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林
(甘肅省平?jīng)鍪星f浪縣畜牧獸醫(yī)局,744600)
鈣是機體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它有促進骨骼和牙齒鈣化的形成,并維持神經(jīng)和肌肉正常興奮,降低毛細管壁的通透性及強心等作用。黃牛低鈣有急性發(fā)病和慢性發(fā)病兩種類型,急性發(fā)病者表現(xiàn)為產(chǎn)后癱瘓;慢性發(fā)病者表現(xiàn)為異嗜、慢性消化障礙及佝僂病癥狀。筆者用中草藥治療黃牛低鈣36例,全部治愈。
鈣對所有生物都是必需的,它既是生物體內重要的結構組織成分,又作為生理作用離子參與調節(jié)細胞的多種生理過程。體內99%的鈣的作用是用來構成骨骼和牙齒以及維持它們正常的生理功能,其余1%則對體內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應起到重要的作用。鈣的具體作用表現(xiàn)在生物鈣化、血液凝固、肌肉收縮、鈣在信息傳遞上的作用、鈣與細胞的相互作用等方面,鈣具有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機體缺鈣就會產(chǎn)生一系列的疾病。因此,每天攝入充足的鈣對身體健康是十分必要的,特別對孕畜和幼畜更應如此。除了從日常食物中攝取鈣外,對缺鈣的特殊畜禽可以通過鈣強化的功能性飼料來合理補充鈣營養(yǎng)。
2.1 飼料中鈣磷比例失調。鈣和磷是構成骨骼組織的主要元素,體內90%的鈣和80%以上的磷存在于骨骼中,并不斷地向血液及間質中的鈣磷進行代謝,維持動態(tài)平衡。適宜鈣磷比例為1-2:1,鈣磷才能正常代謝。日糧中的鈣磷比例正常才有利于鈣磷吸收,如比例不當會妨礙鈣磷吸收。
2.2 日糧中含過多的草酸、脂肪酸和植酸。由于它們同鈣形成不溶性鈣鹽,減低了機體對鈣的吸收。
2.3 飼料中維生素D減少。因為維生素D及其活性物1,25-二羥鈣化醇能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
2.4 管理不當及運動不足。由于農業(yè)機械化程度的提高,飼養(yǎng)農戶從以前的使役性能轉變成商品效益性。運動不足,圈舍陰暗、潮濕,長期光照不足等都能影響機體對鈣的吸收。冬春季節(jié),由于缺乏青綠飼料,長期飼喂干草,營養(yǎng)供給不足,而懷孕母牛的營養(yǎng)需求相對較高,產(chǎn)后泌乳造成血鈣的降低,都是造成母牛產(chǎn)后癱瘓的主要原因。
3.1 急性型:主要發(fā)生在膘肥體胖的產(chǎn)后母牛,表現(xiàn)為突然發(fā)生產(chǎn)后癱瘓,其主要癥狀是病牛產(chǎn)后突然臥地不起、站立困難、四肢疼痛明顯,站立時兩后肢頻頻交換而立,行走時后肢搖晃無力;檢查四肢、軀干局部無熱無痛,無其他外傷引起,體溫多正常或偏低。
3.2 慢性型:發(fā)病緩慢的病牛主要表現(xiàn)為慢性消化障礙和異嗜癖,部分出現(xiàn)翻胃吐草,四肢強拘、運步不靈活,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明原因的一肢或多肢跛行,或交替出現(xiàn)。常臥地不愿站立,骨骼腫脹、變形、疼痛,四肢無力,不耐使役。所產(chǎn)牛犢異嗜更為嚴重,可出現(xiàn)嚴重長期消化不良。發(fā)病嚴重時或出現(xiàn)佝僂病,有的因吃布條及其他雜物堵塞幽門而死亡。
4.1 中藥
4.1.1 急性型 以活血補腎,益氣健脾升陽為治則,方選補陽療癱湯合補中益氣湯:當歸30g,黃芪60g,龍骨45g,益智仁45g,川斷30g,故紙45g,枸杞子30g,桑寄生30g,熟地30g,小茴香30g,白術40g,青皮30g,陳皮30g,升麻40g,柴胡30g,黨參40g,生姜20g,大棗30g,甘草20g。研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1劑/日,連服3劑。如食欲減退甚者加砂仁、木香、麥芽,氣虛甚重用黃芪、黨參,或改用人參,有表證者加防風。
4.1.2 慢性型 以暖胃溫脾養(yǎng)腎為治則,方選益智散加味:益智仁25g,木香25g,丁香20g,當歸25g,白芍25g,五味子25g,肉蔻20g,草果20g,川芎20g,青皮25g,陳皮25g,細辛12g,白芷25g,肉桂15g,砂仁25g,白術25g,甘草15g,枳殼25g,厚樸25g,生姜25g,檳榔12g,大棗60g。研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每日1劑,連服3~5劑。體瘦腰胯無力,加故紙、菟絲子、巴戟天;四肢疼痛,加秦艽、伸筋草、骨碎補。
4.2 西藥 對不明原因的跛行在排除扭挫傷、蹄外傷及風濕癥的情況下,除用鎮(zhèn)痛劑外應及早補鈣治療。成年??伸o注10%葡萄糖酸鈣300ml,或氯化鈣150ml;對產(chǎn)后癱瘓病情嚴重的病牛應加大補鈣量,可靜注5%葡萄糖酸鈣350-400ml,癥狀減輕后可用200ml量維持治療2-3天,同時隔日注射維生素D20ml;對犢牛的異嗜癥狀應考慮是否因缺鈣引起,后再考慮是否缺其他微量元素引起,在治療中以補鈣為主,同時兼用微量元素及維生素類藥物。
5.1.1:2007年5月8日,趙墩村陳某家一頭黃牛產(chǎn)后突然臥地不起,邀診。主訴:患牛7歲,產(chǎn)程不到一小時即順利產(chǎn)出牛犢,產(chǎn)后12小時后仍不能起立。檢查:病牛營養(yǎng)偏上,四肢、軀干局部無熱無痛,無其他外傷引起,體溫37℃,站立困難,用人力將病牛抬起時,后軀搖晃無力,行走時無意識地摔倒,診為產(chǎn)后癱瘓。治療用50%葡萄糖500ml,25%葡萄糖500ml,10%葡萄糖酸鈣500ml,10%氯化鈉200ml,氫化可的松80mg,維生素B1、維生素C各50ml,分別靜脈滴注,連用3天。中藥用當歸30g,黃芪60g,龍骨45g,益智仁45g,川斷30g,故紙45g,枸杞子30g,桑寄生30g,熟地30g,小茴香30g,白術40g,青皮30g,陳皮30g,升麻40g,柴胡20g,黨參40g,生姜30g,大棗30g,甘草20g,木香30g,麥芽30g,研末開水沖服,每日1劑,連用3劑。第4日牛能夠站立,但后肢痿軟,臥多立少,上述中藥續(xù)用3劑,痊愈。
5.2.2:2008年3月7日,下灣村柳某飼養(yǎng)的一頭4歲黃牛發(fā)病,邀診。主訴:該牛近數(shù)月進食明顯減少,用健胃藥物效果不佳,近日出現(xiàn)明顯跛行。癥見:病牛精神沉郁,臥地不愿站立,四肢骨畸形,呈X形,強制站立表現(xiàn)四肢無力、強拘、運步不靈活,顯著跛行。診為低鈣。治療用25%葡萄糖500ml,10%葡萄糖酸鈣300ml,10%氯化鈉200ml,氫化可的松80mg,維生素B130ml分別靜脈滴注,連用3天。中藥用益智仁25g,木香25g,丁香20g,當歸25g,肉蔻20g,草果20g,川芎20g,二皮各25g,細辛12g,白芷25g,肉桂15g,砂仁25g,白術25g,甘草15g,檳榔12g,大棗60g,故紙20g,菟絲子25g,巴戟天20g,伸筋草25g,骨碎補20g。研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每日1劑,連服3劑。第4日跛行減輕,上述中藥續(xù)用4劑,痊愈。
6.1 臨床獸醫(yī)對黃?;奸L期消化不良、異嗜癥、不明原因的跛行等無明顯的臨床病癥,在治療中應考慮病畜機體缺鈣癥狀,及時科學的補鈣治療。6.2 在缺鈣嚴重地區(qū),以預防為主,對母牛妊娠期及產(chǎn)后實施補鈣預防,引導農戶在飼喂時鈣磷比例適宜,補充一定量的磷肥、生石灰和微量元素,以保證機體正常發(fā)育。在母牛懷孕期精飼料配方中必須添加1.5%磷肥,2.5%的生石灰和1%含硒微量元素,懷孕前五個月每天喂給精飼料0.5公斤,懷孕后四個月每天喂給精飼料1公斤,并多運動、多曬太陽,使懷孕母牛產(chǎn)前血鈣增多以供胎兒在體內的正常發(fā)展,這樣就能減少孕牛產(chǎn)后癱瘓的發(fā)生,同時也能減少產(chǎn)后犢牛缺鈣病的發(fā)生。