鍋一樣,學生熱情極高,這里的重點是在于要改編和組織臺詞,動作的表演都在其次。
接著又用了近兩節(jié)課的時間讓全班分定的所有小組都進行了表演,我讓所有的同學都有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當時學生非常積極,,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無論是靦腆的還是活潑的都給了大家意想不到的表現(xiàn),學生對文章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表演沒有僅僅停留在文章本身,實現(xiàn)了文學的再提高。在表演中,我做了適當?shù)闹笇?,要求學生領悟人物形象,想象人物的表情動作,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的臺詞不能脫離人物性格,顯然在表演中學生對于皇帝、大臣、孩子等人物理解是相當透徹。尤其是老師對每一組的表演,臺詞以及情節(jié)的續(xù)演做好適時的點評,并熱情對每一組實行評價,最后選出語言最豐富組,最佳表演小組,人物性格表現(xiàn)最恰當組,并以熱情擁抱獎勵最佳表演者,效果非常好。
這篇課文的學習整整用了四課時才算結束,雖然超用了課時,但是我覺得非常值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本劇表演讓學生從課本走向人物。從課本走向生活,極大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初一學生好動,對表演課本劇抱有濃厚的興趣,都喜歡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華,表現(xiàn)的欲望十分強烈,學生喜歡看,更喜歡演,學生最初的關注點在表演動作的滑稽和表情的豐富上,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的關注點逐步發(fā)生了變化,由于表演場地表演條件的限制,學生逐步關注到了語言的豐富變化和表達上。像以下內(nèi)容的臺詞給學生帶來很多快樂。
皇帝:(驕傲,不以為然)你們就是織布高手?
騙子①:那當然了。在我們十四歲那年,外出玩耍,來到了一座仙山,遇見了一位老神仙。他見我們氣度不凡,便將織布之法傳于我二人。
騙子②:我們所織的布,不僅仍光彩奪目,絢麗多彩,而且還有一個特別的功效——愚蠢和不稱職的人都看不見。
騙子①:您想當您穿上這美麗的衣服,走到游行的隊伍里,受萬人矚目,那該是怎樣的情景呀!
皇帝:(露出貪婪的目光)好,好,好。我命你們?yōu)殡蘅椷@布,至于錢嗎,不成問題。
皇上(打量兩位織工):
就你倆,能織出世界上最美的衣服?
騙子(驕傲地說):
想當年,我倆可是大名鼎鼎的宮廷織工啊!我們織出來的衣服可謂是金的絲,銀的線,紅紅的領子白花邊。要是陛下想要,我們也可以為您做。不過陛下,我們做的衣服,傻子或是愚蠢的人都看不見。
皇上心想:
哎呀,這回可找對人了。
皇上高興地說:
好好,你們?nèi)プ霭?,正好可以測測我的IQ 有多少。當然了money 是不會少的,你們說,要多少?
騙子:
我們采用的可是現(xiàn)代的高科技納米技術,面料是高纖維,穿起來和沒穿一樣。我們還要在衣服內(nèi)植入熱源,保證陛下在穿時不會感到寒冷,我們還要……
盡管多用了課時,但是真正做到了人人參與,人人體驗。演出的學生成功的喜悅,溢于言表,欣賞同齡人的精彩表演的學生也會感受到:原來語文課有如此的魅力,這么有趣!課堂讓各個層次的學生積累了創(chuàng)作及生活資料。
由于表演中讓學生自己改編臺詞,表演續(xù)寫,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作為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語文知識、能力傳授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課文的內(nèi)容,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進而把語文知識向課外拓展、延伸。通過改編文本,內(nèi)化思維,把握文本主題、故事情節(jié)、人物之間的各種矛盾沖突,在學習借鑒中轉(zhuǎn)化為自己的寫作能力,有所創(chuàng)新。
學生課堂笑聲不斷,開心不已,在相互學習中,還有個別小組余興不減,在觀看完其他組表演后,還要求再演。學生也非常有創(chuàng)造力。表演的時候還自己制作了卷發(fā),沾了眼鏡,帶了長袍。
既鍛煉了學生的習作與表演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更讓語文教師能熟練地駕馭課堂教學。
學生每一個角色都有各自的編寫的臺詞,如何保留和鼓勵學生的勞動成果呢?我采用了小組合作的方法,近一步延伸了學習——有能力的同學學習些劇本。
上課后,布置的作業(yè):由學習組長把各個人的臺詞收集起來,學習仿照《盜草》的寫法寫成劇本,其他同學可以寫出記敘這節(jié)課的記敘文,想象力強的同學可以寫寫續(xù)寫。完成周記,這樣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事實證明這周的周記,寫得也是相當?shù)木省R恍┯心芰Φ慕M長,真的就學習完成了一個劇本的創(chuàng)作,有了進一步的學習。
這次實踐,我認識到,語文課堂不僅僅是完成教學任務,而是從學生需要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實現(xiàn)有效的、多向的、高質(zhì)量的互動。讓學生真正熱愛語言,熱愛語文。能真正應用語言,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課才是務實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