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錦美
(山東省昌邑市濰水學校)
閱讀是人類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又正是教學的啟蒙階段,此階段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重要階段。但是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對閱讀教學不夠重視,大多教師以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將一篇篇優(yōu)美的文章生硬地分割成段落結(jié)構(gòu)、主題思想、作者簡介等版塊,采用程序化、機械化的閱讀教學模式,學生對閱讀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只是在機械地執(zhí)行教師的指令,可以說整個閱讀教學就是教師講學生記,教師問學生答,這樣的閱讀教學自然不利于學生閱讀水平的整體提高。新課改非常重視閱讀教學,提出了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為閱讀教學指明了改革的方向。我們要緊跟新課程改革的步伐,以先進的教學觀念來指導閱讀教學實踐,引導學生展開主動而積極的閱讀,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整體提高。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的動力源泉,是教學成功的先決條件。沒有興趣的學習就是一件繁重的任務,苦不堪言,尤其對于天性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來說沒有興趣的枯燥學習只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不僅不利于學生閱讀活動的開展,閱讀水平的提高,相反還會讓學生對閱讀徹底喪失興趣。為此要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首先就要激發(fā)學生對閱讀濃厚的興趣,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展開主動的閱讀。
1.用直觀的畫面來吸引學生。小學生正處于認知的初級階段,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直觀形象的事物更為感興趣。圖片具有直觀性與形象性,對于小學生來說這些直觀的圖片圖像比起枯燥靜止的文字更有吸引力,更能激起學生對認知對象濃厚的興趣與強烈的熱情。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插圖、圖片等來增強教學的形象性,以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效果。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向?qū)W生展現(xiàn)一連串的圖片,以全新的視角來向?qū)W生傳遞教學信息,展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直觀的畫面可以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以此來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閱讀欲望的目的。
2.用動聽的音樂來感染學生。音樂訴諸于人類的聽覺,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與震撼力,歡快的節(jié)奏、優(yōu)美的旋律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天性,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學生的思維。尤其在學習一些包含真摯情感的文章時,在閱讀前播放相關(guān)的音樂,以音樂來愉悅學生的身心,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處于高度亢奮之中,更為重要的是可以激起學生特定的情感,這樣更加利于學生把握文章的情感脈落,更加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類課文時,我們就可以為學生播放雄壯的音頻,這樣不需教師做過多的語言描述,學生便可以為音樂所吸引,所感染,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同時也可以為學生的閱讀打下堅實的情感基調(diào)。
3.用趣味的問題來刺激學生。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喜歡追根溯源,愛問為什么,根據(jù)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可以結(jié)合學生基礎與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來為學生設計富有趣味性與探索性的問題,制造認知沖突,以此來引發(fā)學生的關(guān)注,從而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qū)動下對文本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動機與行為。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閱讀是一個積累的漸進過程,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并不是簡單的素材的堆砌,而是建立在主動思考與思維基礎上不斷內(nèi)化與提高的過程。缺乏思考的閱讀只能是機械地記憶閱讀材料,而無法將這些素材轉(zhuǎn)化為能力,無法去判斷,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依舊是一知半解,這自然不利于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如果只思考而不閱讀,將自己封閉起來,就會失去根基,同樣是無法提高閱讀水平的。閱讀與思考是一對有機統(tǒng)一體,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考有根基、有發(fā)展,讓學生的閱讀有深入、有發(fā)展。讓學生在讀中思考,這也正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關(guān)鍵所在。
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思維的開端、智慧的開始,發(fā)現(xiàn)的基石,能夠引導學生展開獨立思考與積極思維,將學生的閱讀引向深入。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學會運用提問藝術(shù),以富有探索性與啟發(fā)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展開獨立思考與主動閱讀,從而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閱讀,這樣才能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整體提高。
1.設計好問題的價值。問題本身的價值性直接決定著學生思考的深入性與教學的成敗。如果問題價值性不大或者只是一些簡單的是非型問題,那么學生就只能敷衍了事,而無法起到引發(fā)學生獨立思考與思維的效果。一是層次性。閱讀的主體是全體學生,而學生之間又存在一定的差異,一刀切的問題無視學生間的差異性,只能讓閱讀成為部分學生的特權(quán)。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尊重學生間的差異,設計梯度性問題,將一個復雜的問題設計成遞進的小問題,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更加貼近全體學生,實現(xiàn)全體學生的共同參與、獨立思考與自主閱讀。二是開放性。封閉性的問題只能將學生的思維束縛在教材中、特定的教學內(nèi)容上,而并不能實現(xiàn)學生對知識的再運用與再創(chuàng)造。教師要將問題的視野向外延伸,設計開放性問題,這樣才能彰顯學生的個性,挖掘?qū)W生的潛能,才能讓學生真正將文本與生活結(jié)合起來,才能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這樣學生的思考才能有深度有廣度,才能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整體提高。
2.把握好提問的時機。一是在課堂教學導入時提問,導入雖短,但影響巨大。導入時能緊緊地吸引學生,自然就可以讓學生專注于閱讀。以問題來導入新課,可以增強教學的懸念性,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教學活動中來。二是當學生精神渙散時提問,小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短,難以長時間將思維集中于文本的閱讀上,當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一個巧妙的問題可以將學生分散的思維再次集中起來,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思考與閱讀。三是在學生理解困難時提問,小學生受自身生活經(jīng)驗與知識水平的限制,在閱讀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阻礙學生前進的步伐,此時一個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可以帶給學生“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以問題來引發(fā)學生的重新思考,從而使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思維來達到深層次的理解。
總之,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要以學生為中心,制訂詳細而長遠的計劃,從小處著手,讓學生在興趣中閱讀,在閱讀中思考,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在快樂而主動的閱讀中得到閱讀水平的整體提高。
[1]劉博.如何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新課程(小學),2014,(07).
[2]張少巖.讓學生主動參與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新教育,2011,(05).
[3]王微.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黑河教育,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